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戰機飛得快,火力猛,為何空軍還要裝備輕型戰鬥機?

街角在-等待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重型戰鬥機雖然在很多方面都要強於輕型戰鬥機,但輕型戰鬥機在很多方面也具有優勢。特別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輕型戰鬥機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上與重型戰鬥機已相差無幾,而且任務靈活度更高。因此,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採取了重型戰鬥機與輕型戰鬥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低搭配。既可以提高作戰能力,又可以節約成本。

(戰鬥機的高低搭配往往事半功倍)

相比於輕型戰鬥機,重型戰鬥機的優點在於機體空間大,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和燃油,可攜帶性能更好更全的雷達系統和電子設備,升級改造的空間也更大。此外,重型戰鬥機更側重高強度的空戰和多用途作戰能力,具備更強的作戰能力。如美軍的F15戰機起初只是一款制空戰鬥機,後續則發展出了F15E這樣的戰鬥轟炸機,可以攜帶11噸武器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但重型戰鬥機的缺點也比較明顯,最突出的就是成本比較昂貴。一架重型戰鬥機可以攜帶大量的裝備,自然成本就比較高,而且後續的維修保養成本也比較高,這就顯得重型戰鬥機比較昂貴了。

(F15E戰鬥轟炸機)

而輕型戰鬥機則不同了,由於其機體沒有重型機那麼大,相對的維護保養也比較方便,製造和維修保養的成本要低於重型戰鬥機。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輕型戰鬥機也應用了和重型戰鬥機相同或更先進的系統,在某一方面的表現要超過重型戰鬥機,整體作戰能力也是很強大的。此外,由於輕型戰鬥機在設計時更多的側重於多用途作戰,所以在一些低強度作戰或支援作戰中,具備更好的作戰效率和作戰靈活性。如美國的F35戰機在航電技術上要優於F22,儘管空戰能力不如F22,但在多用途能力上卻更勝一籌。不過,輕型戰鬥機受機體空間的限制,在升級改造的空間,航程和載彈量上會略有不足。

(F35航電系統要優於F22)

因此在實際使用中,重型戰鬥機由於性能好,成本高,多用於執行高威脅情況下的高強度空戰和支援壓制任務。而一些低烈度空戰和支援任務,則交由成本較低但作戰能力不減的輕型戰鬥機來完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分配作戰支援,保證最好的作戰效果。比如美國的F15F16和俄羅斯的蘇27米格29,都是這種高低搭配來執行任務。高威脅高烈度的空戰由F15或蘇27執行,低烈度的空戰和支援任務則由F16或米格29執行。而且由於輕型戰鬥機多用途能力出色,成本還低,對於那些小國和國防資源不多的國家來說,使用輕型戰鬥機顯然更為划算。像F16一共出口到了世界上26個國家和地區,產量高達2600多架,足見輕型戰鬥機的實用性了。而F35一開始就是作為多國合作項目,很多國家都希望得到它。

(F15和F16是美國戰鬥機高低搭配的典型)

(蘇27和米格29則是俄羅斯的經典戰機)

因此,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在使用和搭配上更多的是互補性的。通過戰鬥機的高低搭配來平衡作戰能力與成本之間的關係,這對於各個軍事強國來說都非常重要。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在搞高低搭配,而對於那些小國和國防資源不多的國家來說,輕型戰鬥機則更為實用。

(像鷹獅這樣的輕型戰鬥機很適合小國使用)


戰情解碼


圖片裡左側前面是中型的歐洲“颱風”、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後面那架體積很大的戰鬥機就是美國的F-15重型戰鬥機,甚至是中間那架“鬼怪”也要比邊上“狂風”戰鬥轟炸機大了一些…中型與重型戰鬥機體型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總得來說從戰鬥力來看重型戰鬥機普遍要好於中小型戰鬥機,主要原因還是重型機的機身體積大,便於升級改造,航程、載彈量、電子設備數量、主動雷達直徑大,探測距離遠…等諸多方面要全面高於中小型戰鬥機,但是大國空軍的中小型戰鬥機裝備數量仍然較多,因為重型戰鬥機雖然戰鬥力強,但是它們使用成本也是很高的!比如:2012年美國空軍的一份報告顯示:F-15飛行一小時綜合成本是4.2 萬美元,而F-16飛行一個小時為2.2萬美元…到了2019年使用成本就更高了!所以,在日常空中巡邏、執行低強度戰備任務…等方面來看,中小型戰鬥機顯然要比重型戰鬥機經濟了很多。
現代中小型戰鬥機也是高科技裝備,並沒有因為它機身體積小於重型戰鬥機,就表示它的戰鬥力弱!相反在諸多方面它要比重型戰鬥機使用靈活,比如:以色列空軍的F-16戰鬥機兩次遠程奔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設施,都是F-16攜帶精確制導航彈執行轟炸任務,F-15在高空擔任空戰警戒…所以,大國空軍都是由重型機與中小型機搭檔使用。


