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存不存在成绩造假的可能?

小崔闲侃


那要看是什么档次的私立学校。如果是低档次的私立学校,管理混乱,什么都有可能。如果是高档次的私立学校就不一样了。管理者很懂教育和学校管理,会打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对教书育人有很高的标准和目的。会制定一系列针对学生和老师的超级全面的管理条例。比如对学生的安全、习惯、德育、作息时间和学习方面的要求。对老师教学常规的要求和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求、自身学习的要求以及对待学生和家长方式的要求。对老师在各个方面都是设有底线的,碰到红线则死,谁也保不了你。老师在成绩上弄虚做假绝对是死罪,误人子弟,发现绝对没好果子吃。老师们一般宁可绩效奖少拿点也不会冒这个身败名裂的险。说实在的,优秀的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会很尽力,大多数学生成绩都会较好,班上实在是搞不起来的那几个,尽力就好了,没必要在成绩上动歪脑筋。


小余老师说教育


造假不造假不知道,反正是把我弄得一头雾水!

现在,有这样两个私立初高中学校,在他们的大门口两边都同样的立起了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全是展示他们学校成绩的内容。

其中一个学校是这样宣传的:

  1. 我校2015年中考全县总成绩第一名。入学率全县第一名。中考状元是我校的***。中考语文科成绩第一名是我校的***。前100名我校有93人。……
  2. 我校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全县第一名。二本上线率地区第二名。应届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85%,二本上线率90%。全县前十名中我校有7人,前100名中我校有75人……
另一个学校也用醒目的大字写到:
  1. 2015年,全县中考前10名,我校占8人,前50名中我校有44人,前100名中我校有82人。中考总成绩地区第二名。……
  2. 2015年,高考成绩,我校重点大学上线率75%,一本上线580人,上线率87%,二本上线900人,上线率90%。总成绩前200名中,我校有155人……
这样的两个学校,就像这样子宣传宣传,都是说自己的好,不说自己的问题,只说升学率,不说总人数,你宣传全县,我宣传地区,你说语文第一名,我说数学第一名,这边前100名有82人,那边是93人……

看到这些数字,着实让人一头雾水,糊里糊涂。反正都是好,学生人数多,热热闹闹,拥挤不动。

谁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杜撰的?选择学校时,只能是人云亦云,随大势了。

看了上面的眼花缭乱的数据,谁能告诉我哪些不是准确的?


中小学教育者


我们这里是小县城,在我们这里的私立学校竞争比较激烈,因为成绩造假非常明显的学校已经被淘汰了。后来凭实力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成了独撑天下的教育集团。

真的不敢谈教育,因为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教育经历了非常曲折的故事。

现在我们的教育,真的在全市公办教育中一蹶不振。这是为什么呢?

在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中,我们县把最好的初中卖掉了,变成私立了。然后把县里最好的高中也卖掉了了,也变成私立了。真的很可怜,我们家乡很多学习好的同学不得不到其他的县市上学。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错了真的很可怕。既然公立学校,不能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那么私立学校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私立学校发展的非常好,生源也好,老师也认真负责,创办者也一心抱着为家乡教育振兴而出力的美好愿望。

私立学校蓬勃发展。他们能解决很多家长的顾虑,因为很多家长要做生意,私立学校管吃管住,家长一星期接一回就可以了。

有一个比较好的私立学校还管车接车送,更解决了家长接送的后顾之忧,这样的私立学校,谁不欢迎呢?

走上良性发展的私立学校,有了三个比较强大的私立学校。俗称三国杀。三国竞争可见其激烈的程度。



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创业,竞争,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然后形成品牌,然后实力说话。

原来车接车送的那个学校,因为董事会的股权之争发生了 重大变化,之后一蹶不振。其实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都要为一线工作人员考虑得尽量周道,尤其是在教育行业,老师们都知道实实在在才能出成绩,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虚夸造假。

你让老师跟着你虚假宣传,说假话,老师们也许点头默认,但是心里感觉到很不舒服,很鄙视你。但是老师们绝对把真心话要向朋友亲亲们说出去,你没有了群众的基础,你还能有什么呢?



终于现在只有两个很有名的学校啦。他们就是用自己的实力在竞争。

有时候感到市场经济,真的是好现象。六所学校倒闭了,他们要么被收购,要么转让,要么就停办。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剩下的两个学校都对老师进行培训,让外地有名的校长来给老师培训,并且参与管理,都恐怕在竞争中被打败。

其中一个学校A在考试中作弊,另个学校来监考,这个学校的老师,就告到教育局,A学校很快得到了处罚。

因为A学校的作弊被老师们宣传,现在A学校的生源就一落千丈。现在他们赶快整顿,赶快转变,希望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起来。

所以现在私立学校如果造假,它的出路是很危险的。



我是教育处处春,希望对你有用,也请您关注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讨论,为教育,建言献策。


教育处处春


私立学校存不存在成绩造假的可能?

