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前面說到離職的事,回想起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細數一下,從業至今,已經換了幾份工作,從事了幾種職業,現在梳理一下,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進行職業規劃有所幫助。裡面涉及的公司和單位,只是粗略地按工作來分,大家沒必要較真。


那一年,剛從校園走向社會,一個人懷揣400塊錢殺向了廣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幸虧有個同學已經在廣州打好前站,要不然,這400塊估計頂不了幾天,感謝我的好兄弟。這一路有坎坷和收穫,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知道,回想當年在廣州楊箕村凌晨看到的一條橫幅“色字頭上一把刀,謹防仙人跳”,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一、進廠


當時,有一家公司,實際就是一家工廠,汕尾市的工廠來廣州招聘儲備管理幹部,因生活所迫,我就去應聘了。很快,我和另外的7、8個人被錄用了。


這是一家專門做紡織生產的工廠,裡面除了老闆,就是兩百多個紡織女工,年齡大多20歲左右,大概是高中或者中專畢業這樣,還有幾個男員工,主要負責機器維修之類的。


題外話:剛到那個工廠,有個場景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因為大部分是女工,在傍晚時分,幾十個小姑娘穿著清涼,齊刷刷地在露天的水龍頭下洗頭,這陣仗,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挺震撼的。


工人的崗位我就不說了,我們被錄用的是中層管理崗位,就是幫大老闆管理這些工人的,無非就是排班、搞策劃、搞活動、培訓等。


工廠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不用“心遠地自偏”,這裡是真偏,幾乎沒什麼消費場所。工作時間較長,工資不高。一個月只給休息2天,對於一般的小工廠來說,能休息4天的都算不錯的。


工廠工作妥妥的就是基層工作經驗了,很接地氣,可以直觀、深入瞭解到一線的生產情況,可以為以後自己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缺點就是太辛苦,需耐得住寂寞。


中專畢業的同學可以去鍛鍊一下,大專和本科的同學也可以去嘗試一下,畢竟大公司不會一來就給你做管理工作,小公司可以讓你快速積累經驗,門檻相對較低。


我在廠裡待了沒幾天,就回去了,實在是受不了,洗澡還得去公共洗手間去洗,只有一個女同事有獨立的洗手間可以洗澡,還得去借,非常不方便。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二、私企


我從那家工廠離職之後,我回到了廣州,應聘了一家信息傳媒公司,被錄用了。期間我做過網頁內容策劃、網站內容採集、演藝經紀工作、活動策劃、廣告軟文撰寫等等。


往大商場推銷過單曲EP,錄製過歌曲,出演過視頻短劇的路人甲。公司不斷髮展新業務,我也被逼著學習很多新知識。


差不多4年的時間,是我融入社會的、提升自己各方面見識和能力的關鍵時期。不同種類工作的涉獵,為我跳槽下一家公司積累了經驗,積蓄了力量。


對於剛畢業踏入社會或者是有著一兩年工作經驗的朋友來講,這種企業是不錯的選擇,工資過得去,不是很高,但是夠在當地生活,做得好還能提薪、換崗。


在這裡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實踐,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不管是業務上的,還是人情世故,都適合小白們進行摸爬滾打,畢竟年輕就是資本,試錯的成本較低。


這類公司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每天必須按時打卡上下班,工作節奏比較快,每個星期都要開例會安排好整個星期的工作,並在下一次例會上進行彙報進度。


工作壓力相對較大,有時候容易使人產生焦慮,生出不想去上班的感覺。這類公司相對比較規範,會購買社保等,但公積金只是部分公司會購買,入職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三、國企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面試了一家航空公司的子公司,做傳媒的。因為有著以前公司的幾年工作經驗,加上一頓胡吹,我通過了面試,順利入職。


新工作主要是負責公司的新媒體工作,在那時候來講就是網站。參與網站設計、策劃、運營,以前公司的工作經驗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很多工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期間我參與策劃了亞運空姐大賽的網絡報名選拔等大型活動,很好地鍛鍊了自己。


一般國企的做法是,新入職的員工,第一年是和勞務公司籤勞動合同,第二年才會跟公司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每個公司的做法可能也不一樣。


