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十多萬皇族子孫去哪了?大量移民的人中沒一個成才

清朝立國之初,為了維護滿族人的封建統治,滿族人享有著種種優厚待遇,清朝推行“首重滿洲”的立國之策,讓滿族人生來就是“天潢貴胄”。尤其是滿清皇室愛新覺羅家族,更是享受了種種特權,因此,滿清皇族子弟,從入關時的數百人,迅速膨脹到清末時的十萬餘人。然而,當大清王朝近300年的封建統治在革命的炮火中土崩瓦解之後,這些習慣享受官銀、俸祿,過著優渥生活的清朝皇族子孫,他們在大清滅亡之後都去了哪裡呢?

由於八旗子弟在北京的口碑很差,尤其是這些皇族成員,平時作威作福早就被人民群眾恨到骨頭裡了。所以辛亥革命成功之後,這些昔日趾高氣揚的天潢貴胄,在北京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眼看自己在北京站不住腳,很多天潢貴胄選擇了背井離鄉。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決定回到老家去發展。東北是大清朝的龍興之地,這些鳳子龍孫們在入關200多年之後重新回到了老家,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錯把北京當盛京,已經在北京紮下了根,不願意再回到東北苦寒之地去打拼, 為了生活這批向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們不得不成為了北京城市建設大軍中的一員,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北京的各行各業之中。有的人由於家底豐厚做起了生意,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大富豪。有的人沒有看清形勢,依然醉生夢死,很快就把豐厚的家產給敗光了,在當年據說還有一位鐵帽子王混到最後成為了一位拉板車的板爺,讓人不勝唏噓。

當然也有移民的,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當時都是非常歡迎這些皇子皇孫移民的,因為這個意味著會給他們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富。滿清末期,一直在衰落的清朝一直在搜刮民脂民膏,累計了大量財富在國庫,儘管修建圓明園花費了很多,但是國庫還是較為充盈。當大清滅亡之後,整個皇室陷入了風雨飄搖,這個時候所有的皇子皇孫為明哲保身,紛紛從國庫提取大量財產,作為以後自身的保障。但是儘管這些人去了國外,受到了優待,卻沒有一個較為出息之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地諷刺,國家的寶物都留給了國外,自己還沒有出息。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曾經皇室淪為平民,與旗人、滿人,改名換姓,漢化融入到社會當中,其中不乏方方面面的人才,例如著名歌手那英,就是慈禧太后家族其中一支的後代,原姓葉赫那拉,現在就簡稱“那”了;還有王珞丹的同學愛新覺羅啟星,曾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嫡堂兄,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希望大家珍惜生活,團結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