目前來看,裝備中小型
戰鬥機的國家要多於重型機的國家,重型戰鬥機的採購價和使用成本非常高,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承受得起的,就算是購置了十幾、二十架也因為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高昂等原因,飛機起飛訓練的年平均時間很短,飛行員對於飛機的熟練掌握程度也不高…最終沒有完全發揮出重型戰鬥機的總體戰鬥力,完全是買得起用不起!

而現在的中小型戰鬥機雖說採購價也算不便宜,但使用成本和維護保養成本要低,起碼目前主流的中小型機都使用一臺發動機,在油耗和機械磨損、零部件供應…等方面了都好於雙發的重型戰鬥機…也是這些成本因素的影響一般國家的空軍基於採購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考慮,還是願意使用中小型戰鬥機的。


這是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
戰鬥機參加海灣國家演習時與其它“海灣軍事委員會”國家戰鬥機編隊飛行時的情景,這裡除了“沙特壕”是F-15之外,剩下的都是中小型戰鬥機,就連F-18也不是重型戰鬥機。

所以,中小型戰鬥機對於大多數國家仍然是其空軍的主力機種…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所佔份額也要高於重型戰鬥機。


皇家橡樹1972


一般認為只有一個發動機的戰機認為是輕型戰機,不過對於大國來說單發戰機是屬於中型戰機。雖然在今天我們看來像殲7、殲-8這樣的二代機已經非常落伍,但是就是這樣被我們認為已經完全落伍的二代機也並不是誰都能有能力裝備。所以輕型戰機一般是作為相對便宜的通用戰機為主,就比如中巴研製的梟龍戰機。而大國一般也是將單發戰機更側重於對地攻擊,就比如美國的F-16,以及今天中國的殲-10。



單發戰機的低空機動格鬥性能都比雙發戰機好,而單發戰機雖然在航程上略遜於雙發戰機,但是單發戰機雖然只有一個發動機,但是維修保養難度、準備時間、造價等方面就比要雙發戰機要少很多,而這也是F-16能暢銷全球的原因,就是價格便宜啊,絕大部分的國家都可以接受。像F-35這麼昂貴的飛機沒有多少國家能大規模裝備。所以輕型戰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因素。


像重型戰機普遍都是空優戰機,以奪取制空權為主,所以兩個發動機提供的推力使得重型空優戰機的速度會更快,並且裝上大功率的遠程雷達。但是這些重型空優戰機普遍不具有對地攻擊能力,像F-14、F-15(以前它可是對外宣稱沒有將一磅用於對地攻擊)F-22、SU-27、J-11、J-20等。像以色列炸伊拉克的核設施的時候就是重型空優戰機護航,F-16掛載對地攻擊武器這樣的搭配。所以通用性和對地攻擊是目前中型與輕型戰機更側重的地方。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空軍編制中有重型戰機、輕型戰機以及教練機、運輸機的區分,對應任務性質不同,體現在輕重型戰機上,兩者差異特別明顯。重型戰機航程大、載彈量多,在多作途性方面優於輕型戰機。而輕型戰機更注意機動靈活性,在空優作戰方面性能更強。

首先,各國根據國土防空、戰略需求不同,會裝備不同類型作戰飛機。

如我國空軍的殲-10、殲-16、殲-20等,這是我國打造現代空軍的標配,被稱為”空中三劍客“。分析三者任務定位如下:殲-20憑藉隱形優勢負責踹門,殲-10C則配合殲-20奪取制空權,殲-16就成了威猛犁地硬漢。

