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調,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1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老子認為天地之間,人如同小石頭,小木頭。比自己強的人,虛心地和他相處;比自已差的人,也謙虛地和他對話,把功過放一邊,個人的評論放在一邊。功利和個人意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時間的變動而改變。現在強不代表一直強,現在差不代表一直差。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辦。於是洞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俯首臣服。

聽過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是愚蠢和狹隘。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調,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有人學了點本領,就自我感覺良好,優越感極強,到處招搖,總感到自己要比他人強,要高明,處處事事都顯示出盛氣凌人的樣子,自以為是,對他人說起話來總有居高臨下一副老大的味道,平時的一言一行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樣子,不會平等待人,頤指氣使。結果呢?由於這種高傲和高調,周圍的人都逐漸對他疏遠了,一方面因為不願意,另一方面怕被瞧不起。

在他人都對你敬而遠之,躲得遠遠的情況下,他一般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的。

2

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青山樓外樓。

高傲自負的人,完全按自已的主意行事,與人交往和自己心思則留,不合則去;比自己強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遷就。自己的心靈也很寂寞,也感到壓抑。哪裡趕得上抱著一種自然的態度與人相處。比自己強的人,謙虛地和他相處;比自己差的人,也謙虛地和他相處;把功利放在一邊,把評價放在一邊。何況功利與評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調,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謙虛自然地與人相處,別人舒服,自己也舒服,這多好。

老子認為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能容忍他人的能力。謙虛是一種成功者的胸懷。

3

老子的大度

陽子居往南方的徐州去,恰巧碰到老子向西去秦國的某地方。郊外相逢,陽子居自以為有學問,態度傲慢,老子便為陽子居深為惋惜,當面批評陽子居:“以前我還認為你是個可以成大器的人,現在看來不可教誨。”

陽子居聽了老子的話心裡很不舒服,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那樣。老子也很失望。

回到旅店後,陽子居覺得自己應當作得自然一些,起碼要敬重長者,敬重有道德學問的老先生,便主動給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脫下鞋子放在門外,然後膝行到老子面前,謙虛地說:“學生剛才想請教老師,老師要行路沒有空閒,因此不便說話。現在老師有空了,請您指教我的過失。”

老子說:“想想看,你態度那麼傲慢,表情那樣莊嚴,一舉一動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裡什麼都沒有,這樣,將來誰和你相處呢?做人,沒有他人圍繞著你,行嗎?應該懂得,最潔白的東西好像總有些汙穢的感覺,德行最高尚的人總認為自己遠不十全十美,你的學問雖深切地瞭解了,但在許多方面還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還有不足,這才是最大的智慧。知道自己行的地方,眼裡只看到自己行,實際上你很多地方都不明白。”

陽子居先是吃驚,漸漸地臉上浮現慚愧的神色,隨後謙虛地接受了老子的批評。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調,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4

做人不自滿自傲

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智慧告訴我們,當我們認為自己在哪方面很出色、很優秀時,不要做作、不要自滿。因為肯定有人在這方面更出色、更優秀。

很多事都不是絕對的,任何事情都處於變化起伏中,你舉步不前,就會被超越被趕上。每個人都有不足的一面,也有優勢和強項,我們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優勢,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信來源於自知,而自知自信的反面是自滿和自傲。

結語:

老子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是激勵我們繼續努力,不要自傲自滿,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信受挫,反而能做好以前做不好的事。人各有優勢,無法相比,不具可比性,更不能不加條件和具體背景地橫向對比。另一個人或許在某方面比你強,但他未必凡事都能做好,尤其是你自己能做好適合你自己的事。這不僅是因為你本身的某些能力上優勢,更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你更瞭解你要做的事,你更瞭解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