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112、孔子的爱情观


论语解读112、孔子的爱情观

探寻圣人的爱情观,总有一种从天上落到凡间的感觉。但圣人也是肉胎凡体,也有七情六欲。一句“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让许多人认为孔圣人不专长爱情,不浪漫。从各种史书记载和文学典籍和孔子生平看,虽然孔子没有直接表达爱情观点,但我觉得孔子眼中的爱情还是美好、纯真的,在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发展中是占据重要地位的。

看看寂语堂斋 怎么说的

孔子的爱情情况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并没有记载,我们通过《论语》可以看出,孔子对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爱情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待男女关系,孔子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我们看《论语.雍也篇》,原文:

6. 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是卫灵公夫人,卫灵公是卫国的国君,他的夫人南子品行不端,她约见孔子,孔子又不得不见。

孔子要见南子,他的学生子路很不高兴,害怕孔子被女色迷住。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什么过份的事,就让上天厌弃我吧!就让上天厌弃我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决不会乱搞去亲近别的女人,因为他觉得这是非常肮脏丑恶的事情,否则不可能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发誓,让天来厌弃自己。这就说明孔子决不是个好色之人。

2,孔子对自己的老婆是一种大丈夫观念,是用养来确定夫妻关系的。孔子的这一思想历经两千余年,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还存在的。比如现在农村流传的语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都是孔子流传下来的,我们看《论语.阳货篇》,原文:

17. 25 子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里的女子就是指自己的老婆而言的,对自己的女儿则称子无女字,对别人家的女人则不能用养字,养别人家的女人那是怎么回事。孔子用难养来说明,大丈夫养老婆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

3,孔子对君王好色是即不反对也不赞赏,采取的是模棱两可的态度。我们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18 子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是卫灵公带着夫人南子坐车朝摇过市,让孔子的车在后边跟着,然后孔子才说的这句话。从这句话来看孔子并没有反对卫灵公的好色行为。

4,孔子对君子的行为,在好色上也是模棱两可的态度。我们看《论语.阳货篇》,原文:

17. 24 子贡日:君子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君子有四恶,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恶居下流诽谤上流的人,恶勇而又不懂礼节的人,恶果敢确又顽固不化的人。可是君子确不恶好色的人,这就是孔子的态度。但是孔子还说过,我们看《论语.季氏篇》,原文:

16. 7 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只是在年少的时候孔子说要戒色,其原因是血气未定,也就是说对身体不好而已,并没有说好色是恶、是坏的事情。

5,孔子对女儿的婚姻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不看金钱,不看地位,就看人品。我们看《论语.公冶长篇》,原文:

5. 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子。

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不知什么原因进了监狱,并不是公冶长的罪过,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也没有嫌弃公冶长这个高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见孔子看的就是人品。我们再看《论语.公冶长篇》,原文:

5. 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的兄长已经去世了,孔子主持其兄家政,孔子就把其兄长的女儿嫁给了南容,也是看中了南容的人品。

综上所述,孔子的爱情观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严格要求自己,决不与别的女人乱搞,对自己的老婆要象大丈夫一样养活她,对自己的女儿必须嫁一个人品好的人。对别人的好色不好色,夫妻是好是坏不参与任何评价。就象现在说的,劝赌不劝嫖,这也是孔子文化流传下来的。


再看看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怎么说

孔子的爱情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理、判断:

1.《孔子家语》:“孔子……至十九,娶于宋之丌jī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音kuàng),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孔子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到十九岁娶丌姓之女,二十岁生子,因鲁昭公赐鲤鱼为儿子取名鲤,可以想象孔子爱情观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2.《论语•阳货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即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亲近了就无礼,疏远了就抱怨。”这说明孔子爱过他的女人,不然怎么知道难以相处。那么,为什么女子难以相处?这是因为相亲相爱的夫妻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矛盾法则。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孔子当然只能说女人难以相处。

3.《论语•雍也》:孔子见南子,学生子路不高兴,而孔子对子路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即我如果有不正当的行为者,上天弃绝我吧!上天弃绝我吧!这说明孔子的爱情观要求体现纯净。

4.《孔子家语》:哀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其中提到“男女亲”即男女相亲,与“夫妇别”、“君臣信”同等重要,要“正”——符合一定标准。也说明“男女亲”与“夫妇别”,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指的是恋爱。“夫妇别”,当指夫妇生理有别。正,符合一般规律、一定标准。《辞海》:“引申为是非标准”。

综合以上所述,孔子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要遵循爱情生活的一般规律,相亲相爱又要守正(一定标准)。其中“唯女子难养”启示后世人:夫妻之间生活存在着矛盾,要多一点吸引,少一些排斥。至于吸引与排斥内容是什么?可以联系每对夫妻生活的实际而定。