其次,由於採購、維護成本的考慮,不可能完全大量裝備重型戰機。同代售價相比,重型戰機至少是輕型戰鬥的一倍以上,同時日常飛行成本、維護費用兩者差別再大。對於國防預算而言,當然是合理考慮,完全採購重型戰機就等著喝粥吧。

比如美國空軍中的F-16和F-15戰鬥機,F-16每小時飛行成本約2.55萬美元,F-15每小時飛行成本約4.5萬美元。大身板就意味著吃的多,用的多,雖然綜合作戰能力更強,但架不住太貴養不起。

隨著精確制導彈藥、小型彈藥的出現,再加上空中加油等手段的彌補,客觀上來講,輕型戰鬥機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弱。今年印度蘇-30被擊落就是一個實證,還有很多實戰案例也可以證明輕型戰機的潛力是很大的。當然大國空軍還是以多樣化、輕重搭配為主,才能更好的完成不同任務。


河東三叔


重型機和中、輕型機之間存在一個經濟方面的平衡,雖然我們普遍認為國防方面是比較“大手大腳”的,但也不是無限制不計成本(採購成本、維護成本)。而空中力量本身就是一個“吞金巨獸”,有錢的國家重/中型機搭配,沒錢的國家只能中型機甚至輕型機。


從理論上講,重型機因為體型和起重量比較大,所以作戰能力方面先天優於中型和輕型機。比如發動機推力大、作戰半徑大、機載雷達功率更大、載彈量更多,在中距離空戰當中同代的重型機對中型/輕型機有相當大的優勢,所以無論是初始性能還是後期改造餘地,都是重型戰鬥機更有潛力。下圖為同框的F-15和F-16,可以明顯看出二者的體型

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重型機性能出色帶來的是成本的提高,這個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和維護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重型戰鬥機基本都是2臺大推力發動機,而中型機有雙發中推力發動機或1臺大推力發動機,輕型機則只有1臺中推力發動機,發動機數量直接導致最後成本的高低。上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展開LWF項目(先進戰術戰鬥機),該項目啟動的最直接原因就是F-15“鷹”重型戰鬥機採購價格過於昂貴,無法全面替代數量多達2000架的F-4“鬼怪”機隊,所以以輕型戰鬥機與F-15形成搭配。而該項目中參與競標的是諾斯羅普公司YF-17雙發輕型戰鬥機和通用動力YF-16單發輕型戰鬥機,最終使用1臺F100發動機的單發YF-16更符合美國空軍經濟方面要求贏得競標並改名為F-16,而F100發動機同樣應用在F-15戰鬥機,這一舉措有效降低了F-16的採購成本,單機成本比YF-17便宜25萬美元(1975年幣值)。F-15E型1998年採購成本為2990萬美元,而F-16C/D1998年採購成本1880萬美元,每架相差1100萬美元。下圖就是編隊飛行的YF-16和YF-17

除了採購成本之外還有維護和升級成本,就像上面提到的發動機數量問題,2臺發動機的維護和更換成本自然比1臺發動機要高。2012年,美國F-16C的小時飛行成本在22315美元,而重型的F-15D為41799美元,達到將近2倍的關係。而重型的Su-30使用的AL-31F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單機成本在500萬美元,如果2臺全部達到壽命更換一次發動機就需要1000萬美元的成本。Mig-29中型戰鬥機使用的RD-93中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成本大概在240萬美元左右,只有AL-31F的50%。

所以綜合採購成本和維護成本,無力維持重型戰鬥機的國家就購買一些較為先進的中型或輕型戰鬥機,所以Mig-29和F-16這類中輕型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一直是非常熱銷,還有JAS-39“鷹獅”、法國“幻影-2000”等等都是軍購常見的“明星機”。就拿F-16來說,僅美國空軍和國民警衛隊就裝備達到939架,另外26個使用國和地區還擁有2665架。而F-15相對少一些,美國空軍大概450架,另有6個國家裝備不到600架。對於中小國家來說,同樣的錢可以購買數量更多的中型輕型機,比直接購買昂貴的重型戰鬥機要來的實在。越南,採購低配版的Su-27和Su-30重型戰鬥機總數不到48架,而且由於沒有獨立大修能力,只能從俄羅斯請專業團隊維護,所以考慮到成本問題這些重型戰鬥機的出勤率一直非常低。直到越南A32工廠在烏克蘭幫助下具備中期維護能力後才開始逐步提高的出勤。所以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不敢將全部機隊更換為重型戰鬥機,必須保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型輕型機來平衡任何和成本之間的問題。


