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夫妇奔走两年,用两万字长文阻止郭沫若拆城墙,却没成功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也是一座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北京中也留存了许多富有历史内涵的建筑。例如始建于元朝的故宫,著名的钟鼓楼等等。其中平津战役前夕,郭沫若就曾亲自绘制了一本《全国文物古建筑名录》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而且他在地图上清晰的标注出了北平城内的所有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特别强调说北平“现存最完整的古都市之一、它沿中轴线对称、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梁思成夫妇奔走两年,用两万字长文阻止郭沫若拆城墙,却没成功

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新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为了建造更多这样的现代化建筑,那些古老的有着历史意义的建筑不得不让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北京的老城墙就遭到了拆除。在新中国建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设首都新面貌了。在当时新式学派的倡导下,一些传统的历史古牌楼就被拆除了,接下来就看对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墙要不要拆。针对这一个问题,学者们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以郭沫若为首的拆除派和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保留派。

北京的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元朝就开始的好几百年的历史,它早就记载着朝代的变迁、战争,岁月在城墙上留下了厚重的烙印。元代开始北京古城墙被最早建造起来,用于抵抗外敌,在明成祖在登上大位之前,力量与根基所在,也都是位于北平。明成祖即位之后,他也将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在这里明成祖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在1406年,明成祖下令修城墙、建宫殿,这方方正正的故宫也就慢慢的被建造了起来。

梁思成夫妇奔走两年,用两万字长文阻止郭沫若拆城墙,却没成功

可是在北京繁荣文化历史的背后,北京古城墙遭遇过多次的冲击。最初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当时列强入侵北京,就毁掉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之后到了北洋军阀时期,为了修建铁路又毁掉了几座翁成和箭楼,到了近代就是这次郭沫若提议的拆掉北京古城墙了。

郭沫若认为北京古老的城墙是中国古代进行防御时所建造的工事,现如今已经处在和平年代,所以这段城墙现在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价值。与此同时,从北京的交通来看,这段古城墙是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北京城区与交通的发展。当然,在郭沫若眼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墙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中国封建文化余孽的象征,理应拆除。

梁思成夫妇奔走两年,用两万字长文阻止郭沫若拆城墙,却没成功

可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没有办法认同他的想法,这些建筑记载着历史,不应该就这样被拆除。为了挽救这些建筑,梁思成和林徽因四处奔走,甚至还写了一篇《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的文章,洋洋洒洒25000字,描写了北京这些建筑的宏伟和貌美,这些就是活得历史博物馆。可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能阻止北京的这些古城墙被拆除。

梁思成夫妇奔走两年,用两万字长文阻止郭沫若拆城墙,却没成功

就这样,林徽因被气得病倒在床,她在病床上说:拆了这些八百年的古城墙,来日方长,就算后悔了复原重建,赝品的城墙没了历史的厚重感,只是件多余的摆设罢了。

可是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做的那些没有人看到,古城墙还是被拆了,现在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