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人類並不是第一個學會種植農作物的物種。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在這個星球上,存在著一種古老的,種植歷史悠久的生物,它們在5000萬年前就放棄了捕獵者和收集者的生活方式,開始過著“種田”的生活,它們就是切葉蟻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切葉蟻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喜歡切割葉子的螞蟻,有看過紀錄片的小夥伴應該見過這種神奇的螞蟻,它們每天有組織外出尋找樹葉,然後用它們那像裁刀一樣的利顎將樹葉切成一塊塊自己能搬動的大小,然後順著採集大軍浩浩蕩蕩的回巢,遠遠看過去就好像一艘艘帆船。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以為切葉蟻是以樹葉為食,其實這些葉子並不是它們的食物,而是它們的肥料。它們將樹葉帶回深達7米的巢穴後會有一種小型螞蟻將這些葉子再次加工磨成漿狀,然後再從其它洞穴裡把真菌移植過來,之後就由一種更小的螞蟻負責照顧這些"農田",

然後這些真菌就會慢慢擴散,長出小蘑菇,成為這些螞蟻的糧食。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切葉蟻的“菜地”

作為一個僅次於人類的人類第二大且複雜的真社會性動物,切葉蟻的社會階層、社會成員、階級有著明顯的分化現象,在切葉蟻巢穴中一般由蟻后和工蟻組成,而工蟻也會根據體型大小分化為不同的工種

  • 體型最小的迷你蟻就是園丁兼職保姆,負責種田和照顧後代;
  • 而稍大一些的小型蟻就是蟻群的主力,也是數量最多的工種,能收集食物也能打架;
  • 而再大一些的中型蟻則完全淪為苦力,切葉子搬葉子的一把好手;
  • 最大的大型蟻則是戰爭機器,保衛家園的主力,偶爾也能幹點力氣活比如搬搬路障啥的。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體型最大的帶翅膀的是蟻后

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切葉蟻以驚人的效率建立了一個以種植真菌為產業的生產基地,從而保證整個族群的糧食供給。


而作為切葉蟻糧食的真菌那也不是外面隨隨便便撿來的。作為一種擁有五千萬年種植經驗的物種而言,真菌對於它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培育真菌的過程中,切葉蟻也會對它們種植的真菌進行"馴化"。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它們會細心的培育這些真菌,給它們提供切碎的食物碎片,並且還要經常清理其它有害生物與黴菌,而切葉蟻的後胸側板腺上長有放線菌門的假諾卡氏菌,其分泌的化學物質可以協助切葉蟻消滅這種有害的真菌,葉蟻可以偵測到真菌對於不同植物組織所做出的反應,透過這些真菌所發出的化學訊號。如果某些植物的葉子對這些真菌來說是有毒的,則蟻群會停止收集此種植物的葉子。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就像人類培育高產量的農作物一樣,切葉蟻也會對它們的"農作物"擇優選擇,將一些更美味更高產的菌絲進行大量繁殖,一代一代不斷優化,在1500萬年前切葉蟻就與真菌形成了完整的共生關係:真菌不用耗費能量去製造繁殖用的孢子,但是會產生大量的菌絲提供給切葉蟻採收作為食物。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糧食產量"的增多也就意味著切葉蟻家族的種群數量增加了幾個數量級。最早種植真菌的蟻群僅有兩千多隻工蟻,而一窩切葉蟻的數量可以達到百萬只,恐怖的數量也讓切葉蟻能夠控制整片熱帶雨林,浩浩蕩蕩的大軍四處搜刮植物原料而沒有其他生物敢輕易冒犯。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除了能做食物的真菌,切葉蟻的巢穴裡還有一種黴菌(Escovopsis),這種黴菌會對食物和螞蟻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是切葉蟻卻能利用這種黴菌對垃圾進行處理,廢棄物管理在維持蟻群的長久上十分重要,因此做這項工作的大多都是蟻群中年紀比較大的工蟻負責,除了將廢棄物搬運到堆積處外,它們還會不斷的反動這些垃圾,確保所有的垃圾都能被有效的分解。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螞蟻,看似簡單的背後究竟是什麼驅使著它們做出這樣複雜的工作呢,它們是"機器人"還是有一種不為人知的"智慧"在操控?

切葉蟻:採集樹葉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莊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