當然,隨著電子技術和發動機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型輕型機的作戰能力也是不斷的攀升的。比如F-16E/F Block60/62已經開始裝備AN/APG-80主動相位陣雷達,利用信息優勢配合AIM-120中距彈完全可以在超視距擊敗早期三代中型重型機。而F-16V在裝備AN/APG-83型主動相位陣雷達的前提下更換武器掛架後極限可以攜帶16枚空對空導彈。他們作為輕型機的作戰能力已經遠遠超過當年的F-16A/B和早期型的F-16C/D。完全可以和F-15進行高低搭配,甚至輕型機乾脆直接執行靈活度較高的任務,比如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襲“塔姆茲-1”核反應堆就是由F-16執行,由F-15擔任警戒。


雛菊西瓜Peterpan


所謂的重型戰鬥機與輕型戰鬥機之分其實是不存在的。典型的美國F-15和F-16被認為是輕重搭配的典範而蘇聯時期的米格-29和蘇-27則是被認為是蘇聯對應之舉。但實際上美國只用F-15做防空戰鬥機,F-16在美軍裡面只能“扔泥巴”。海軍的F-14才是專門空戰F-18是要去扔反艦導彈和鐵炸彈的。蘇聯的米格-29是前線航空兵用的而蘇-27是國土防空兵專門訂製根本就不是一個軍種。只有那些限於技術水平,財政經費,政治關係不能裝備雙發重型戰鬥機的國家才會裝備所謂的輕型戰鬥機。即使如此能夠得到重一點的型號時也是不遺餘力的比如馬來西亞等。中國隱身戰鬥機目前也只有殲-20一個型號,所謂輕型隱身戰鬥機也根本沒有裝備的意思。FC-31到現在仍然是隻能頂著外貿的旗號。之所以這樣其實是因為輕型戰鬥機的性能指標實在是無法與同技術水平的重型戰鬥機相比較,即使處於數量優勢也會被重型戰鬥機擊敗。而在已經有了重型戰鬥機設計後再裝備所謂輕型戰鬥機非常不經濟。要花一大筆型號研製費用,培訓更多的人員,採購更多的設備,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卻戰鬥力下降!因為買能打贏敵人的重型戰鬥機的錢被打不贏的輕型戰鬥機消耗掉了!這得是什麼樣的豬腦🐷子才能下這種決策啊!


危笑刺容


這裡指的重型戰機,太寬泛,我只談重型戰鬥機,如F15糸列、蘇27糸列、F22和殲20型等,一:重型戰鬥機主要優勢在載油量大,作戰半徑遠,雷達口徑大,功率大,性能先進,作用發現目標距離遠,可先敵開火,可同時跟蹤更多的目標,二:重型戰鬥機載彈量大、掛架多,不同彈藥品種也多,能掛各種重型巡航導彈,相互組合就更多,更能適應不同的作戰對象和環境。載油多、載彈量大就可以留在戰區持續作戰時間長很多,可在戰區來回巡航,尋找戰機。換成輕型戰機飛到戰區打一個照面,就要飛回去加油、加彈了,遠的地方還去不了,腿太短,不是任何時候多有空中加油機的。如中型中程轟炸機要前出轟炸敵方目標,你沒有長航程重型戰鬥機,你就無法伴飛護航,你的轟炸機飛出去離開護航重型戰鬥機,就只有挨敵方截擊戰鬥打的份。而且重型戰鬥機,機動性,推重比也不比輕型戰鬥機差,大部分技術性能只有更好,當然一分錢一分貨,重型戰鬥機比輕型戰鬥貴多了,但輕型戰鬥機能完成的任務,重型戰鬥機一般都能完成,但重型戰鬥機能完成的任務,輕型戰鬥機有時就不能勝任了,總之國土面積小的國家、軍費有限的國家,主要用於國家本土防衛作戰的國家基本可購多用途輕、中型戰鬥機就可以了。但大凡有遠程護航需要之國家,有全球戰略需求之國家,國土面積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海岸線漫長的國家,海洋領土面積巨大的國家都需要大型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拒敵於國土之外。(而且還更需要有隱身重型戰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最少200噸)。


