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欠全世界的國債二十多萬億,他們怎麼還?



寫在前面,此文系轉載。原文來自喬良將軍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瞭解全球局勢,何談了解中國。

1.金融帝國崛起的背後:先是黃金後是石油

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


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


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


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


就是黃金。


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


怎麼鎖定呢?


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


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


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裡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


美國人認為,我有這麼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


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


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制造新的麻煩。


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


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


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


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


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


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


現在美元突然剎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


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


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


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佈,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


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


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


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


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


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


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多年的時間。


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


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


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


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


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目前105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


大約14.5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


為什麼呢?


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88萬億M2。如果按匯率6.8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7萬億美元。


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


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


以外匯為基礎貨幣印發的人民幣是多少呢?佔我們總量的70%。


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


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燬,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


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


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2成為金融帝國後


美國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殖民擴張”


美國之所以沒有通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國又不能無節制地發行美元,讓美元不斷貶值,所以要節制。


可節制後手中沒有美元了怎麼辦?


美國人有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


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金融經濟比實體經濟賺錢來得痛快多了,誰還願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幹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加工業實體經濟?


1971年8月15日之後,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半空心化的國家。


今天美國的GDP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為其GDP的貢獻不超5萬億,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虛擬經濟帶來的。


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


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復地生利,美國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


美國把全世界納入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


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主權獨立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儘可以有主權、有憲法、有政府,但是你脫離不開美元,你的一切最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用美元來表達,並最終讓你的實物財富通過與美元的兌換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這一點,通過40年來美元指數週期圖表,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人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


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這就說明美元印多了。


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美國,要向國外出溢出。


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之後,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也帶來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美元洩洪期大約持續了近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關掉洩洪閘。(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


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送美元減少。


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鍊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麻煩嗎?


1、馬島海戰爆發


遇到麻煩的拉美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


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卻率先進入衰退。


解決衰退的辦法有多種,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臺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裡,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


作為軍人的加爾鐵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脫困。


他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里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


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裡決定把它奪回來。


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視作美國的後院。在美國後院打仗不能不請示美國。


於是加爾鐵裡讓人給美國總統里根帶話,看看美國的態度。


里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裡打這一仗,會導致一場和英國的更大規模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地表態說,這是你們與英國之間的事情,與美國無關,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


加爾鐵裡以為這是美國總統對他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回了馬島。


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呼,熱烈的像過狂歡節。


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局,還逼著美國總統必須表態。


這時的里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一邊。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里,一舉又將馬島奪了回來。


與此同時,美元走勢開始走強,國際資本按照美國的意願回到美國。


因為當馬島戰爭打響後,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美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拉美的投資環境惡化了,於是紛紛從拉美撤資。


美聯儲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宣佈美元加息,加息後的美元加快了資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經濟一片狼藉。


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


當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上升了100%。


美國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後並不收手,又趁勢拿著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果這種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覆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


當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強”之後,人們並不確定它是不是規律。從拉美金融危機這個高峰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


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大約走了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


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差不多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


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強,再一個10年的走弱、接下來又一個6年的走強。


2、亞洲金融風暴


在1986年美元指數第二次開始走弱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世界傾洩。這次主要的洩洪區是亞洲。


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是什麼概念?


“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亞洲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實際上很大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


當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到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人覺得又應該到剪羊毛的時候了。


於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資金鍊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


這時候一鍋水已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燒開,差哪一度呢?


差地區性危機出現。


那麼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樣打一仗呢?


