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本書法竟然以三億零八百萬元成交

王羲之的墨跡《平安、何如、奉橘帖》摹本三帖卷書法,11月20日在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中以三億零八百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王羲之的墨跡流傳到今天的大都為響拓勾摹本。 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為唐人雙鉤填廓摹本。所謂響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術發明之前,古人為了保護書畫藝術品原跡,採用臨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複本。所謂“摹”,就是對原作真跡摹寫,力求絲毫不差。


摹本書法竟然以三億零八百萬元成交

完整拼版

  書法摹寫稱之為“響拓”,繪畫摹寫稱之為“移畫”。這一風氣在唐宋時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設置了許多專門摹拓書法名跡的“御府”,下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員,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


摹本書法竟然以三億零八百萬元成交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 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 當復悉來無由同 增慨


  如今,東晉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已經蕩然無存,這些唐朝的摹本就顯得尤其珍貴。唐代因摹刻技術很高,筆意俱存,宛如手寫,也可窺見王羲之行書的面貌。


摹本書法竟然以三億零八百萬元成交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 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 賴尋復白羲之白


  王羲之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也不例外。行筆流暢,側媚多姿,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亦不為過。


摹本書法竟然以三億零八百萬元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