東方寧


關於軍事裝備建設,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軍事經濟效益比。具體點講就是產生的軍事效益與投入的資金與人力成本的比值,這個比值越高越划算。雖然軍效比有時並不能行成量化指標,但定性分析還是比較清晰的。

(圖片來自航空新視野)

同樣,雙發重型戰機與單發中輕型戰機就存在軍效比的問題。雙發戰機載彈量大,航程遠,能安裝功率更大的雷達,作戰綜合指標相比單發戰機是有先天優勢。雙發戰機還有一個突出的優勢,雙發動力戰機更安全。比如殲-11系列、殲-15、殲-16等。



單發中輕型戰機優點也很突出,主要體現在製造與維護成本低,可以大批量裝備。多裝一臺航空發動機就要多出數百萬美元,服役後的耗油與日常維護也是多花不少錢。單發戰機定位比較單一,一般以空優為主,航電火控等設備也相對簡單配備,這又省下一大筆錢。還有一點也相當重要,單發戰機與雙發戰機承載飛行員數量相差無幾,大規模的單發機隊有助於保持飛行員的訓練水平。我軍飛行員年度平均飛行時間已經超過150小時,這與我軍大量裝備殲-10、殲-7等單發戰機是分不開的。



先進的單發戰機戰力同樣彪悍,足矣對付一般安全威脅,與雙發重型戰機編隊作戰,還能利用重型戰機的性能優勢,產生1+1大於2的效果。所以,重輕搭配的路子是比較適合大國空軍的。


紅龍軍團長


兔哥回答,戰鬥機的輕重型號之分,主要是以空重來區別,重型戰鬥機通常都是雙發動機,大載油量,因而航程遠,機體大,載彈量也大。重型戰鬥機在留空時間上同樣也具備優勢,打擊力度強,是主力型的作戰飛機,特別是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更是能夠攜帶大型的導彈,炸彈等武器對地面目標,海上目標進行打擊。而輕型戰鬥力,和重型戰鬥機比較而言無論是航程,載彈量和機體都小於重型戰鬥機。



輕型戰鬥機多采用單發發動機,速度上也多落後重型機,但輕型機並不意味著比重型機就全面落後,輕型機機體小但確非常靈活,而且價格也要比重型機便宜很多,便於大量製造,特別是戰時,能夠以較短的建造週期快速投入作戰,從這個角度來說,輕型機的優勢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重型機的確和輕型機比有技術上的優勢,但只所以還發展輕型機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曾面考慮。

(一)性價比;輕型機雖然性能不及重型機但使用費用也低,戰爭是打錢,這一點都懂,而輕型機的價格比較低,便於大批量生產。任何一個國家的軍費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也都是有限的,都用來製造重型機自然就必須減少裝備數量,而數量少了又無法滿足作戰需要,因此,輕型機就是屬於高低搭配的低端產品,而且價格低,可以多生產,作為一種低端耗材使用。

(二)生產週期短,戰時方便大量生產,輕型機的技術性能低於重型機,無論是機體所用的材料,還是其它的必要設備都是比較成熟的技術,能夠多批量生產。特別是戰時更容易製造,其材料消耗和生產週期都比重型機要節省也多。戰爭就是打後勤,打資源,不看你有多少先進武器,而是看你能否滿足支撐戰爭所需要的武器供給。歷史上許多的戰爭的勝負都是有後勤,經濟決定的。戰場上無論先進還是落後,武器都是消耗品,再先進的武器沒有數量支持也沒用,二戰中盟軍的很多武器性能都落後於納粹德國,最後勝的卻是盟軍。



(三)性能能滿足國土作戰需求,輕型機只是和重型機比體格單薄點,並非落後很多,雖然跑的不遠但在家門口可是有天時地利的優勢,能利用任何機場,甚至公路起降。雖然對地對海打擊力度不及重型機,但對空纏鬥並不落後多少,特別是現在體系作戰中,在預警機的支援下,完全可以和重型機較量一翻。即便是戰損可能高於重型機,但有數量保障,因此,真正打起來,最後勝的很可能就是輕型機。