未必。


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


既然製造地區性危機就是為了攆出資本,那麼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


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名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群狼般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


一個星期左右,然後由此開始的泰銖危機,立刻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然後北上傳導中國臺灣、香港,日本,韓國,一直傳導到俄羅斯,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這個時候水已燒開,全球的投資人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


而美聯儲則又一次不失時機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跟著號音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


當美國人掙夠了錢以後,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亞洲金融危機賺到的大把的錢又回到了亞洲,去購買亞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


此時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金融危機衝得稀里嘩啦,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這次唯一的幸運者是中國。


3戰爭、爭端的背後


都是經濟貿易戰


此後,如潮汐一樣準確,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然後,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


辦法還是老一套:給中國周邊,歐俄地區,中東地區製造地區性危機。


於是,我們就先後看到,在中國周邊陸續出現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幾乎全在這一時期密集出現。


但是很不巧,美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機,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這次到了2015年。


中菲黃巖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看似和美元指數走強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真的沒有關係嗎?


為什麼恰恰出現在美元指數第三次走弱之後的第10個年頭?


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究,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週期率。


那麼,根據這個週期率及美國人藉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這次輪到中國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


一箇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


而過去十年裡,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1、香港佔中事件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巖島爭端之後,中越“981”鑽井平臺衝突,後來的香港“佔中”事件,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去年燃燒到中國本土的中美貿易衝突。


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


2014年5月“佔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


什麼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麼?


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之前,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


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佔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


直到2014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佈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佔中”爆發。


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巖島、981鑽井平臺、香港“佔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


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


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國。


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徹底出現。


我們在流出了上萬億美元之後,通過各種手段,已經基本止住。


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麼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在一棵樹上吊死。在推動香港佔中的同時,美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


2、烏克蘭危機


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


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隻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標。


於是,一場貌似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


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實現了:


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藉機收回了克里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卻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裡撤出。


據有關數據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手設計得逞了。


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迴流美國。


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實現了,但第二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數據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


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復甦。而寧願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而後日元又成了避險貨幣。


這就是香港“佔中”開始直到今天,“佔中”勢力及其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罷休,總想捲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這也是美元加息週期已經加無可加,美國還在挑起中東動亂,以貿易摩擦,企業制裁不斷給我們施壓的原因。


之前的資金迴流,還沒有滿足美國的胃口,而美國在加息接近尾聲之後,已經黔驢技窮,甚至要啟動局部戰爭。


那美國經濟為什麼這麼強烈地需要並依賴國際的資本回流?


原因是,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經濟逐漸放棄實物生產,脫離開實體經濟。


美國人把實體經濟的低端製造業、低附加值產業叫做垃圾產業或者叫做夕陽產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


而美國除了留下所謂高端的產業,微軟等企業外,70%左右的就業人口都陸續轉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務業。


這時的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半空心化國家,它除了高新技術企業外,已經沒有多少實體經濟可以為全球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打開另一扇門,就是虛擬經濟的大門。


虛擬經濟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過讓國際資本進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為自己錢生錢,然後再拿掙到的錢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國人現在只有這麼一個活法了。


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這個方式就是:


美國需要大量的資本回流來支撐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誰阻擋了資本回流美國,誰就是美國的敵人。


4其他國家打仗燒錢,美國打仗掙錢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


科技為軍事保航,軍事又為貨幣支撐,貨幣又讓美國成為了全球金融帝國。


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


這一點,其他任何國家都做不到。


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儘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1、伊拉克戰爭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


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


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


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


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麼這麼說?道理非常簡單。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


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特阿拉伯,實現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


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麼要在產油國打仗。


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


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裡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裡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裡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怎麼辦?


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


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


當年小布什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


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


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明,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


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宣佈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


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佈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


這還了得?這不是像當年的黃金一樣,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麼?


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後幹了些什麼?


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佈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


2、科索沃戰爭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三個月之後科索沃戰爭爆發。


很多人以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和北約聯手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因為米洛舍維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區屠殺阿族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


戰爭結束之後,這個謊言迅速戳破,美國人承認這是中情局與西方的媒體聯手做的一個局,目的是打擊南聯盟政權。


但是,科索沃戰爭真的是為了打擊南聯盟政權嗎?


歐洲人開始一邊倒地認為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打完這場72天的戰爭之後,歐洲人才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什麼?


