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从古至今都有这样一句话讲道:万恶懒为首!懒惰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现。懒惰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它都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存在不思、不学、不做、不勤快的行为习惯,若不及时纠正,那么将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一旦背上了这个“懒惰”的包袱,这种坏习惯就会跟随着孩子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整个人外表的表现都会无精打采、游手好闲,什么事都不想做。可以说,懒惰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百害无益的。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孩子的懒惰行为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不愿意做事,表现为拖拖拉拉

家长是不是会发现孩子一旦懒惰上身,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任你咆哮发火,唠叨催促,孩子就是不紧不慢的,拖拖拉拉。举个例子,比如让孩子收拾书包,正常孩子学习结束后,收拾书包,十分钟应该就可以做到的,但是有很多孩子,半个小时也收拾不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平时就是父母给孩子收拾书包,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收拾书包会少装或忘装学习用品,所以家长自己亲自收拾书包,顺便帮着孩子检查本子、书、文具有没有带齐。孩子完全是靠家长来帮助自己收拾书包,年龄越小的学生表现越明显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对于做事没有计划和统筹,不知道怎么做,有的孩子收拾书包,会将书本和学具分类,整齐有序地摆放,有的孩子收拾书包,大小不一的书本混杂在一起,收拾得乱七八糟,到了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生找不到东西的现象,铅笔、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品也常常丢失。

第三种情况是孩子的玩心太重,做完作业,在收拾书包的过程中,注意力不能够保持集中,一边玩一边收拾,所以就会浪费了时间。这样的孩子对于家长让自己做事是采取的抵触态度,以拖拖拉拉来表示“不满”或“抗议”。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2、不愿意学习,表现为缺乏动力

孩子在学习上表现懒惰的话,会是让家长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愿意学习,不主动地学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阻力,特别是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差生”,学习对于这类孩子来说根本就不感兴趣,就像在”受罪“一样。在课堂上他们会做小动作、溜号;回到家里,他们只有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去写作业。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埋怨和指责,而是要了解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很多孩子会陷入一个学习的误区,学习被孩子看成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很少,老师很少表扬,家长又经常批评,所以,就缺乏学习的动力,不喜欢学习。这样的孩子学习完全就是被动的状态,家长和老师拉一下就动一下,对于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3、不愿意运动,表现为没有活力

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学习远远比运动要重要的很多,他们将孩子的业余休息放松的时间给孩子们报了课后学习班,孩子根本就没有时间参加一些户外的运动,时间久了,孩子对于运动也没有什么兴趣,有的孩子在学校下课也不到操场上玩,回到家里除了写作业,就会躺在沙发或床上,不喜欢运动,既不主动地帮父母做力所及的事情,也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表现得懒懒的,没有活力。特别是一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要么天天捧着平板电脑看动画片,要么拿着手机玩游戏,几乎变成了“宅孩”,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也会很差,这种天天懒懒散散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动静应该是交替的,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体育运动,个别懒得运动的孩子,还会因此而身体变得肥胖,越胖越懒,越懒越胖,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导致孩子懒惰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孩子绝非生来就是懒惰的,如果你的孩子表现懒惰的话,有两种原因可以导致孩子懒惰的行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懒惰行为要了解其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孩子的身体原因导致懒惰。

例如,有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方面的疾病或其他身体状况,而导致孩子不爱运动,没有活力,变得慵懒,没有活力和朝气,这是疾病所导致的“懒惰”。如果这个方面引起的懒惰,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以便帮助孩子恢复正常、健康的身体状态,远离懒惰。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2、孩子的消极情绪导致懒惰。

懒惰的孩子通常是消极的。消极的孩子是害怕失败的,因此,为了避免面对失败,他们总是习惯依靠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亲自动手做任何事。有一种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哪门学科比较擅长,那么孩子肯定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哪门学科学的不好,孩子肯定是排斥这门学科,学习也没有积极性。孩子越懒得学,就越学不好,成绩越不好,情绪就越排斥,这样无形当中就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孩子的各种“花式懒惰”,家长该如何面对呢?无论是生活中的懒惰,还是学习上的懒惰,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人的思想决定着行为,纠正孩子的懒惰行为, 必要先纠正其懒惰思想。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米尔·勒纳尔

让懒惰孩子变得勤快的三个小妙招

1、 第一招:家长要学会将自已变“懒”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观音菩萨一心要为凡间的人多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多,她两只手忙不过来,就向如来大佛请求,如来大佛给了她一百只手。观音菩萨用一百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繁杂了,一百只手还忙不过来,她又向如来大佛恳求。

