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真的不愿意离开贾府吗?出嫁后除了蒋玉菡对她好以外,最令袭人安慰的是什么?

乌家墩子


袭人是服侍贾宝玉的大丫头,与贾宝玉有了肌肤之亲,又是王夫人的心腹兼王夫人暗许的贾宝玉的姨娘,但她最后却是嫁了蒋玉菡,这正应了书中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可叹公子无缘”。

那么袭人愿不愿意离开贾府呢?我以为是不愿意的。在《红楼梦》中,袭人算是很有追求的一个女孩,不但凭着云雨之情,让贾宝玉对她另眼相看,而且通过向王夫人谏言而赢得了王夫人的青眼。本来她可以在姨娘这条大路上顺顺畅畅的潇洒一生,但却被要求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戏子,她岂能喜欢?更何况,她与贾宝玉明铺暗盖十年左右,又岂能对贾宝玉真的放下?

关于这一点儿,在第二十回,贾宝玉给麝月蓖头一节中,脂批中曾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可以为当时袭人嫁给蒋玉涵的心情作为注解: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从袭人说“好歹留着麝月”这话,我们可以看出袭人当时的委屈和无奈,她实在不愿离开宝玉,却又因为现实的无奈不得不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的意思在里面。是什么让现实变得如此残酷了呢?想来当时的贾府,已经不能够仅仅凭着挖东墙补西墙来维持原先的风光,而需连袭人这样的大丫头都要遣散了。

那么袭人嫁给蒋玉涵以后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想来也不会太富足。第五回,贾宝玉曾见过描绘袭人的一幅画,画上内容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这簇鲜花当然意味的是袭人在贾府里过着花气袭人的日子,那么一张破席当然是指袭人婚后的贫贱生活。

至于袭人婚后最感安慰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和蒋玉菡在行酒令时蒋玉涵的酒令看出一二。蒋玉菡的酒令是: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从这个酒令,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袭人嫁给蒋玉涵之后,蒋玉涵因为谋生,常常一去不回,令袭人的日子很寂寞,也很贫穷,因为连买桂花油的钱都没有。但是,两人却心灵相通,能够夫唱如随,欢喜和乐。其实作为一个有想法的妹子,袭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让自己过得很快乐的。


萍风竹雨123


这不是一个问题,是三个问题:1.袭人真的不愿意离开贾府吗?2.出嫁后蒋玉菡对她好吗?3.嫁后生活,有什么让袭人觉得安慰?

先说第一个,袭人是否愿意离开贾府?内心肯定是矛盾的,但最终还是自愿的——像袭人这样表面木讷、内心有数的人,如果她不愿意,恐怕没人能强迫她。

为什么愿意离开?贾府的败落,宝玉的不求上进,让袭人对未来的希冀完全破灭。不能一味责怪她嫌贫爱富,也不存在妻妾争风。

出嫁以后,蒋玉菡会对她好吗?夫妻感情如果,那是碰运气的事。但蒋玉菡与宝玉有交情,看在宝玉的面子上,会对袭人好。这似乎是有把握的。

至于袭人有何“安慰”,呵呵,恐怕没什么。她与宝玉有感情,但现实是分离;她的人生理想是“争荣夸耀”,但现实中她的丈夫是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戏子;她甚至连一般妇人生儿育女的希望也没有——吐血一回,她已经预见到“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

袭人是一朵并不特别美丽的花,逃不出过早地凋零的命运。


栖鸿看红楼


谢谢!我是惠芬和畅,很高兴和各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袭人是真的不愿意离开贾府。袭人出嫁后,除了蒋雨菡对她好以外,最令袭人感到安慰的是贾府败落,自己能够避开了祸乱,过上桃花源般的安宁生活。

袭人心机深沉,为了嫁给贾宝玉为妾,不惜伤害无辜的人,苦心经营之下,贾宝玉还是出家为僧,一场谋划落得一场空,袭人是不愿意离开贾府的。

“ 袭人”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曹公对她略带贬义。袭人在贾宝玉身边,对贾宝玉的喜好非常了解,她视晴雯为最大的对手。显然,晴雯生得美轮美奂,所谓贤妻美妾,妾的相貌极为重要,袭人为除掉晴雯这个对手不惜在王夫人那里告密,表达自己对于贾宝玉的担心,王夫人信任了袭人,最终将晴雯连带着无辜的四儿、芳官都被赶出了大观园。怡红院里只剩下麝月、秋纹,她们显然没有实力与野心和袭人相媲美的。事实上,晴雯、四儿、芳官都不是狐媚子勾引贾宝玉的人,反而与贾宝玉有云雨之实的仅袭人一人而已。