國企是很多人嚮往的職場,首先,公司比較正規,各方面都有完善的制度,五險一金都會幫買,福利相較其他公司要好,過年過節有慰問品,有節日獎金,還會經常以工會的名義開展各類活動。


其次,工作雖說也不少,但是相對私企,可能壓力沒有那麼大,同事間的氛圍也會好一些,待遇就不用說了,肯定比起很多公司的普通員工來講是高出不少的。


真要說有什麼不好,可能有時候會讓自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沒有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緊迫感。不過想想能經常去空姐樓吃炸醬麵,欣賞美女,也是很幸福的。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四、事業單位


因為家人的緣故,不希望我繼續在外飄蕩,我也想著回家多陪陪父母,所以我參加了家鄉本地的公務員考試,一路過關斬將,考進了一家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


所謂事業單位,大多承擔了一些社會公益職能,有些還承擔政府的部分行政職能,具體大家可以百度,不展開講。事業單位的專業性相對比較強,一般是針對某一方面事項開展工作,所以你得學習這個領域的相關業務知識。


這些知識比較容易上手,事業單位因職能不同,所以工作的強度和壓力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比公司、企業要好很多,時間彈性也會好很多,就我待過的單位來講,就是有時候很忙一陣,有時候又相對清閒一點,處理一下日常事務就可以了。


其實照我的理解,事業單位就是處於企業和行政機關之間,承擔了兩者之間很多過渡的工作。事業單位就沒什麼正規不正規的說法了,已經有著很嚴格的事業單位管理的規章制度,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怎麼做,都有紅頭文件進行了規定。


事業單位工資跟企業和行政機關相比會少一下,但是勝在穩定,壓力小,適合追求平靜生活的朋友。福利方面,以前的不說了,現在都很規範,只有中秋和春節發點油和米,其它什麼補貼啊,加班費啊就不用想了,公費旅遊什麼的,就更不用想了,踩線就被查。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五、行政機關


我這裡說的行政單位包括黨委部門、政府部門,還有人大、政協等。期間,我從原先的參公事業單位,經過遴選考試,考入了另一家參公事業單位,最後輾轉調入了行政機關。因為我是參加公務員考試考進的參公事業單位,符合政策調入行政機關。


行政單位專業性很強,承擔了很多社會管理的工作,薪酬方面會比事業單位好一點,工作也比較穩定,工作強度和壓力也比事業單位要大一些,當然,這裡只是泛指,只是相對而已,並不是絕對現象。


不同的部門因承擔的工作不一樣,所以工作強度也不一樣。有些單位或者崗位真的就是5+2,白加黑,996啥的都不算個事,特別是一些基層的幹部,身兼數職,尤為辛苦。當然,天天加班的幹部相對整個隊伍來講,還是屬於少數。大部分的幹部還是能按時上下班的,忙的時候偶爾加下班,已經算很幸福的了。


公務員工作很穩定,只要不犯大的過錯,說是“鐵飯碗”確實不為過,有著完善的規章制度,工資陽光,紀律嚴明,文件規定能享受的政策和福利都能享受,文件上禁止獲得的一分沒有,違規踩線的就不說了。


雖然很多人一邊加班一般喊公務員不好,但是還是公務員還是很少有辭職的,外面的還不停地削尖腦袋要擠進來。


行政機關的漲薪主要通過工資的提級提檔和提升級別來獲得,提級提檔是小幅度的漲一點,級別的提升才能獲得大幅的漲薪。


總的說來,公務員確實很不錯,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報考公務員持續高熱的現象了。


這裡要注意的是,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很多工作都是重複的,有時候對於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侷限性,會出現如果不在單位工作了,不知道能做什麼的感覺。


親身經歷:不同的職業究竟有何不同?


有人會問,既然你說得公務員那麼好,那幹嘛你要離職,我在公眾號的文章也解釋過了,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對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想去嘗試一下、實踐一下,就這麼簡單。我個人的體會就是,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用心去做,儘可能做到最好,機會才會向你靠攏,而你,才有可能把機會抓住。


篇幅有限,就結合個人的經歷簡單地分享了一下不同職業的差異,希望對大家以後的職業規劃有所幫助,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加我微信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跟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