还有水流芳2019 这么说的

谈情说爱:孔子的婚姻爱情观令人大吃一惊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孔子在《礼记.中庸》里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这句诗,将其推崇为夫妻关系的准则。

孔子一生中,除了办学兴教,就是为“治天下”出谋划策。即使我们看到了他的有关婚姻爱情的论述,多半也是借了政治的光。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向孔子咨询为政的方法,孔子提出:夫妇有别,夫妻相亲,君臣要讲信义。这三件事做好了,其他事就都好办了。他把夫妻的婚姻爱情问题提出来,并看作是治国的基础。

“夫妇别”,不是说孔子在鼓吹男尊女卑那一套,这只是说明婚姻中的男女应各司其职,分工不同而已。

在古代,因为男女身体有别,形成了家庭内部“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即使现在也有人仍存有这方面的意识。男女在生理、心理上都有较大差异,相互尊重、认可对方的特质,是情理之中的事。相反,不顾差异,强行追求男女绝对平等,看似公平、民主,实际上是对科学的不尊重,是对男女差异的否定。所以说,孔子指出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别”是客观的存在。

孔子说的“男女亲”是指夫妻之爱,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亲近、爱护。怎样做才算“亲”呢?其表现方式如何呢?孔子挖掘了“亲”的深层涵义,那就是“敬”,尤其是夫敬妻。

他说:“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君子要用敬慕之情与妻子相亲相爱,如果没有敬意,就相当于抛弃了相亲相爱之情。

“弗亲弗敬,弗尊也”,孔子认为,如果夫对妻不亲不敬,就是不尊重。可见,“敬”是尊重的表达,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的思想的展现。我们现在评价一对夫妻关系和睦,经常会用“相敬如宾”这个成语,大概就是受了孔子“亲、敬”主张的影响。

前边提到过孔子一直是在为“治天下”出谋划策,此处亦然。

他在讲了这么多关于婚姻爱情的道理之后,接着就提出了从政治国之论:“爱与敬,其政之本与?”爱与敬,大概是治国的根本吧。既然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婚姻关系是家庭的主要关系,那么家庭幸福、婚姻和谐,对社会稳定便有重大且深远意义。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孔子就已经把婚姻家庭关系上升到能够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了。

“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孔子举例说: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王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妻乃家中之主,子乃祖先之后。孔子一方面强调了敬重妻子是“有道”的,连三代明王都这么做;一方面也给出了敬重妻子的理由,因为妻子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员。

看到这里,孔子眼里理想的婚姻爱情是什么样子基本上就明朗了:相亲相爱,平等互敬。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拥有如此先进的婚姻爱情观,的确令今天的我们感到震惊!


最后是太行山下小小强这样说

孔子距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他思想依然在影响着我们,孔子的思想基本上影响了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他的思想非常广阔,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过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他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具体来说,这些都是大是大非,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思想,但是说起爱情观,的确是个很冷门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不是很多,咱们可以从不多的文献中,窥察一二,你会发现,孔子的爱情观还是很人性化,很符合现代潮流的。

1、孔子引用《诗经.小雅》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是孔子建议和推崇的“爱情观”,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大意就是说要和妻子友好的相处,这句话不是孔子原创的,是孔子在《礼记.中庸》里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诗句。

仅凭这句话,似乎不能看出孔子全部的爱情观,咱们接着找证据,看下面的文献。

2、孔子和鲁哀公对话

孔子一生都在忙绿教育事业,他的终极目标其实是“治天下”,但是治天下,无非就是治男人和女人,所以咱们可以从他和鲁哀公的一次对话,看出他的爱情观。

《孔子家语》记载,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这里面的“公”指的是鲁哀公,大概意思是,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搞好政务,治理好国家,孔子告诉他,要男女各司其职,最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里的“夫妇别”,不是说要重男轻女,把男人和女人区别对待,而是说要相互做好自己的事情,丈夫做好丈夫该做的事情,妻子做好妻子该做的事情。

而“男女亲”是指,男人和女人要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至于“君臣信”,就是君王要和大臣齐心协力,相互信任,要是这三件事情都满足,则天下可安。

我感觉孔子说的这三件事,即便是放到现在都不过时,君臣咱们先不讨论了,因为今天重点讨论的是爱情观,大家看看,“夫妇别,男女亲”,这难道不是现代年轻人追求的理想爱情吗?

大家既能相亲相爱,还能相互配合,做好各自的事情,这不是当代幸福家庭的“写照”吗?所以说孔子的爱情观,其实还是很“先进”的,只是后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长达几千年的“男尊女卑”,这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意思。

总结:

看到这里,基本上能肯定,孔子倡导的爱情观,其实和我们当今时代非常吻合,之所以后来的人没有发扬这种爱情观,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治天下”,达到“大同社会”,而孔子的这套爱情观是假设在“天下大治”的情形下才能实施,所以不是古人迂腐倒退,而是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网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