歐元啟動之初,歐洲人信心滿滿。他們給歐元的定價是與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歐洲人參與北約行動,全力以赴支持美國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轟亂炸,米洛舍維奇政權垮臺,南聯盟屈服。


可接下來一盤點,歐洲人發現不對頭了,歐元,就在這70天裡,居然被這場戰爭打殘了。


戰爭結束時,歐元直線下跌30%,0.82美元兌換一歐元。


這時歐洲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替別人數錢。


這一來歐洲人才開始醒悟。這就是為什麼到後來當美國要打伊拉克的時候,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軸心國家,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有人說,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到現在為止,西方國家之間,在二戰之後確實沒有直接發生過戰爭,但是不等於沒有發生軍事競爭,不等於他們之間不發生經濟戰爭或金融戰爭。


科索沃戰爭就是美國人對歐元的間接金融戰爭,結果打的是南聯盟,疼的是歐元。


因為歐元的誕生動了美元的奶酪。在歐元誕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貨幣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結算率一度高達80%左右,即使到現在也在60%左右。


歐元的出現立刻切走了美國的一大塊奶酪!歐盟是一個2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出現一下子就蓋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北美自貿區(24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規模)。


做為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歐盟當然不甘心用美元來結算它內部的貿易,於是歐洲人決定推出自己的貨幣——歐元。


歐元的出現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貨幣結算量,到現在世界上23%的貿易結算已使用的是歐元而不是美元。


美國人在歐洲一開始談論歐元時對此警惕不足,到後來發現歐元一出現就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時,已經有點來不及了。


所以,美國要接受這個教訓,一方面要摁住歐盟和歐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戰者。


3、瓦解亞太一體化


中國的興起,讓我們成了新的挑戰者。2012年松下忠洋自殺事件,釣魚島爭端、黃巖島爭端,就是美國成功打壓挑戰者的最新嘗試。


這幾個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事件,雖沒能造成資本從中國大量外流,但卻起碼部分達到了美國人的目標,直接導致兩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初,中日帶頭髮起的中日韓關於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貨幣互換和中日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國債也初步達成協議,一切可謂進展神速。


然而,2012年9月10日,極力推動《中日貨幣互換協議》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在家中上吊自殺。


6天后,與松下忠洋一起推動中日協議的日本新任駐華大使西宮伸一,在自己家附近突然倒地昏迷,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不明。


緊接著,中日釣魚島爭端爆發,兩國之間劍拔弩張,《中日貨幣互換協議》被迫在2013年作廢。


幾年後,我們才勉強完成了中韓兩國的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這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和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韓、港、澳、臺的整個東北亞自貿區。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形成就意味著世界規模大約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出現!


但是,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出現就不會止步,它會迅速南下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東亞自貿區的產生意味著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將超越歐盟和北美。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推想,東亞自貿區出現,依然不會止步,它會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亞,然後向北整合中亞五國,再然後繼續向西,整合中東部分的西亞。


這樣整個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麼龐大的一個自貿區出現,難道她會願意用歐元或美元結算他們內部的貿易嗎?


當然不會。這就意味著亞元可能誕生。


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亞洲自貿區,我們只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就像美元先成為北美的硬流通貨幣,再成為全世界的硬流通貨一樣。


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我們所說的人民幣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等等,它將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


中國人能看到這一點,美國人就看不到這一點嗎?


美國人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因為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意味著世界貨幣三分天下成為現實!


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貨幣霸權的美元,還叫貨幣霸權嗎?而今天一個產業半空心化的美國,假如再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還能算世界霸主嗎?


想明白這點,就知道為什麼今天中國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是因為美國比我們想得遠,看得深,才為了防“患”於未然,處處給我們製造麻煩。


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實施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麼?


它真的要在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菲律賓,中國與其他有爭端的國家之間,實現一種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嗎?


當然不是,它的目標就是一個,平衡掉中國今天大國崛起的勢頭。


5、新的機遇下,誰將成為新的主導者?


