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到福州的三坊七巷游览老街风光后,我们吃货们更要尝尝当地招牌美食:著名的福州鱼丸和肉燕,其中” 福州肉燕" 跟我们吃的馄饨外形相似,口感却完全不同,它的外皮由猪肉打制而成,外观圆头散尾形似飞燕, 有" 天下太平" 的寓意,因此逢年过节,福州人一定会吃肉燕,他们有个特殊习俗:“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肉丸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肉燕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肉燕

每天一早店铺的外头,就会传来咚咚咚的敲打声,规律节奏搭着鸟啼,成了福州早晨特有的旋律,140 年,这样的声音从没停过。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制作功夫肉皮

福州的早餐,随性却不随便,最常见的肉燕外观看似馄饨,实际上却是从馅到皮,都是由猪肉制作而感,吃起来的口感滑嫩清脆,外皮久煮不烂,甚至还带点嚼劲,就是源自于手槌制的功夫肉皮。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功夫肉皮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功夫肉皮

要选取最新鲜出来的猪后腿的瘦肉,剃除筋还有肥肉,经过荔枝木的木槌和茘枝木的砧板,千槌百打,然后把它打成一块肉泥,之后用最快的速度,加入罗源上好的地瓜粉,拍、压、杆、捻、拂,从一块小小的肉泥,就会成一张很大的肉皮。

打出来的肉皮,薄如纸张还能透光,裁成小片包上肉馅,” 肉包肉" 的肉燕,便应运而生,不包肉的燕皮,也可以切成" 燕丝" 当成面条,配上鱼丸和肉燕,这么一太碗,俗称 ”早餐三宝 ”,又叫” 阖家欢" 或" 全家福“,有平安吉样的意思,

福州菜里更有道“ 太平燕”,是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的必备料理,

因为肉燕寓意着平安吉祥团圆,它形似飞燕圆头散尾,燕子在我们人们心中都是一个吉祥鸟,所以来福州,就要来尝尝肉燕,把平安幸福也带回家。

依山傍海的福州,向来不缺山珍海味,但福州菜却擅长把厚重的食材,变得淡爽清香并且以汤提鲜,大名鼎鼎的佛跳墙,便是经典代表,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集20 多种奢华材料于一身,吃起来却是毫不冲突,且保留了各自鲜味,这当中的烹饪技艺,也难怪会成为传承百年的国家非遗,数十种食材,光前期的泡发,最少就要整整一周,汤头则是跟料分开处理,特制酒坛封上荷叶增加香气,再以碳火细心煨制,目的是为了提出良材的鲜,而不是将所有味道混在一起,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佛跳墙

汤头基本上以福州本地产的老母鸡或老蕃鸭,还有一些胶原蛋白比较丰富的,像蹄筋啊猪脚来煲成的,所以说它汤头是非常醇香的,每种原材料,它的成熟度都不一样,所以说它的属性也不一样,有的偏腥味,所以说每一个原材料都是经过每一道程序,细心的一个煨制,然后最后融合在一起。

佛跳墙,本来又名” 满坛香" ,或“福寿全”,是清光绪年间福州官员为了宴请福建布政使,所端出的一道菜,后来在官衙掌厨的郑春发,改良了这道料理并创立餐馆,没多久就名闻千里,但” 佛跳墙“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在福州140年来未停止的声音;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

佛跳墙

因为当初祖师爷郑春发,研发这道菜肴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好让几个秀才品尝的,上桌的时候,打开坛子,香味四溢,然后秀才就即兴作了一首诗,“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就引用诗中这几个字”佛跳墙” 最终命名了这道菜。

有着大海般的豪迈, 却又具备了南方的细致醇厚,福州菜就如同人们的性格一样兼容并蓄,无论桌菜或小吃,都能满足各种饕客的视觉味蕾。

国庆第二天来吃肉燕和佛跳墙,游客:原来你是这样的佛跳墙,你们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