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被小覷的董卓,漢末論野心權謀,少有人可與之匹敵

喜歡看三國的朋友都會知道一個大反派董卓,在影視演義中更是被描述的愚蠢跋扈,我們看問題一定不能片面,斷章取義不可,管中窺豹只得一斑也。永遠不能小覷任何一位能留名史冊的人物,董卓能從邊陲之地起家,靠的是過人的勇武和深暗權謀的智慧。那麼下面我們就看看董卓是怎麼一步步崛起的。


不該被小覷的董卓,漢末論野心權謀,少有人可與之匹敵


少年時期的董卓就有非同一般的野心,在漢朝名望這個東西非常重要,不管是當官還是交際必先聞達於人。很多世家豪族子弟都好為俠客,行俠仗義也多是這個原因,董卓也是廣交綠林豪傑,呼朋喚友以慷慨意氣為人樂道,當時很多羌族首領都爭相結交,得到了當地羌人敬服。在漢朝邊患異族永遠在摩擦,這對董卓未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縱觀其發家史,每次獲取軍功皆在隴西與異族的戰事中。與之相對的是在隴西之外的戰事中,大多以失敗告終。

何出此言?中平二年涼州羌人叛亂,當時朝廷派司空張溫平叛,遣六路大軍,其中有五路人馬皆失敗,唯有董卓大軍順利班師右扶風,受朝廷嘉獎封侯拜將。中平六年叛軍復來,時朝廷任命皇甫嵩平定禍亂,叛軍勞師疲憊落敗而逃,董卓進言窮寇莫追,以防賊軍計窮反撲,皇甫嵩不從率軍追擊打破王國叛軍。董卓由此深恨之,以至多年掌權之後,多有欺辱,此為何也?


不該被小覷的董卓,漢末論野心權謀,少有人可與之匹敵


恰逢靈帝用宦官打壓士族力量,培養外戚勢力,董卓趕緊搭上董太后這條線,以外戚身份獲取皇帝扶持。當時靈帝實行州牧政策,欲往各州郡派遣漢室親近之人,代天子牧守一方,而董卓就是被選的第四個州牧,可惜靈帝駕崩董卓幷州牧任命無疾而終。

董卓在涼州苦心經營,最善收買人心,其為將豁達,待將士親厚,但有所獲具分發下屬,是以將士都願為董卓賣命。董卓能歷經幾次敗仗而不倒,與其為人圓滑做事周到有關,一面曲意逢迎宦官勢力,以金銀侍奉,一面又與士族想親,當年舉薦董卓為官的就是士族代表,太尉袁隗,這也是為何洛陽動亂調動董卓前來的很重要原因。


不該被小覷的董卓,漢末論野心權謀,少有人可與之匹敵


時值大將軍何進調董卓入京,這一去便是天賜良機,剛到洛陽何進既死於宦官之手,宦官又亡於何進部下。洛陽人心惶惶,何進勢力一朝喪,董卓立馬靠攏董太后勢力,提議廢少帝立董侯劉協為帝,贏得董太后一黨的支持,士族也無有反駁。

廢天子立新帝之後,董卓名正言順的收攏大將軍何進的勢力,將洛陽軍權盡獲囊中,以軍勢控制洛陽。董卓這時又以外戚身份,以皇帝年幼為由干涉朝政,並言甘為霍光光復大漢,自請為太尉,董卓此舉乃藉機獨攬天下兵權也。因有先例在前,且皇帝確實年幼,諸卿士族也無有過激反應。


不該被小覷的董卓,漢末論野心權謀,少有人可與之匹敵


然董卓剛收攏完軍權,又開始涉足政權,先是上奏天子為黨錮士人平反,以獲取士族好感。其後自請為相國,獨攬軍政大權,至此董卓在朝中勢力如日中天,協天子以令天下。此刻士族公卿才幡然醒悟,由此拉開與士族爭權奪利歷史帷幕。

董卓一路權謀路徑非常人所能為,先結交羌人借其獲軍功上位,後搭上董太后獲取外戚身份,得皇帝和太后黨支持,待手下寬厚收買人心,遊走於宦官士族之間獲取便利。廢立太子收軍權,拉攏士族竊取政權,位極人臣,權勢地位顯赫天下,道句梟雄不為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