除掉了妾的潜在对手,谁是贾宝玉未来的妻子呢?在封建时代,妻之于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譬如:王夫人之于赵姨娘,王熙凤之于尤二姐,夏金桂之于香菱;袭人对贾宝玉未来的妻子也格外在意的。袭人目睹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又深感林黛玉性格尖刻难以相处,便不遗余力地力赞宝钗,竭尽全力地促成金玉良缘。袭人如果真的是一个盼主子幸福的小红娘,就会促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可是,袭人的心机和自私决定了她采取贬黛扬钗的路线。薛宝钗和贾宝玉成婚也有袭人的一份功劳。

如此费尽心力地为坐稳妾的位置,除掉了晴雯、四儿、芳官,又含沙射影地陷害林黛玉,这苦心经营的事业,袭人是不会甘心放弃的,袭人是断乎不愿意离开贾府的。在贾宝玉出家之后,薛宝钗哭也“不是端庄”,袭人则“心痛难禁,一时气厥”,昏死过去了。

不可否认,袭人多数时候是良善尽责,恪尽职守的。袭人服侍贾母时,心里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贾宝玉,心里眼中又只有一个贾宝玉。《红楼梦》第30回, 宝玉进门,踢了袭人,袭人没有埋怨暴躁,反而安慰起贾宝玉来,“没踢着,好好的,不觉怎么。”袭人的包容、耐心、良善可见一斑。

袭人最终得嫁渔郎,也是早已注定。《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袭人抽得的花签是“桃红又是一年春”,袭人的代表花是桃花,这句诗的宋代谢枋得所做,全诗是这样的: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结合全诗来看,袭人在贾府败落后,嫁给了渔郎蒋雨菡,寻得了避世的桃花源处,得以保全。袭人和蒋玉菡的缘分,早由两条红绿汗巾子注定,袭人的松花绿汗巾被子贾宝玉送给了蒋雨菡,琪官蒋雨菡茜香国贡品红汗巾子宝玉送给了袭人,最终,袭人与“渔郎”蒋雨菡两人避世而居,举案齐眉,躲开了贾府的败落抄家,过上了安宁的桃源生活,令袭人颇感安慰。


时光笔墨栩


袭人的人生理想是当荣国府宝二爷的姨娘,为此她做了不懈的努力。

令袭人欢欣鼓舞的是,她在宝玉挨打后,时机恰当地向宝玉的娘王夫人进言。这个大胆的做法收效巨大,王夫人相中了她,承诺不辜负她。不仅给她一碗菜,还给她衣服,更重要的是她成为编外姨娘,除了没有名分,她享受姨娘的一切待遇。

袭人以为自己的下半生就和宝玉绑到一起了。

宝钗是袭人大力支持的宝二奶奶人选。宝钗宽厚仁慈,如果她当宝二奶奶,袭人就不会步尤二姐的后尘。

袭人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规划走来,准姨娘得到了,宝姑娘当宝二奶奶也实现了,就差姨娘转正了。

可是晴天霹雳,袭人被许配给蒋玉菡,她必须离开宝玉,离开富丽堂皇的国公府。袭人必须嫁给一个戏子。

理想破灭是痛苦的。袭人的痛苦是撕心裂肺的。不说物质条件,就是在感情上,她也离不开贾宝玉。她把自己和宝玉已经当成一家人了,突然让她离开宝玉,她接受不了。袭人不愿意嫁给蒋玉菡。

袭人有一个痴病,跟谁,就一心一意跟着谁。如今嫁给蒋玉菡,也只能一心一意跟着蒋玉菡过日子。

从蒋玉菡的酒令里可以看出,蒋玉菡和袭人的婚后生活是先喜后悲。

蒋玉菡喜欢袭人的百媚千娇,与她颠鸾倒凤,生活幸福。

后来袭人悲,“丈夫一去不回归”。袭人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袭人与蒋玉菡的婚姻也以悲剧结尾。