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


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這是當時的一次區域擴張;


大英帝國有大英帝國的全球化,開啟了全球海上貿易;


美國有美國的全球化,以美元將觸角延伸到了各個國家。


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主導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


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


但全球化會因此停滯嗎?沒有,更高等級的全球化又會誕生,循環往復。


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全球化線上的跑馬圈地正在崛起,如果美元是國家對國家的控制,是對面的打擊;


那麼新的全球化將會滲透到各個產業,各個群體,是對點的精準發力,誰控制了未來的線上全球化,誰就能制定新的全球化規則,那麼今天的一切舊有體系就有機會被改寫。

大家同時站在新機遇的起跑線上,誰會成為新的主導呢?

-end-

​贊同 422​​42 條評論​分享​收藏​喜歡​收起​

更多回答

美國欠全世界的國債二十多萬億,他們怎麼還?

小白讀財經

金融研究員

609 人贊同了該回答

換句話來說,如果美國偷偷印兩萬億美鈔,然後購買其他國家商品,會發生什麼?

首先我想說的是,通過印鈔來購買別國商品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因為當一個國家的貨幣變多,而現存的財富或產品並沒有那麼多時,那麼貨幣則相對氾濫,信用度下降,導致購買力下降,能買到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少。那麼,這一邏輯對於美元適用嗎?當然,因為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全世界的財富都是它的“商品”。美國向全球輸出危機和通脹

不知道我們是否會發現幾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美國進行了好幾輪量化寬鬆,印了那麼多美元,美國國內不發生通脹呢?為什麼當別的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時,很難影響到美國呢?

美國欠全世界的國債二十多萬億,他們怎麼還?

這一切的背後,正是美元在起作用。為什麼美國國內不發生通脹?因為美國在二戰後崛起之時,建立起了美元霸權,既然美元可以輸出全球,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為什麼美國總是可以抵禦外界危機?因為美元充足的流動性形成了一道完美的防火牆,一旦某國發生危機,資金都會流向美國避險。以上這些的前提是美國適當印鈔的基礎上,但如果大量印鈔,超過了這個臨界點,那麼即使全球為其消化通脹,也仍然無濟於事。而大量印鈔本身,也是在製造自身危機。各國美元儲備和國債大幅縮水

大量的印鈔使得美元貶值,我們都知道全球各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和美元儲備還是相當多的,如果大幅貶值,這些財富也將隨之縮水,甚至化為烏有。

比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其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和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但最終在美國的逼迫下,日元大幅升值,相對美元則貶值,短短几年,日本人就把購買的美元資產全部吐了回去,就比方說原來100萬美元買的一棟大樓,現在“值”1000萬,一個億了,但美元貶值了,意味著這棟大樓的價值遠沒有原來的100萬,日本的財富就這樣被美國無情地擄走了。

美國欠全世界的國債二十多萬億,他們怎麼還?

現如今,美國依然如此,印鈔機一開,美元全球亂竄,如果債權國要我還錢,那就拿去吧,反正也不過廢紙一張。當然,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美國國債大多數還是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持有,假如財富大量縮水,美國人自己好不到哪去,所以美國即使賴賬、發動戰爭,也不會輕易濫發貨幣。債務危機全面爆發

剛剛上面說了,濫發貨幣本身就是在製造危機,而美聯儲作為美國的貨幣發行機構,發行出去的貨幣就是負債,所以無限制發行貨幣等同於無限制貸款。有人會說,美國不一直這樣的嗎?沒錯,但凡事都有度。

美國欠全世界的國債二十多萬億,他們怎麼還?

比如政府需要基建,需要進口商品等等,難道不可以財政直接給錢嗎?央行直接印錢嗎?不行。但政府如果通過發行基建債券,或者利用外匯儲備來進口商品的話,就可以盤活民間資本(引入民營資本進入基建項目)和外儲。貸款的話,之後在還款的過程中,還能提供給當地銀行穩定的現金流,一舉多得。但如果大量直接印鈔來基建,或者進口商品,一旦超過零界點,等待你的就是債務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