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小恐龙仅5.5厘米,揭示另一个重大真相

提到恐龙,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是巨大凶猛的霸王龙,还是雄伟温顺的梁龙?

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小恐龙仅5.5厘米,揭示另一个重大真相

《自然杂志》刚刚发表的一个研究成果,或许将颠覆人类对恐龙的认知。中国科学家邢立达及其团队在一枚产自缅甸的琥珀中,发现了一只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小的恐龙化石。这只恐龙化石在琥珀里保存了一块小小的颅骨,大小跟蜂鸟的颅骨差不多。邢立达认为,这种恐龙的长度只有5.5厘米,甚至跟蜂鸟一样大!

这家伙真的是恐龙吗?

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小恐龙仅5.5厘米,揭示另一个重大真相

资料显示,来自缅甸的这块琥珀有9900万年的历史,在它体内发现的这个头骨有非常尖锐的喙部,密集的牙齿和巨大的眼眶,有些特征属于恐龙,有些却像高级的鸟类。它无疑是鸟类,但同时也是恐龙种。因为它与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鸟类都不同,尤其是那一嘴密集的牙齿。该恐龙最后被命名为宽娅眼齿鸟,是一种恐龙新物种。

科学家一直以来,就将恐龙视为鸟类的祖先。现在宽娅眼齿鸟的出现,表示在恐龙灭绝前的三四千万年,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微型恐龙以及鲜明的鸟类特征。

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小恐龙仅5.5厘米,揭示另一个重大真相

它的发现,揭示了鸟类在地球出现的重大真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恐龙和古鸟类之间的演变。这种极度小型化的出现,曾经有科学家做过预测,但从未找到真正的化石证据,因为小型动物在自然界很难保存化石,尤其在沉积物当中。这代表在距今1亿年前,地球上的小型脊椎动物就已经开始了进化繁衍,大大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一直以来,科学界都在为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个头很大的恐龙是怎么进化出体型如此小的鸟类。因为自然界中的进化涉及的因素太多了,尤其是动物体型的变化。身体大小将对动物寿命,食物需求,感官及环境认知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宽娅眼齿鸟的出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标本。

颠覆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小恐龙仅5.5厘米,揭示另一个重大真相

这只宽娅眼齿鸟生活在距今约1亿年前,它在缅甸北部的热带环境中生活,在一次觅食中不行被树脂包裹,并经过了近亿年的地质变化,在琥珀中保存至今。虽然它的运气不太好,但对于人类而言,这却是一个天大的幸运。虽然体型很小,但它嘴里的100颗牙齿告诉我们,它对于肉类有非同一般的兴趣。

由于该化石的发现,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成为了全球考古界瞩目的地方,这里保存的鸟类琥珀化石相当丰富,如果人类想要了解真正的白垩纪世界,就要依靠在这里的进一步探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