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疫情期間,不忘多讀好書!

今天繼續為大家解讀——《非暴力溝通》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我在很多場合,反覆向書友、家長讀者安利這本書:後悔沒早看,看完必想跪!

因為很少本可以同時做到既有深刻的視角和觀念,又能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非暴力溝通》完美地做到了兩者。

但很多書友、學員都會在實踐的路上,遇到“天坑”一號!

那就是:我也想好好溝通,但是脾氣一來,實在是忍不住啊!

非暴力溝通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真的可以哦!不是講道理,灌雞湯哦!

是真的有辦法!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複習:非暴力溝通的4個部分

先用一張圖為大家複習一下,非暴力溝通的4個部分: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來舉個例子幫助理解

情景一:

天氣很冷,但是兒子還是光著腳在地板上跑來跑去。

很多家長都會衝口而出:“天氣這麼冷,你還不穿襪子,不穿鞋子。這是要感冒的你知道嗎?你懂事一點好不好?老是這麼任性,總是讓我操心!”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從非暴力溝通的角度來看,這段話說得“很暴力”。因為在孩子聽來,這是一種批評、一種抱怨。

一定會有一些家長說:“但是我的心是好的,出發點是關心孩子呢。”

沒錯!為什麼我們就是心懷關愛,但說出來的東西卻總會傷人?

《非暴力溝通》指出了答案:

因為我們總有一種傾向,下意識地關注如何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從而忘記了關注彼此的感受。

換言之,如果我們希望能與孩子愉快地溝通,讓雙方都滿足,我們就必須養成新的習慣。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這個習慣是

在溝通時,首先聚焦自己和對方的感受。

一方面,關注體察自己,不著急說話和評論。只需要好好體察當時的我,究竟感受到什麼,究竟在需要(渴望)。

開口說時,記得把說的內容緊緊圍繞著自己展開

另一方面,始終關注、重視對方的感受。努力去聆聽、理解、體察對方的感受。

坦率地講,根據我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習慣。

但所幸的是,體察自己和體察他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個人,只要堅持去做,每一個人都可以練就這種新的思維方式。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非暴力溝通示範

同樣是上面這個例子,如果採用“非暴力溝通”,可以怎麼說?

想一想之前的心法:先聚焦自己、體察自己,不著急說別人!

看到兒子光著腳亂跑,“我”感受到什麼,需要什麼?

如果是我,我會這樣說:

<code>1.兒子,我看見你光著腳在地上跑。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地板上非常冷。(客觀觀察)

2.我感到非常著急,非常心疼,還有一點害怕。(我的感受)

3.我很重視你的健康,想要能保證你的健康,避開生病之苦。(我的需要)

4.請你把襪子、鞋子穿上,,再去玩好嗎?(明確的請求)/<code>

大家體會一下,便可以明白,以上所有的說法並沒有“對外”、“對對方”的內容,

而是緊緊地圍繞著“我自己”展開:我的觀察、我的感受、我的需要以及我的請求。

這個案例中,並沒有提到兒子的回答。如果是在實際情況下,兒子給予了反饋,我們就要第一時間體會他的感受是什麼。

是的,不是他說了什麼,不是事情的對錯責任,而是他聽到了你說的話,他感到了什麼。

我們必須先接受到對方的感受,才有可能創造出充滿愛的溝通。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天坑”

很多學員都說,這樣說話看起來不難,但是做起來好看。

每次,真的是每一次,只要我講非暴力溝通,一定有人會問:

我也想這樣想好了再說!但是脾氣來了,我實在是忍不住啊!

遭遇“實在忍不住的憤怒”,要怎麼辦?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比如家長最痛之一:輔導作業。

有學員和我說:“事到臨頭我真是忍不住。那天我的孩子就是在眼皮底下,各種磨嘰、各種找藉口開小差。一直拖到10點鐘還沒寫完作業。我實在太生氣了,就又吼了他。這該怎麼辦?”

親愛的,彆著急。

隱藏的關鍵,不是要你忍住不發火,而是要你認真研究自己的憤怒!