润杨阆苑


古人重视贞洁,讲究从一而终,如果有可能,袭人是不会离开贾府的。

原文后四十回遗失,我们无法推测袭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嫁给蒋玉菡的,但绝对不是高鹗所续,贾府又沐皇恩,复兴有望的情况下离开的。

袭人是那种容貌平平,颇有心机的女子,身处一群丫鬟中,存的也是“争荣夸耀的心”,这样的女子,在保持昔日荣光的荣国府,无论如何都不会如了宝钗和薛姨妈王夫人的愿,嫁给一个戏子。

更可能的是,贾府败落后大家风流云散,宝玉终日消沉,复兴无望,家里用不了那么多人手,生计都成问题,袭人哥哥赎了她出去,嫁给蒋玉菡。

蒋玉菡对她是否好我们无从判断,或许他会看在宝玉的份上对袭人好一点,但这份好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袭人被踹一脚吐血后,文中明确她不会长寿。身体不好、失了贞、嫁给下九流的戏子,这样的生活中唯一的安慰也许就是物质生活还能过得去吧。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自带有一丝旁若无人的嘲讽,既是嘲讽,想来袭人的日子不会太差,就算没钱去打桂花油,她还有娘家,像宝钗一样,能维持生活,已经比其他人要好了。





布妈生活魔方



个人观点袭人不愿意离开贾府,袭人怎么可能愿意离开贾府呢?且不说自己在贾府待了这么久有感情,就是没感情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久也不甘心离开贾府啊,要知道这个袭人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先是伺候贾母的人,贾母后来才把袭人赐给了宝玉,袭人服侍贾母心里就只有贾母可是服侍宝玉心里眼里就有宝玉一人,服侍的当然是让任何人挑不起一点错处,就连宝玉带的玉每晚都要摘下来用帕子包好放在枕头下面,早上拿出来带上不至于冰了脖子,就这份细心谁比得上她。


那么袭人为什么会被打发走呢?主要是袭人自动变换的阵营先是不容于贾母后来也不容于薛宝钗,最后连贾宝玉也有些嫌弃了袭人,再这样尴尬的境地里面袭人虽不愿意离开贾府但是也不得不走了,按理说袭人虽然服侍宝玉但也是从老太太屋里过来的,可是袭人自从跟宝玉偷试了云雨情之后就开始变了,虽说服侍宝玉上心了,也开始为宝玉以及自己未来着想了,先是拿自己要回家的事规劝宝玉,后来还借着宝玉挨打投诚了王夫人,发展到最后竟然开始置喙薛宝钗以及林黛玉谁合适贾宝玉的事了,并且薛宝钗也的确有本事,先是拉拢了袭人后是拉拢了史湘云,这两个人也真是卖力,经常夸赞薛宝钗还不忘贬低一下林黛玉,尤其是史湘云来贾府,贾宝玉因为得了一块比史湘云更大的五彩晶莹的麒麟就留着打算要送给史湘云,这时候袭人史湘云以及宝玉在屋里就开始聊了起来,而袭人跟史湘云就开始了夸赞薛宝钗贬低林黛玉的模式,其实幸好贾宝玉不是棉花耳朵否则还真是为林黛玉捏了一把汗,可是贾宝玉这这种情况下依旧向着林妹妹,从而也感动了在外听着的林黛玉,看到这里真是觉得贾宝玉跟林黛玉就是精神契合的情侣。


袭人中伤林黛玉也就算了,后来王夫人清理怡红院丫鬟,一些私下里私密的话王夫人不仅知道还知道很详细,这次清理晴雯走了四儿走了芳官也走了,唯独袭人跟麝月等本分丫鬟留了下来,其实这事真的很有意思,袭人才是跟宝玉偷试过得,晴雯也真是被冤枉的,可走的偏偏是晴雯,可见情商的重要性了。


其实袭想的太单一了,觉得宝钗嫁给宝玉自己也会有个好的前程,殊不知要是林妹妹没准可以容得下袭人,宝钗跟袭人一路性子的人,更何况还有个金莺儿在,姨娘的位置怎么可能是袭人,袭人后来就被打发出了贾府,嫁给蒋玉菡也是好事,一来蒋玉菡的汗巾子早都跟袭人的换过了,其次蒋玉菡对袭人也真是很好的,并且袭人做了蒋玉菡的正妻,也算是意外之福了吧。


