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欣竹_木小木幸福麼麼噠


有病治病,沒病防病,平時喝口稀飯都能預防感冒發燒。老厲害了。

但是正正真的中醫大夫從不給自己吃中藥。

你看看國醫大師,72歲張伯禮院士膽囊手術後3天就開工幹活了。

現代醫學真是太牛了[憨笑]

1月27日,72歲的張伯禮院士飛赴武漢。2月16日,因勞累引發膽囊舊疾,本想保守治療,因為武漢保衛戰正是叫勁的時候,可膽囊化膿,膽管結石嵌頓壞疽。2月18日,進行手術,就在張伯禮院士膽囊摘除手術3天后,他又投入到抗疫的工作中。

這事挺有意思的,老人家前幾天剛跟白巖松說了大話,急症是他的專業強項的[允悲]

實話說,他這個病還真不能保守治療,就算保守治療也離不開抗生素。嚴重點感染膿毒症休克,分分鐘要人命。





紅紅的煩惱


  中醫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動’字。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無論是“氣本原論”還是“陰陽流變理論”還是“五行運動規律”還是“五運六氣學說”還是“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學說”,這一切一切的理論學說無不體現著“‘動’這一個字。

  活動活動,人活著就要運動。中醫學講陰陽流變,講的是事物矛盾對立雙方兩種力量的消長轉化規律,講的是動態平衡。中醫講五行運動規律,重點也在一個‘行’字,“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五行之變不可勝窮…週而復始 死而復生,不窮如江海、不竭如天地。”五行的生剋制化始終離不開氣的催動。從精子和卵子相互吸引結合成受精卵到嬰兒呱呱墜地降臨人間,從出生、成長、壯大到衰老、到死亡,從初級的細胞分化、從激素的分泌到高級的思維活動,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離不開氣的催動。

  中醫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詢問等等方式觀察收集人體過去現在的生理和病理資料,然後運用辯證法全面的、聯繫的、動態的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然後因時因地因人制定治療方案: 太弱了,我們就給他加加油 充充電;太強了,我們就給他扯扯後腿;管道堵塞了,我們就疏通疏通;外敵入侵,我們就壯大自己的國防部隊打跑侵略者;禍起蕭牆離經叛道之內亂,我們就調整飲食、調整心態、調整作息時間 ,讓身心重歸正道。

 ,總之中醫學的診斷和治療非常講究動態平衡,祖國醫學極端反對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認識治療疾病。


方寸醫生


中醫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中醫的基本原理,源於被稱為“大道之源”的“易經”。

中醫古稱“歧黃之術”上古時期的黃帝和他的臣子都能治病,黃帝常與歧伯討論醫學,並以問答形式寫成《黃帝內經》,其文簡而意博,其理深奧有趣,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醫學文獻。因而人們把“歧黃”也視為醫家之祖,“歧黃之術”即指中醫學術。

自黃帝歧伯之後

,歷朝歷代都有高手名醫,如黃帝同時的扁鵲,被稱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戰國時的秦越人,由於醫術高明,人們送他“扁鵲”的稱號,他總結前人的經念,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被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東漢末年的華佗,精通內科,兒科和針炙,最擅長外科手術,被稱為外科鼻祖。在外科手術方面,他最突出的貢獻是發明了麻醉劑一一麻沸散,比歐洲早

一千六百多年。

與華佗同時的張仲景,曾做過長沙太守,東漢末年,疫疾廣泛流行,大批人民死亡,其中多為傷寒症,張仲景刻苦學習內經,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他確立的辯證論治的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本書序中有這樣一段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真身”。表現了張仲景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心仁德,後人尊他為“醫宗之聖”。

唐代的孫思邈,著《千金要方》首創“複方”是唐代以前的醫藥成就的總結,人們把他稱為“神仙”“藥王”。

明代的李時珍,經二十七年時間,完成了《本草綱目》,是我國醫藥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易學的八卦,太極,陰陽五行廣泛用於中醫的治法,方藥方面,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人體陰陽平衡失調的結果。因此在治療上就根據偏盛偏衰的情況提出治療措施,選擇不同的藥物,調整陰陽的偏盛和偏衰,使其在新的情況下,重新歸於相對的平衡,以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達到治癒的目的。由於疾病有寒熱虛實之分,故用藥也不同,如陽性之熱症,須用陰性寒涼藥材治療。陰性之寒症,須用陽性|溫熱藥材治療。虛症宜補,實症宜瀉等等一一因為藥材也分為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

這就是中醫運用易經關於陰陽五行辯證施治的基本原理。








傳統文化領域創作者


中醫的基本原理包括:陰陽五行,整體觀念,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和辯證論治。

中醫的主導思想是整體觀念,它不像西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哪裡有病治哪裡,治不了就割掉。中醫講究統一性和完整性。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病裡上相互影響。還有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人與自然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辯證論治:

辯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辯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辯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論治,又稱施治,則是根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成,是古人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

陰陽在人體的部位:

軀殼為陽,內臟為陰

上部為陽,下部為陰

體表為陽,體內為陰

心肺為陽,肝脾腎為陰

臟腑:六腑傳化水谷為陽,五臟貯藏精氣為陰。

皮膚為陽,筋骨為陰。

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陰陽的相互制約,互根互用,相互消長平衡,只有不斷地消長不斷地平衡,才能推動事物的正常發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人得病不光有儀器查到的病,還有儀器查不到的: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等。

中醫講究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治療標本兼治,扶正去邪。

還講究三因制宜:

因時制宜,根據時令氣候節律特點,來制訂適宜的治療原則。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特點,來制訂適宜的治療原則。

因人制宜: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等不同特點,來制訂適宜的治療原則。

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博大精深,值得我輩用心學習,發揚光大,傳承創新,為人類的健康做貢獻。





杏林蒲公英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6]。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鑑》。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在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認為,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齒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稜兩可或者爭議性。[7]。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藥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8]。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藥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中醫進程
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起),古典中醫基礎理論有了創造性的發展,一系列全方位的,中醫科學化、現代化的中醫概念的革命和突破。如氣概念混合統一的氣集合,分形經絡,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中醫哲學觀的新創造,藏象分形五系統的開創等。
現代化中醫又指較不發達社會或學科通過社會改革,獲得較發達社會共有特徵的一個社會變革過程。這個社會變革過程是由國際之間或社會之間的交流所促使的。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一個方面是技術的、思想的、理論的大爆炸,它使人類思想以驚人的速度和數量增長和傳遞。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在縮小,中醫與西醫的距離拉近,而專業技術領域上的差別卻在擴大
中醫現代化從歷史上來講,它主要指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一種傾向以西歐及北美地區等地國家許多,近現代以來形成的價值為目標,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因此常與西方化的內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中醫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社會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領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技術上的科學化等。
中醫現代化常被用來描述現代發生在中醫界的社會、科技和文化變遷的現象。根據馬格納雷拉的定義,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科學、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
中醫現代化的核心是中醫“人性的解放”和“生產力(效率)的解放”,因從歐美等西方社會開始,有時也被稱為“西方化”,但不專屬於西方社會,或西醫。
現代化可以理解為四個亞過程:
技術的發展。 理論的革新、思想的變革,學科的進步
然而,戰後年代很快表明,就連“西方化”這個擴大了涵義的字眼也無法充分表達戰後世界的交流方式,為了適應這種實際情況的需要,“現代化”這個新詞便應運而生。因為它可以簡明地表達所有建設現代化的社會的相似願望而不論其地域和傳統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杏林文化


中醫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如果真的淺顯易懂,也不至於連祖祖輩輩都被中醫保佑的不肖子孫黑個不停不止了。

說真的,中醫的基本原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易”。

對,中醫的基本原理就是一個“易”。

所謂的“易”,就是遇到病狀,不要想的多麼複雜,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所以在中醫理論裡,沒有絕症,只有圍城,所以病人都是圍城裡圍起來的,只有衝出重圍,病人才算康復。

比如針對新冠病毒,中醫絕不是隻著眼病灶,因為如果只盯著病灶,那就放過了身體整個身體機能不協調了。

所謂的新冠病毒,其實並不新,自然界裡早就和人類並存不知道多久了,為什麼以前沒有糾纏人類,這時倒和人類關係密切了。

可見是人類自身出了問題,而不是病毒故意的變異來找人類麻煩。

所以中醫的“易”,就是修復人類自身的問題,所以中醫並不關心什麼樣的病毒,而是從人身機能健全入手,也就是說,中醫根本就不鳥新冠病毒而已。

這就是中醫的基本原理的“易”:只關注本質,不被表象迷惑。


詩人的眼睛83314


沒有學學過中醫理論基本理論人都想像的中國是泛泛空洞說詞,總感覺是忽悠人的“歪理邪說理論”,其實就是對中醫藥的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一點不知。因為中醫藥理論的形成過程就是對自然界事物的認識、理解、歸納歸屬、分文歸類、使用。在整個理論原理中都以自然實物為具體物質的存在而形象的比附歸屬,將物質的活動規律和活動現象來認識人體生命的活動規律以及生命活動的表象,所以中醫原理的基礎就是“天人合一”自然整體觀,中醫的“五行學說”、“中醫藏象學”、“經絡學”到“本草綱目”等等都是以實物基本理論中醫藥理論。而不是空洞泛泛之“歪理邪說”。在這現代世人有很多人眼裡中醫藥就是一個老“古董過時醫學”,這是這樣的,因為這醫學已經是一千多年,或者是幾百年了,但是還在為我們現代人服務著,在很多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有待提高加強的遠景就是基於現代科技滲透,定能再造輝煌。


jiang閒人答鳥


中醫的基本理論是運動論,變化論,就是氣陰陽一元理論學說。所有一切學說都是在氣陰陽一元理論上發展起來的。陰陽就是一氣,一氣就是陰陽。陰陽二氣無時無刻不在人體及宇宙萬物間陰陽一氣間瞬息變化。五行,木火土金水就是陰陽二氣運行偏勝所導致的。而五行總體是一個一氣平衡的系統。可以說氣陰陽五行一元理論。關鍵在於一氣,一氣是一切的基礎和媒介,中醫治療就是維持一氣狀態,氣功修煉也同理。


長生之門


中醫的基本原理是;瞭解人體在自然中,|對寒、熱、涼、溫、平的五性的自然環境,人體對五性的正常和異常反應!並用五性的自然生態物質的八味(酸、甜、苦、辣、鹹、澀、香、淡)進行泡製後,來相反的給予調理和治療……。!診斷疾病是根據八綱辯證及望、聞、切、觸、問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關係)等,來診治人體疾病的!。


shengming


兩個字:氣血。四個字:氣血循環。八個字: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負氧離子,血中來。負氧離子形成的電磁場,電流統帥血循環。心臟泵的動力是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