如来大佛给了她一千只手。观音菩萨用一千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确实太大了,一千只手还是忙不过来,只得再向如来大佛诉苦。这一下,如来大佛皱眉了,问:“给了你这么多只手,怎么还嫌不够?”观音菩萨回答说:“唉,不是我贪多,确实忙得透不过气啊!”“好,我倒要亲眼看看,究竟为什么忙不过来。”如来大佛说着,跟随观音菩萨进了宝殿。

宝殿前,弥勒佛袒胸挺肚,笑嘻嘻地斜靠着,闲得没事干,正“一五一十”地数着炉中的香火。宝殿内,十八罗汉懒散地分立两旁,有的搔胸、挖耳朵孔,有的揉眼睛打呵欠,一个个都是闲得发慌的模样。如来大佛看了,十分感慨地对观音菩萨说:“真不该给了你一千只手。倘若你不改变这一般人的模样,就是给你一万只手,也无济于事啊!”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就像千手观音菩萨一样,孩子自己的事也由大人亲自过问,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自强的培养。他们凡事不放心。对孩子保护太多,不肯放手。这样就破坏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直接影响了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会依赖于家长,懒得思考、懒得行动。

要让孩子勤快起来,家长就要先变”懒“,因为在孩子独立做事情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掌握技巧,慢慢地就会把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做好。如果家长事事亲力亲为的话,孩子自己就会变”懒“了。

再比如: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喜欢尝试用手抓东西吃,喜欢摆弄勺子,如果在孩子吃饭的这个敏感时期,锻炼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饭,孩子会很快地学会,而有很多家长却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或者把衣服弄脏,天天喂孩子吃饭,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孩子吃的又饱又干净。可是,当家长想让孩子自己独力吃饭的时候,孩子已经被大人喂习惯了,根本就懒得自己用勺子吃饭了,完全形成了依赖大人的心理了。所以,家长最初不要怕麻烦,因为过了这段黄金时期,你就比那些天天追着孩子喂饭的妈妈们轻松很多了。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2、第二招: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

做为父母对孩子不能要求太高,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孩子只有自信了才能努力地把事情做好,如果要求太高,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屡屡挫败,时间久了,不但他们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更会对家长的要求置若罔闻。即使孩子做的不够好、不够完美,家长也要多支持、多鼓励,给孩子信心,他们才会有兴趣继续地做下去。在生活中,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是“懒惰”的集中表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会依赖于父母,让孩子变勤快,就先从生活中开始,当孩子一旦在生活养成了勤快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应用于学习当中。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茅盾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例如,某报曾报道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但他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竟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和保护是使孩子形成依赖性人格的温床。依赖性人格者缺乏自信心,自己懒得做任何事情,总是想依靠他人来帮助自己做事情,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接受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影响自己的生活、前途,“懒惰”的思想就会让一个人选择逃避,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显然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

家长不能让孩子当“跛子”,变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做学习的尖子生,做生活的巨婴儿。当孩子会用勺子吃饭、会自己穿衣服、会自己叠被的时候......请家长不要吝啬自己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有信心能独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父母适时、适度地称赞和鼓励会让孩子做事情更加积极和努力。有些时候,这些鼓励会让孩子反败为胜,鼓励会让孩子重新拾起自信心。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3、第三招:家长要学会与孩子“竞争”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既要成为孩子的“朋友”,也要成为孩子的“竞争”对手。这种“竞争”不是真的比赛,而是让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学习提高效率。例如,当孩子在家里玩玩具结束的时候,家长要求孩子一起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那么这个时候,做为家长就可以适当认输,家长和孩子的“比赛”会让孩子集中精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就不会拖拖拉拉,这种“竞赛”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孩子,对于小学、初中生来说,家长和孩子之间可将”竞赛“改成某种“约定”,这也一种比赛,“约定”会让孩子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有奋斗的目标,就会减少懒散和惰性。既能让孩子信守承诺,又能让孩子达成自己的目标,让孩子在这种“约定”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

克服自己的惰性:惰性是与生俱来的,惰性是人生最顽固的敌人;惰性会磨灭人的意志;惰性使人失去理想;惰性使人陷入混沌;惰性使人消沉;惰性还会使人一事无成;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何让“懒”孩子变得勤快?掌握这些妙招能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懒惰虽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但也可成为激励孩子的强心剂,这种“强心剂”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来为孩子们灌输的,引导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成为一个勤快之人。家长只有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地成长起来,“懒惰”不能成为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借口,不能成为家长溺爱孩子的借口。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孩子在刚开始自己动手做事时,肯定不可能做得很好,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要对孩子太挑剔,尽量发现孩子的身上的闪光点,给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让“懒惰”远离自己,让“成功”走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