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9篇(2020-03-12)

  • COVID-19社交媒體信息大傳播;
  • 人類的愚蠢的破壞作用:奇波拉基本律的修訂;
  • 無監督可解釋域適應快速過濾社會網絡數據用於緊急服務;
  • 探索視覺內容在假新聞的檢測中的作用;
  • 數據交換平臺上基於變量的數據集網絡分析;
  • 企業社會網絡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理解工作場所社交媒體的功利價值;
  • 整合中心性度量作為社會網絡影響力擴散的改進特徵;
  • 通過數據分析破壞彈性犯罪網絡:西西里黑手黨案例;
  • 文化多樣性應對大規模事件的彈性的模擬;
  • COVID-19社交媒體信息大傳播

    原文標題: The COVID-19 Social Media Infodemic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004

    作者: Matteo Cinelli, Walter Quattrociocchi, Alessandro Galeazzi, Carlo Michele Valensise, Emanuele Brugnoli, Ana Lucia Schmidt, Paola Zola, Fabiana Zollo, Antonio Scala

    摘要: 我們通過Twitter、Instagram、YouTube、Reddit和Gab上的海量數據分析,考慮COVID-19信息的擴散。針對每個平臺及其用戶,我們分析了COVID-19主題的參與和關注情況,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全球範圍話語演變的評估。我們使用傳染病模型擬合每個社交媒體平臺的信息擴散,獲得了傳播模型的基本再生數R_0特徵。此外,我們刻畫了來源可疑信息的蔓延,發現了每個平臺不實信息量差異。然而,來自可靠和可疑來源的信息沒有表現出不同的傳播模式。最後,我們給出了平臺相關的謠言擴散的數值估計。

    人類的愚蠢的破壞作用:奇波拉基本律的修訂

    原文標題: The destructive effect of human stupidty: a revision of Cipolla’s Fundamental Laws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4961

    作者: Donny R. Bárcenas, Joel Kuperman, Marcelo N. Kuperman

    摘要: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分析的演化博弈,融合了他的工作人類的愚蠢的基本規律由奇波拉提出的想法。本場比賽考慮四種策略,他們三人是固有的玩家的行為,可以通過模仿格局發生了變化,而第四個是關聯到可以被任何玩家在任何時間以一定的概率採取的最終行為。這是第四次戰略對應於什麼奇波拉調用一個愚蠢的人。愚蠢行為的概率作為誘導在人口中的戰略的穩定分佈的相變的參數。

    無監督可解釋域適應快速過濾社會網絡數據用於緊急服務

    原文標題: Unsupervised and Interpretable Domain Adaptation to Rapidly Filter Social Web Data for Emergency Services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4991

    作者: Jitin Krishnan, Hemant Purohit, Huzefa Rangwala

    摘要: 在災難事件的發生,過濾來自社會網絡的數據相關的信息,由於其稀疏的可用性和貼標的持續危機的數據集的實際限制挑戰。在本文中,我們表明,通過多任務學習無監督領域適應性可以從過去的危機事件利用數據,一個有用的框架,以及開發更多的網絡資源為持續危機中培養高效的信息過濾模型。我們正在進行的金融危機期間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分類相關的微博沒有看到任何新的例子,使用提供了跨10個不同的危機事件標記的鳴叫與4相關的類TREC事件流的可公開獲得的數據集。此外,我們的方法解決了在網絡科技目前的研究危機數據過濾模型的關鍵,但缺少的組成部分:可解釋性。具體而言,我們首先確定一個基於標準的關注單任務的神經網絡結構,然後構建危機域定製的多任務體系結構:多任務域對抗性關注網絡。該模型由專用的關注層為每個任務和梯度反轉中域分類的。領域適應性危機事件的評估進行選擇目標事件作為試驗組和其餘的訓練中表現。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多任務模式優於其單任務的對應也,培訓額外的網絡資源,進一步表現出的性能提升。此外,我們表明,關注層可以作為一個導遊展示被認為重要的,在分類過程中鳴叫的話來解釋的模型預測。我們的研究旨在鋪平道路向低資源危機Web數據的完全無監督和解釋域適應援助緊急救援人員迅速和有效。

    探索視覺內容在假新聞的檢測中的作用

    原文標題: Exploring the Role of Visual Content in Fake News Detection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096

    作者: Juan Cao, Peng Qi, Qiang Sheng, Tianyun Yang, Junbo Guo, Jintao Li

    摘要: 社交媒體的日益普及促進了假新聞,這已經引起顯著的負面社會影響的擴散。因此,在社會化媒體假新聞的檢測,最近成為非常關注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假新聞試圖利用多媒體內容與圖像或視頻來吸引和誤導消費者的快速傳播,這使得視覺內容的假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視覺內容的重要性,我們對假新聞的檢測視覺內容的作用的認識仍然有限。本章將介紹在假新聞的視覺內容,包括基本概念,有效的視覺特徵,代表性的檢測手段和多媒體假新聞的檢測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審查。本章可以幫助讀者瞭解的假新聞檢測可視內容方面的作用,並有效地利用視覺內容,以幫助檢測多媒體假新聞。

    數據交換平臺上基於變量的數據集網絡分析

    原文標題: Variable-Based Network Analysis of Datasets on Data Exchange Platforms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109

