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突厥人是公元六世紀時興起於蒙古高原的一個遊牧民族,對於這個民族的來源,漢人的記載紛繁不一,其中比較主流的說法來自《隋書》,根據《隋書》記載:

“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隋書》認為突厥人來自甘肅平涼地區,其首領姓阿史那,後來因遭到北魏的驅逐,突厥人便投靠了位於蒙古高原的蠕蠕(也就是柔然)。此後突厥人居住在金山(阿爾泰山)的南面,負責給柔然帝國打鐵。由於突厥人所居住的金山形狀非常像頭盔,而頭盔在他們的語言中的發音“突厥”,因此便以“突厥”為民族稱號。

突厥在中國南北朝末期逐漸統一了蒙古高原,此後他們又相繼染指了西域和中亞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突厥帝國。在蒙古人崛起之前,突厥帝國是世界上面積最遼闊的草原帝國,其勢力已經超過了當年的匈奴帝國。

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巔峰時期的突厥帝


突厥帝國在最鼎盛時期一度威脅到隋帝國,甚至曾一度派兵包圍在雁門出巡的隋煬帝,成為隋朝的重要邊患。

不過在隋朝的離間之下,突厥帝國在公元583年便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東西突厥長期處於內耗之中,有效地減輕了對中原王朝的壓力。

唐朝建立之初,對於突厥採取懷柔政策。公元626年,東突厥頡利可汗趁唐太宗李世民剛剛登基,立足未穩之際,統兵20萬叩關,直奔長安而來。對此唐太宗親自率兵在渭水南岸迎戰,李世民在渭水南岸與頡利可汗隔河對話,勸說頡利可汗退兵。

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威嚴,擔心唐軍有埋伏,於是在得到李世民的金錢許諾後退兵而去,史稱“渭水之盟”。

在此之後的近十年中,東突厥爆發了嚴重的內亂,其下屬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歸降唐朝。公元628年冬,東突厥境內又遇嚴重暴風雪,凍死牛羊不計其數,饑荒四起。

次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等人統兵十萬攻擊東突厥。此戰唐軍富貴險中求,在長途奔襲中出奇制勝,一舉消滅了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

東突厥滅完後,西突厥仍舊控制著西域地區,並不斷騷擾進攻唐朝庭州地區。公元657年,西突厥也爆發嚴重內亂,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等征討西突厥,俘獲西突厥可汗賀魯,西突厥滅亡。

至此東西兩大突厥皆被唐軍消滅,之後一些不願意臣服唐朝的突厥人則西遷中亞,對東歐、伊朗和東羅馬帝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除了東西突厥外,突厥人還建立了兩個大帝國,一個是以波斯為中心的塞爾柱帝國,另一個則是以小亞細亞半島為中心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滅掉了國祚長達千年的東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勢力徹底趕出了亞洲,並壟斷東西商路400多年,直到一戰後才宣告解體。

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巔峰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巔峰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時至今日,自稱是突厥後裔的國家共計有六個,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

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這六個國家都號稱是突厥人的後裔,但是由於在西遷過程中長期與白人混血,目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變成了黃白混血人種。而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則已經變成了白種人。尤其是土耳其人,根據DNA檢測其突厥血統非常少,今天大多數土耳其人都是希臘人、赫梯人、亞美尼亞人的後代,他們的祖先是被奧斯曼帝國強制同化才變成土耳其人的。

沒有被大唐消滅的突厥人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身著民族服飾的土耳其美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