(四)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大國都不是隻裝備最先進的武器,而是平衡搭配。如美國已經有了F22,F35卻依然裝備大量的非隱身戰機。F16就是F15重型戰鬥機的低配角色。這樣做除了省錢還有就是保證戰時能夠有充足的供應。以美國的F22為例,的確是先進的不得了,總有報道吊打其它機型,而且是大比分領先,如果真是這樣幹嘛還裝備其它落後的機型,來1000架F22豈不是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想當年F117也是吹得神乎其神,不照樣被打下來。戰爭是武器發展的催化劑,F22戰在的隱身技術不也是已經被打破了嗎?所以,一旦打破了隱身外衣就沒有優勢可言,但高昂的價格反而是成了一個拖累。這也是美國停止生產F22的一個原因。兔哥把話放這,如果美國研製出六代機,也不會裝備很多,並且也不會退役全部五代機甚至是四代機。所以,輕型機作為一款低端產品,有其特有的優勢,會伴隨著重型機的發展而發展,永遠不會退出空中舞臺。



兔哥42928


各自在戰場上的定位不同,功能側重點不一樣,任務目標不同。屬於高低搭配,合理配置,便於發揮各自的長處,揚長避短。世界主要強國👍通行作法。寡民小國弱國,根本玩不起重型戰鬥機,只有世界主要強國👍大國和經濟非常發達國家才能同時裝備得起重型和輕型戰鬥機等。美俄印日韓德英法意西瑞挪巴南非等這些主要發達國家,同樣有很多存在有裝備不起重型戰鬥機的情況。

比如,我們國家同時裝備有五代機四代機三代二代機,而且二代機數量還很大,空軍海軍航空兵均有使用,也比較廣泛。一般邊疆和海域海疆使用二代機或三代機來日常巡邏巡航,戰鬥值班,有緊急情況,立即請求支援,出動四代機甚至五代機來威懾對手,讓其知難而退,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即使美日這些發達國家,同樣也有這樣的情況。日本🇯🇵裝備有F4,美國裝備也有部分老舊機型。以減少昂貴的四代機五代機使用壽命。機體也是和人體一樣,有一定的壽命,早用多用頻繁起落勢必造成機體使用壽命到期早報廢。

而很多小國弱國只能裝備大量的二代機,勉強維持現狀,國力不足以支持重型戰鬥機;國家戰略也沒有那麼多需要長距離大載荷的重型戰鬥機來維護,戰略縱深也不大,很多內陸國沒有海洋權益需要維護,領海保護,有輕型戰鬥機就滿足國防需要。

同時裝備有重型和輕型戰鬥機,基本都是經濟發達,有大量海洋權益海洋利益需要維護保護的國家。遠海大洋深處輕型戰鬥機航程不足,加油機也不是一般國家玩得起的裝備。裝備有加油機,還需要預警機等其它輔助機種來配合輔助。一般裝備這些重型機的國家,基本都是經濟總量GDP比較靠前的十多個不到二十個國家。配齊全部機種的國家,不會超過10個。否則,裝備了也是擺設,好看不好用,玩不起。

比如五代機,現在一架飛機就是近20億人民幣,飛行一個小時就是50萬人民幣,一輛豪車沒有了,這還是才飛行一個小時呀!若果一天飛行多個小時,一天多少錢呀?大家可以想象的到。

相對而言,二代機或輕型戰鬥機,總成本綜合成本低很多,而且少太多了。一般不發達國家都是裝備輕型戰鬥機或比較落伍的二代機。一個小時飛行費用不超過二三萬,多的不超過五萬,算非常便宜了,且後期維護保養更簡單成熟實用。

當然,這裡說明一下,並不是輕型戰鬥機就一定與二代機劃等號,就一定屬於落伍機型。顯然不能這麼認為,主要看型號和配置及生產出廠日期遠近有關。部分最新型號二代機,配置比較新型雷達電子系統和裝備新型武器裝備,也是不便宜的。特別是歐美生產的機型,同樣也是非常費銀子的,也並不便宜,相對而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