大部分家長在怒火之後會被自責吞沒:哎呀,我的脾氣真是不好。我不是個好媽媽(爸爸)。

也會有人因為失敗,直接產生了質疑:這樣“用愛發電”的套路,就是說說而已,一點也不符合實際。

還有人會直接放棄:我實在不行,我做不到!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還好還好,“非暴力溝通”真的不是雞湯文,它給出了非常獨到而有用的觀點。

遇到以上情況,請默唸: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我”還有未被滿足的需要!

不必討論如何忍耐。因為忍不住要發怒,只是我們現在的行事的習慣。

重要的是,請在事後抓住它,正視它。

要拿出勇氣,探索憤怒背後到底有什麼“未被滿足的需要”。

正視這種需要,才是根本之道。


分享一個探索的例子

學員蘭芝提問:我昨天又暴怒了。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怎麼說?

蘭芝:我的兒子專心程度不夠。總是磨磨蹭蹭,因為三心二意浪費很多時間。我提醒了無數次,根本沒用!

而且他很倔強、脾氣壞,一件事情做進去了又怎麼也不回頭,叫也不理,做不到一心多用。

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我昨天又對他發了脾氣。

我:我有點迷惑。你的意思是,你一方面覺得他不夠專心,三心二意;一方面又批評他不能一心多用。

你到底希望孩子怎麼樣?

蘭芝:陷入了沉默……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通過一系列諮詢之後,我和她一起整理出了她真實的心聲:

我:所以,你的意思其實是說,你發現孩子做不喜歡的事,例如寫作業,就會三心二意,磨磨蹭蹭。你提醒了,但他也不改。你就覺得非常憤怒!感覺沒有得到尊重!是嗎?

蘭芝:是的。

我:所以你想要的是他能立刻聽話,改正自己的行為。

蘭芝:是的。

我:然後,當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你想插入別的安排,但是孩子不回應,表示拒絕。你感到了憤怒!覺得自己沒得到尊重。是這樣嗎?

蘭芝:是的。

我:所以最好他能立刻聽你的話,聽從你的計劃。是需要這樣嗎?

蘭芝:是的。

我:我知道你感受到憤怒是真實的。我接收到了。我想請你再體會一下,剛才說的感受有什麼相同之處?你想要的東西又有什麼相同之處?

蘭芝:(想了很多)我明白了,其實我最想要的,是我的兒子乖乖聽話,總是能立刻執行我的要求,別打折扣。

我:這樣就說的通了。你之所以忍不住發火,是因為你想要孩子能立刻執行你的要求。比如想要他專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的時候,他就能專心致志;需要他快速抽離、能一心多用的時候,他就能一心多用。無關乎他想要怎麼樣,喜歡怎麼樣。是嗎?

我補充了一句:我不會評價“你想要的”對不對,我的工作是幫助你看見它。

蘭芝:(沉默了一下)我明白了。我知道這個要求不合理。應該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請別誤會,舉蘭芝的例子,不是要鼓勵大家去分析自己要求的不合理之處,從而讓憤怒消失

事實上,即使這次想明白了,到下次遇到類似情景,蘭芝依然有大概率一樣會暴怒。

因為這種渴望,即使不合理,也是真實存在於頭腦的習慣。

但如果蘭芝在每一次類似的情景下看到它,體察它,她就有機會為大腦塑造出新的習慣,而不再被這種“忍不住的憤怒”所控。

當然,如果通過自我觀察,發現自己的需求合情合理。那就在第一時間,盡全力去滿足自己!

解讀《非暴力溝通》2:忍不住要發火時,該如何溝通?

總結

想要實現非暴力溝通,就要直面“忍不住的憤怒”。

請務必牢記:

“忍不住的憤怒”背後,是因為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要。

只有找到這個需要,我們才真正解決問題的機會。

  • 不要懼怕面對自己的執念。認識到我們的需求有不合理之處,就有了機會去調整它
  • 如果你的需求合情合理,那不妨用上全部力氣,認真地去滿足它
  • 甚至,一旦聚焦自己的需求,你都會發現,“憤怒”會減少很多。

而這一切依靠的,還是最初的心法:聚焦於自己,好好地探索自己!


希望有更多朋友,都能看懂這一點,試著做,並且堅持做下去。

願有更多人可以積極實踐“非暴力溝通”。

祝福大家!


PS:下一章會繼續為大家分享實踐“非暴力溝通”中的天坑二號。讀懂它,讓溝通更順暢。歡迎關注我們!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