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春已到,有些爸媽帶小嬰兒來做檢查還是冬裝裝備,醫生護士看著就“汗”。棉襖外面裹個被子,被子外面又罩著個被子。把小娃放到檢查床上打開層層包裹一看,哎呦喂......娃的臉通紅,一腦門子疹子。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忽然就想到,其實自己也是這樣被養大的吧!

有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小時候,北京冬天還是挺冷的,媽媽親手做的超級厚的棉褲,課間跳皮筋腿打彎兒都費勁。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長大後,知道愛美了,為了顯得腿細不想穿上保暖秋褲,老媽怎可能輕易放過你。

大學時,室友來家裡做客,幾個女生嘰嘰喳喳,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吃喝喝,突然老媽拿條大棉被把三個女生一蓋嘮叨保暖的重要性27分鐘,嚇得室友們默不作聲完全不敢反抗,反抗可能還得聽72分鐘《論新時代大學生保暖的重要性》,你們說尬不尬?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工作後,和同事結伴去哈爾濱看冰燈,東北同學大羽絨服一套就準備出門了,我們幾個還一層一層“裝備”著,穿完秋褲,穿保暖褲,穿完外褲,再套個狗皮褲腿,裡三層外三層裹完了,出個門都東倒西歪,還得相互攙扶著,這架勢好像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了。


是不是有代代相傳的氣息在飄蕩了?

似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這樣“裹”著長大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冷,定要裹得嚴嚴實實才罷休,那麼對於小寶寶來說,也需要“裹”得厚一點才好嗎?


寶寶需不需要“裹”厚點呢?

寶寶是不需要坐月子的哈。所以什麼季節都不能過度捂著。爸爸媽媽穿什麼厚度的衣服,寶寶跟您相似就好。


我們做不到老外提倡的:

足月寶寶、小寶寶衣服可以比父母少一件的提議。但是穿著厚度相似,或者多一件薄衫,咱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像北京的初春季節,寶寶正常穿衣後,出門時穿一件薄棉類外套,帶個小薄被,備一條紗布式小方巾,即可出發來醫院。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在室內、車內可以適當打開包被;到室外可以適當包裹,但是注意觀察寶寶面色及呼吸。

為什麼總感覺寶寶小手涼涼的?

新生兒或小嬰兒的末梢循環相對差。就是說,爸爸媽媽有時摸寶寶小手覺得有點涼,就誤以為是孩子冷,開始添衣加被,其實大多數情況是我們做得多了。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只要孩子膚色正常,四肢軀幹溫暖,不需要過度為寶寶保暖。


小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相較於成人來說要差很多,小寶寶更不可能直接表達自己熱或者冷,過度的包裹可能會使孩子體溫升高到37.3-37.5左右,打開一些包被後,過一會兒再測體溫,又恢復到正常範圍。


那麼,這種體溫升高就不是感染性的,而是護理寶寶的方式不當。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當停暖氣後,室溫如果控制在22-24度左右比較合適。低於16度或者高於26度,都應調節室內溫度,或者增減寶寶衣物。


我們初為父母不可能事事順手;我們與上一代人育兒的差異也不可能通過一兩次溝通就風平浪靜。我們都是觀察、調整、交流、思量,不在育兒的過程中僵持、埋怨。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別把我裹成小粽子

比春風更暖的,是爸爸媽媽一起參與這一段育兒的旅程,有你有我。


文尾說點題外話:

疫情期間是否每個孩子都需要來做42天新生兒健康體檢呢?


很多兒科醫生都給出建議:如果寶寶體重增長滿意,大小便正常,膚色正常,可以延後再來做新生兒健康查體。


如果寶寶產時、產後有特殊情況,比如早產、出生後某些檢查有異常,還是應該遵醫囑來醫院兒科進行健康隨訪。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商討後決定是否需要來就醫。(做父母是件費心力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