婉兮历史


袭人肯定不是因为犯错误或者被王夫人薛宝钗找茬撵出去的。袭人被嫁出去时,还能提意见说好歹留着麝月。说明袭人走的时候,虽然不得不离开,但贾府诸人对她有歉疚,她才可以提意见。

其次,也不是因为知道贾宝玉肯定回不来了,贾府放袭人出去嫁人。因为袭人提到好歹留着麝月,是因为她知道能把贾宝玉伺候好的就她们几个老人,袭人要求留着麝月是为了伺候贾宝玉。

那么,袭人嫁人,就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贾宝玉深陷牢狱需要钱搭救,忠心的袭人只能自买自身救贾宝玉,袭人以前卖到贾府也是因为家里过不下去了;

二是袭人是被贾宝玉撵出去的,也许是贾宝玉把破坏他与林黛玉姻缘的事情归咎到袭人身上,一怒之下让袭人走人,这时候王夫人薛宝钗对袭人是愧疚的,所以袭人能提出留下麝月。

红楼梦》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宝玉已离家出走。袭人模糊听见说宝玉若不回来,便要打发屋里的人都出去,心里也是着急得要死要活,但还要装出无事一样去安慰薛宝钗。无奈袭人名分还是丫头,贾政并不知王夫人过去的所有安排,没有把袭人留下的理由。王夫人将此为难之事与妹妹薛姨妈商量,薛姨妈的主意就是:只要姐姐叫他本家的人来,狠狠的吩咐他,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那孩子心肠儿也好,年纪儿又轻,也不枉跟了姐姐会子,也算姐姐待他不薄了。

前世的姻缘,袭人即使不愿离开贾府,也逃不过命运安排,最后嫁给了蒋玉菡。

总之,袭人虽然招了很多黑,但是脂批中看,贾府落败之后袭人蒋玉菡夫妇最后还在救济养活薛宝钗和贾宝玉两口子,而且作者是很懊悔把袭人嫁出去的,说明袭人并不是忘恩负义的心机女。


鹿港1987


袭人当然是不愿意离开贾府的。

花姓。宝玉的大丫鬟。原本是外边寻常家人的女儿,花家 迫于生计就把她买到了贾府做丫鬟。原本是伺候贾母的。 后来贾母觉得袭人心低善良,就此给了宝玉。宝玉给她改 的名字“花气袭人知昼暖”后来就叫袭人了。

一是对宝玉有情意二是过上豪门的生活

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鬟,多次与宝玉发生云雨之事。多年 的主仆感情也很深厚。袭人心里也知道,只能是待宝玉成 年之后,只要愿意就能把自己收入房中当妾侍。哥哥花自 芳要赎袭人回家时,袭人拿当初卖她的事情哭诉,花家也 是见二人感情深厚,所以就放下了赎人的心思。宝玉对袭 人也不是没有感情。宝玉说过,唯有黛玉和袭人,说要剃了头当和尚的,所以可见两人之间还是有感情的。所以袭 人当然是不愿意离开贾府的。

嫁给蒋玉菡最让她安慰的是可以帮助宝玉,也可以让自己过上安稳的小康生活。

她处事也稳重,再加上心地也好,尽职尽责的。作者对她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运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就是袭人的一生。优伶就是蒋玉菡。蒋玉菡有才情,有房子,袭人性子好,对人也是一心一意,所以两个人的日子平淡却幸福。






拨动心弦句子


我认为袭人嫁给蒋玉菡最安慰的是成为正妻。在古代正妻的地位要高于妾室。而且正妻的地位还受保护。

看《红楼梦》中王夫人和赵姨娘就知道。

  

首先,赵姨娘自己生的孩子,不能认她作母亲,不能由她来抚养。当然,只因王夫人有了宝玉,当然不愿意赵姨娘的儿子有出头之日,这才由赵姨娘自己抚养。

而且生了孩子她依然改变不了自己底低贱的身份,探春、贾环都是主子,而她以及她兄弟,都只是奴才,所以探春不认赵国基作舅舅,而赵国基在贾环面前也摆不起舅舅的款。

  在王夫人面前,赵姨娘的作用与丫鬟无异,是要打帘子端茶递水的,且不能坐着,永远只能侍立在一旁,家族有重大活动比如宴会、祭祀等,妾不能参加。

即便再得丈夫宠爱,因为旧有的道德标准和家族制度的约束,就地位而言,她们根本无法跟正妻相提并论。

  