    作者: Teruaki Hayashi, Yukio Ohsawa

    摘要: 近日,數據交換平臺已經出現在數字經濟中,以使在一個數據驅動的社會,這需要跨組織的數據協作更好地分配資源。瞭解這些平臺上的數據的特點是為他們的應用很重要;然而,這樣的平臺結構還沒有被廣泛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新的基於可變結構分析數據集的兩個數據平臺服務元數據網絡的方法。據指出,該數據網絡的結構是局部密集和高度選型,類似於人類相關的網絡。即使在這些平臺上的數據的設計和收集方式不同,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異構數據的變量表現出配電和數據網絡具有多尺度行為。此外,我們發現,平臺的數據收集策略都涉及到各種變量,網絡的密度,並從可持續發展和數據平臺的社會接受的觀點來看,他們的穩健性。

    企業社會網絡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理解工作場所社交媒體的功利價值

    原文標題: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s as Digital Infrastructures — Understanding the Utilitarian Value of Social Media at the Workplace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240

    作者: Christian Meske, Konstantin Wilms, Stefan Stieglitz

    摘要: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首先表明,儘管這兩種感知有用性和企業社會網絡影響員工的意向持續參與的感覺享受,功利價值顯著趕不上它的享樂價值。其次,我們證明網絡的功利價值是由它的數字基礎設施的特性構成:通用性,適應性,相互關聯性和隱蔽性,在使用中。該研究設置一個軟件工程公司和定量調查研究基地內,將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

    整合中心性度量作為社會網絡影響力擴散的改進特徵

    原文標題: Combined Centrality Measures for an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Influence Spreadin Social Networks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254

    作者: Mehmet Simsek, Henning Meyerhenke

    摘要: 影響最大化(IM)的目的是在社會網絡尋找最有影響力的用戶,我。即,誰最大限度的意見有一定的傳播模型內蔓延的用戶。以前的研究調查影響蔓延和節點中心性措施之間的關係,以旁路更昂貴的IM模擬。結果是有希望的,但不完整的,因為這些研究調查的性能(即,識別有影響力的用戶的能力)的中心性措施僅在有限的設置,即克,在無向/未加權的網絡和/或傳播模型IM不太常見的範圍內。在本文中,我們首先顯示Susceptible-感染-移除(SIR)對傳播未加權和非有向模型的網絡內的良好的結果並不一定傳送到有向或加權網絡的流行獨立級聯(IC)傳播模型下。然後,我們確定了一套與集成電路模型中的權重,並有向網絡性能良好中心地位的措施。我們的主要貢獻是中心地位的措施封閉的公式結合起來,產生更好的結果了新的途徑。此外,我們還擴展引力中心地位(GC)所提出的聯合中心地位的措施。我們對50真實世界的數據集上的實驗表明,該中心性措施跑贏知名中心地位的措施和國家的最先進的GC措施顯著。社會網絡,影響力最大化,中心性措施,IC傳播模型,有影響力的傳播者

    通過數據分析破壞彈性犯罪網絡:西西里黑手黨案例

    原文標題: Disrupting Resilient Criminal Networks through Data Analysis: The case of Sicilian Mafia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303

    作者: Lucia Cavallaro, Annamaria Ficara, Pasquale De Meo, Giacomo Fiumara, Salvatore Catanese, Ovidiu Bagdasar, Antonio Liotta

    摘要: 相比其他類型的社會網絡,犯罪網絡目前嚴酷的生存挑戰,由於其較強的抗跌性,以中斷,這對嚴重障礙執法機構。在此,我們借用方法和工具,從社會網絡分析(一)公佈西西里島黑手黨團伙的結構,基於兩個現實世界的數據集,以及(ii)增益的見解如何有效地破壞它們。黑手黨網絡具有奇特的功能,由於鏈接的分佈和強度,這使得它們從其他社會網絡有很大不同,而且極為堅固外生擾動。分析師們還收集可靠的數據集來準確地描述該團伙的內部結構及其與外部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以前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定性的關係,難以捉摸,不完整面臨的困難。我們工作的附加值是兩個現實世界的數據集的生成,基於與該21世紀初的第一個十年期間,在西西里島經營的黑手黨組織的法律行為產生的原始數據。我們創建了兩個不同的網絡,獲取電話和實體會議,分別。我們的網絡中斷的分析模擬不同的干預程序:(一)逮捕罪犯一個在時間(連續節點刪除);和(ii)警察搜捕(節點塊去除)。我們通過多個網絡中心度量的測量的每個方法的有效性。我們發現中介中心是最有效的指標,展示瞭如何通過例如中只有子公司的5%,網絡連通性下降了70%。我們還確定的是,由於在犯罪網絡特有的類型的相互作用(即,交互頻率的分佈)和加權加權網絡分析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我們的工作對應對犯罪和恐怖主義網絡顯著的實際應用。

    文化多樣性應對大規模事件的彈性的模擬

    原文標題: A Simulation of the Resili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Face of Large-Scale Events

    地址: http://arxiv.org/abs/2003.05322

    作者: R. Ulloa, C. Kacperski

    摘要: 韌性和社會的大型活動,如戰爭,氣候災難,移民潮和體制崩潰的漏洞沒有得到很好理解。一些社會證明更具彈性,而其他人崩潰。多樣性已經在文獻中提出的彈性的,如生態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領域的一個潛在的原因,也可能是在社會文化背景的潛在因素。使用CulSim(烏略亞2016),文化模擬器,使文化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根據當地融合和全球兩極分化及其擴展,包括機構(烏略亞等人2016),不同社會的適應能力和Axelrod的(1997年b)模型研究單一文化社會九種不同類型的事件進行比較,在改變事件的大小和分佈。結果表明:文化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特別是事件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關係,如外國侵略和結算,以及機構損壞和轉換。

    聲明:Arxiv文章摘要版權歸論文原作者所有,由本人進行翻譯整理,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本系列在微信公眾號“網絡科學研究速遞”和個人博客進行同步更新。

    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9篇(2020-03-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