这个还真不好说,作为公立学校的老师,对私立学校了解不是很多。前段时间,考虑着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上初中,倒是听到不少人对我说:私立学校成绩不真实,看不出来!说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


我觉得衡量私立学校成绩真实不真实,最权威的数据应该来自中考或者高考。如果一所私立学校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中招成绩发布后或者高招成绩发布后,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的人寥寥无几,那就有力的证明,该校平时的考试成绩确实存在造假!如果中招成绩或者高考成绩公布后,与公立学校相差无几,甚至要高于公立学校,我觉得成绩就不会有假。

因此,家长要想知道私立学校成绩存不存在造假的现象,参考一下该校历年的中高考成绩,就会明白一切。


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在私立学校上学的学生侧面打听一下,学校平时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有人说:私立学校每次考试前都会把考试题目事先透漏给学生,或者事先做一遍,然后再考,我觉得这种做法可能性不大。也许个别学校存在,但是好的私立学校应该不会有如此愚蠢的行为。

毕竟,私立学校也是要靠质量求生存,靠教学质量谋求发展的。学校在学生考试成绩上弄虚作假,糊得了一时,糊不了一世,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长期下去,赖何生存?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上最大的差别在于,私立学校的老师可以全心搞教学,没有那么多的外在的各种各样的检查,影响老师的教学,分散教师的精力。

因此,私立学校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扣学生的成绩,再加上学校基本是全封闭管理,学生在校时间长,也没有手机、电视等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私立学校老师不固定,更换频繁,再者全封闭管理孩子的视野相对狭窄,思维容易固化,如果单从考试成绩角度考虑,我觉得私立学校还是占有优势的。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静助学


私立学校的中高考成绩造假,这可谓是公开的秘密,他们的目的是广而告之,提高社会关注度,以便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




下面结合本地的两所私立学校发展,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有些地区,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胜过了公办学校,这些学校能以质量生存下来,自然就不愁生源,所以学生成绩一般不会掺假。

而在我们县,目前私立学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最早的两所私立学校因为在管理上存在着问题,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都面临着倒闭的危机,2016年它们分别被来自马鞍山和蒙城的两家教育集团收购。被收购之后,这两所私立学校在管理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更换了校领导班子也招聘了很多年富力强的新老师,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的学生仍然是原来的学生,没有优质的生源,又想中高考升学率在短时间内有质的飞跃,怎么办呢?

这两所学校不谋而合地采取了相同策略,就是在教育集团内部进行生源交换,把他们其他地方的优秀初三学生和高三学生调到我们县来报名,等中高考的结果出来之后,他们的成绩也就光彩靓丽多了。而我们的家长和社会看重的就是成绩,孩子们的成绩好了,他们对这两所私立学校的评价也就高了。

目前这两所私立学校正处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上,它们的存在无疑给本地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也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竞争。




写在最后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个学校想要真正地生存且壮大起来,靠一时的投机取巧显然是不行的。我们的学校在获得社会认可之后,应该想办法把家长的信任化作动力,在管理上下苦功夫,在教学上下硬功夫,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的学校才是人民需要的好学校。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私立学校是否存在造假,有可能但没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为了招生,许多私立学校会粉饰成绩,夸大宣传,中考、高考终将见分晓。

我在私立学校工作将近20年,见怪了各种私立学校各种宣传手段,其中真的不乏弄虚作假,改换数字,偷换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听,达到招生目的的。

比如平时期中期末统考中,有些私立学校为了提升平均分,于是把“尾子生”即所谓学困生试卷不送去阅卷点统一批阅。不送去阅卷,就不能被计入总分,平均分就好看多了。

学校利用这个成绩再大肆宣传教学成绩,从而达到招生的目的。鲁迅说,捣鬼有术但有限,纸里包不住火,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中考、高考成绩一公布,那些平时靠搞一些小聪明的私立学校立即就现出了原型。

他们虽然也会百般解释,千般狡辩,说今年学生发挥失常了。一次两次学生发挥失常家长信,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和学生家长就不信了。这就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私立学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校更强调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强化集体评价,淡化个体评价,教师之间没有必要弄虚作假。

以我工作的私立学校为例,学校只参照县中各科教学平均分。因为县中的生源质量和教师水平明显高于我工作的学校,但是因为以集体捆绑式的评价方式,所以组内老师之间相对比较团结,也比较注意集体合作,我工作的私立学校成绩与县中比起来,悬殊并不大,有时候还超过他们。

学校的评价建立的评价标准一般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如果整个备课成绩较为优秀,那么全组教师都受奖励,如果备课组落后,即使个人教得再好,奖励也很少。