再次看二人的经济状况。原文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忽然问王熙凤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银子,由此引出贾府众人的待遇来,从这一回里我们知道了贾府姨娘的月例标准,是每月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贾府众位小姐的月例银子也是二两,鸳鸯、袭人等大丫鬟的月例银子是一两,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把给丫头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算了一笔螃蟹账,一共是二十多两银子,说“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王夫人的月例是二十两银子,是赵姨娘的整整十倍!而且我们还知道,王夫人年底应该也是有分红的,而赵姨娘作为妾,可能就没有这样的年终奖,所以王夫人一年所得的银子应该有三五百两之多,而赵姨娘呢,只有区区的几十两银子。

  

所以,单从月例银子一项,即可看出妻妾之间的巨大差异,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再次,影响子女婚配。赵姨娘俩孩子,探春相当不错可惜是个女孩子,还是庶出。

据说有很多人家因为女孩子是庶出而不愿意娶的。就算探春最后真的嫁的不错,那也是远嫁,赵姨娘根本沾不上光。儿子贾环直接是扶不上墙的癞皮狗,除了四处给小姨娘惹事闹乱子,没给她挣一丁点的面子。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妻和妾的地位千差万别。

所以对袭人而言,嫁给蒋玉菡无疑能获得社会地位的提高。

袭人一出场时,作者这样介绍她“ 原来这袭人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不中任使,素知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前人诗句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遂回明贾母,即更名袭人。这袭人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格乖僻,每每规劝.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这八个字是曹雪芹给袭人最初的评语,然而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的确能发现袭人世故的,与心地纯良不那么相符的一面。其实,这并不是作者开始对读者进行了误导,而是袭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和处世的方法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袭人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也正是曹雪芹描写人物的高明之处。这种变化,实际上在袭人这个人物一出场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对贾府这种深切的认同和归属感,是袭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袭人会站在贾母王夫人的立场上,时时对宝玉进行规劝,甚至对王夫人说出:“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的话来了。袭人对贾府的认同,不仅仅是自我身份上的认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而她的出发点,却是为着宝玉好。在整个大观园里,袭人是与宝玉肉体距离最近的女孩子,然而她的精神,却与宝玉相隔很遥远。

在道貌岸然的贾府,她耳濡目染中受到的是封建思想的熏陶,被灌输的是封建礼教的规范。

从个人角度看,她步步为营也是期待有一个好归宿。但既然红楼梦就是悲剧,袭人当真会结局圆满吗?

书中黛玉和宝玉开的那个玩笑: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

  若是渔郎指宝玉,那意思就是说袭人“花开二度”后便有难言之隐,有不想让宝玉得知,或无法让宝玉知晓之苦处。那这苦处又为何?这里大胆的猜测,袭人婚后并不幸福。袭人原本深爱宝玉,而那蒋玉菡毕竟为王府宠养多年的戏子优伶,与袭人婚后或旧习难改,或习性难投,又或待袭人不善。再者,袭人难道愿意让宝玉得知原本已是他房内之人却又另嫁别人?所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之意便好理解了。


  终上所述,袭人婚后的不幸才最终导致了袭人一生的悲剧,这婚姻的不幸亦是红楼的特征。试想,如果袭人婚后幸福美满,那袭人还有何悲剧可言?又保住性命,又躲官司牵连,连宝玉和宝钗最终还要依靠她,那简直是太好的结局了!这和红楼的悲剧主旨又岂能吻合?袭人这个人物还有何悲剧深意可谈?可以想象,袭人先以为自己跟定了宝玉,而后却与“公子无缘”,自以为和“优伶有福”能偷生安乐,却最终又是事与愿违。这一件又一件出乎袭人意料之事,怎么能不让袭人不“悔之晚矣”?又怎能不让袭人对自己一生的为人准则提出质疑?而袭人在懊悔和痛苦中触发旧症,在宝玉出家,宝钗心死之后,与大观园的众姐妹一样,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