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云思政 从抗疫生动故事里提炼精彩隔空育人

抗击疫情到了决胜关头,也为高校提供了生动的思政课程教材。纷纷在线开学的沪上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于专业课、选修课和微型课之中,聚焦于抗疫中的英雄人、英雄事,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考验面前的政治品格,增强对我们战胜疫情政治优势的自信。

专业课 引入抗疫案例

全民战“疫”就是一堂超级大课堂,能够极大延伸思政课的广度与深度。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学团队对近4周的课程做了重新设计,融入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部署、全国各地的联防联控措施成效、防疫抗疫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等教学内容。

上大经济学院教授聂永有在“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网课中列入了“危机管理”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对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政府应急反应、民情关切、火神山雷神山和方仓医院的快速建设,以及应收尽收方案的落实进行了逐一解剖,并且以几艘外国邮轮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不同国家的体制特征与应急反应能力。这堂课不仅让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还有效增进了青年人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信念。

上大教务处副处长、“创新中国”课程总策划顾晓英教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特殊作业——制作推送“抗疫最走心的文字”。要求同学们“把作业变作品”,大家可以用文字、图画等各种形式,讴歌身边的抗疫英雄。至今,全校已经连推了三期“走心”作业。

沪上高校云思政 从抗疫生动故事里提炼精彩隔空育人

图说:华师大云端第一课弹幕刷屏 来源/学校供图(下同)

选修课 树立正确三观

历时90分钟的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达52万次,全球各地的师生校友们纷纷在微博、B站、抖音、快手上的“华东师范大学”账号下互动留言,弹幕刷屏。这是华东师大在线开学第一课的火爆情形。在公共选修云课堂里,通过人类与病毒顽强斗争生动事例,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华东师大特聘教授、著名病毒学家王林发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所做的工作。他说:“病毒的中间宿主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不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习惯,新冠肺炎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爆发的新发传染病。”

“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是我们头发丝的1/400,它的结构也非常简单,相比之下,我们人类由超过20万种不同的蛋白和40至60亿万个细胞组成。如此复杂、强大的人体怎么会被小小的病毒打败?答案就是‘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教授杜冰、钱旻两位老师从传染病的历史说起,重点介绍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机理、出现临床症状的原理与传播特点,以及根据这些原理如何做好科学防控。

沪上高校云思政 从抗疫生动故事里提炼精彩隔空育人

图说:东华学子观看在线思政课

微型课 提炼抗疫精神

在东华大学,一堂取名“暖心牌”的微课上线了,凝聚着战“疫”正能量。开设微型课的既有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辅导员,也有专业课教师。他们自发录制微课,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宣传科学知识,讲述感人故事。微型课浓缩知识要点,分享独到观点,并做好知识分享和课程预热,说事、说情、说理,讲述这场战“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

据悉,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推出的《战“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系列音频微课特辑共分为五讲,还包括《逆行里的爱国精神》《疫情教会我们“敬畏”》《“宅”出来的规则意识》《被“夜光”点亮的感恩心》等思政微课,力求每堂微课都要提炼出闪光的抗疫精神。辅导员们还结合战“疫”中鲜活感人的案例和身边故事,引导大学生感知中国力量,理解大爱仁心,努力成为一名传播爱、奉献爱和充满爱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沪上高校云思政 从抗疫生动故事里提炼精彩隔空育人

图说:上海健康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张绍青观看公开课后感受到专业使命

公开课 激发使命担当

“疫情中的英雄们为了谁冲在一线,又因为谁和死神较量,作为医务后备的你们,该如何思考与行动?”《人民健康》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的特色思政大课,通过叙事医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共情能力,每学期有200名学生选修。而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令师生对“人民健康”的理解和感悟更为直观、深刻。昨天这堂课首次以公开课的形式在线直播,为15000名师生隔空开讲。

校长黄钢在云中课堂对医学生们说,奔赴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勇气、敬业与大爱无不闪烁着感人的光辉,不是抽象的“英雄”光辉,而是“人性”与“职业认同”的光辉。疫情“大考”之下,也体现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健全,迫切需要加强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才、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黄钢说,学校将主动改革,聚焦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应急救援管理人才培养,强化人文与叙事,定位“人之为人”的价值坐标,培养健康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选择了医学与健康相关专业,就是选择了神圣的责任担当,要用最美好的年华诠释职业担当,用最美好的生命捍卫着千万人的健康,希望同学们努力成长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他说。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张炯强 易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