这种只强调评价集体的体系,为了避免吃大锅饭,同组之间的老师只是象征性地拉开一点距离,最高和最低也就县殊50元。没有老师会因为这点区区小钱去弄虚作假的,教师如果作弊,一旦被人知道,面子上的损失,那多少努力也换不回来。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是私立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的。而弄虚作假只会让学校自毁前程,没有哪个私立学校会傻到靠弄虚作假去教学的。


青衫李探花


这种问题凭常识或直觉就能准确回答——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存在着有成绩造假的可能性,只是概率大小和程度是否严重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全国(或世界)拥有那么多私立学校及其师生,在有激烈竞争或比较、评比的情况下,谁也不能绝对保证私立学校之间、同校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同班或同级学生之间为了某种目的而不对成绩作某种程度的造假。

如某些学校在高考或中考成绩中的选择性(不全面,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面)甚至夸大宣传;某些参与中考命题的老师在考前或隐性或显性的向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泄露点“机密”(其实,在平时的中期、期末或月考中有类似行为的老师也大有人在,爱学习、成绩较优异、聪敏的学生常会感觉到);某些学生考试时想尽办法尽量能作点弊等等现象,这些难道不叫“成绩造假”吗?试问,这些“成绩造假”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几所学校能够保证绝对不存在或绝对避免?

所以,客观、公平、公正的东西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寻常人家53728838


我有权发言,私立学校存在造假情况,那要看老师,看管理者,,有的老师因学生成绩不好影响收费,就私自乱改成绩单,蒙骗家长,我亲眼见一班主任将学生外语成绩,原卷改更,因为考的差。我也见过有老师因全班差,将县发试卷收起,做份简单的来应付家长,


平凡一生154318576


私立学校不但学生的成绩造假(造假百花齐放),而且连教师资格证都造假,有些私立学校为了年检过关,老板要求:

一、凡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去尽快办一个来(假的)。

二、老板本人为本校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想办法。去其它学校借来顶替没有资格证的教职员工或向有资格证而没有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借来顶替本校教职员工,从而达到年检过关。在贵州省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的私立学校没有资格证的较多。


龙腾虎跃62


私立学校在教学成绩上弄虚作假的可能性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在“三味"看来:

它们“弄虚作假”远不如它们“报喜瞒忧"。

学校,不论公与私,其实都乐意宣扬自己的成绩,以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力度加大,相比之下,公立学校在宣传教学成绩方面有很大收敛,但私立学校仍旧比较突出。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有着不一样的性质。私立学校具有"企业"性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宣传自己的教学成绩,才能拥有更多更优质的生源,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


言过其实,过度浮夸,几乎是大多数商业广告或宣传的共性。

其实,我也认同多数人的看法:在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上,私立学校普遍比公立学校要好些。但无可否认,其重要原因是:私立学校可以掐尖择优录取学生,而公立一般不可以。

在此,"三味"无意贬低私立学校,仅就题主所提问题,讲两个真实情况:

实情一:

“三味"一邻居,孩子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便高价送到市里某有名私立学校,现已上四年级。这几年来,我也偶尔问问他孩子上学的情况。他说,孩子成绩还可以,每次考试语数英各科都能考80、90来分,每期放假都能得个奖状。

说实话,这分数,要在我们本乡镇小学,真的不错,基本上能排到班级前10的名次。

去年刚放寒假时,我在他家玩,问他孩子考得好吗,得奖了吗。他告诉我,语文88分,数学94分,英语90分,并得了个“三好学生"奖。

我了解过该学期本乡镇小学的期末考成绩,他这样的成绩非常不错。但我还了解到,全市公立学校是同卷统考的,仅部分私立学校参与其中。邻居孩子所在的这所学校不在其中,也就是说,该校是自行组织出题、考试、并阅卷的。

后来,我托同事关系,找到了这套全市统考题试卷,让邻居孩子自考一下,结果却令家长“大跌眼镜”:语文不足70分,数学刚好60分及格,英语因无听力音频,仅做答了笔试部分,结果稍好些。


实情二:

"三味"有三位同事的孩子曾与小女同龄同届。中考时,同事三个孩子的成绩都比小女优秀,且都进了市里的有名的私立高中,唯独小女在本县高中。2017年高考时,三位同事的孩子虽然都上了一本线,但与小女成绩相比,也没什么优势。他们都表示,没考好。其中二位只好复读了。

这个情况说明什么问题呢?

虽然这私立名校总体成绩不错,上重点大学、上一本的学生总数远远超过多数公立学校,但也隐藏了一个私立学校从来不愿触及的隐情:

很多优质生源,在最后升学考试中,虽然成绩也不是很差,考上的学校也不会太令学生或家长失望,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实际上,同等次学生相比较之后,学习成绩是有明显下降的。特别是基础中等及偏下部分学生,这次情况更为明显。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