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被別人上摺子參一下會很嚴重嗎?

在清朝,上摺子參人,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彈劾的手段。至於這個摺子上去之後,是什麼效果,那得看參人的人是什麼人,被參的又是什麼人,參的什麼事?最終還得看皇上的態度。


在清朝被別人上摺子參一下會很嚴重嗎?

明清兩季,上摺子參人最多的,那必然是御史言官。因為“風聞言事”,他們乾的就是這個活。不參人,留著他們那就是白吃飯。

但“風聞言事”,絕大多數的摺子其實沒有殺傷力。彈劾只是敲打的一個手段而已。如果每個參人的摺子必然有懲罰結果,那也就亂了。


在清朝被別人上摺子參一下會很嚴重嗎?

但是怕就怕那種匿名摺子,說的事有根有據,一下子就抓住被參的人的要害,紮了皇帝心的摺子,後果很嚴重。

比如《康熙王朝》裡,在明索黨爭的關鍵時刻,康熙收到了兩個匿名摺子。

一個是說皇長子胤禔曾經被噶爾丹俘虜過;另一個是說在紫金山楊起隆用紅衣大炮準備刺殺康熙,是索額圖指使的。

這兩個摺子紮了康熙的心,看起來是明珠和索額圖互撕,但更像是李光地的手筆。無論是誰,都讓康熙脊背發涼。最終無論是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還是胤禔、胤礽,沒有一個好下場。

有時候被參劾的摺子越多,反而被參的人越安全,越得聖寵。反而是沒人參劾的時候,也就意味大難臨頭了。


在清朝被別人上摺子參一下會很嚴重嗎?

比如年羹堯被封為“撫遠大將軍”,在西北平叛的時候。明裡暗裡參劾年羹堯的摺子,可以說堆成小山。可是年羹堯越是被參,雍正越是寵幸得深。

後來乾脆把參劾年羹堯的摺子,全部打包,送給年羹堯自己欣賞。這麼一搞,別人一雍正偏袒年羹堯,怕年羹堯報復,誰還敢參年羹堯?

但是就連雍正派在年羹堯身邊的密探 都開始在摺子裡誇獎起年羹堯的時候,風向就開始轉了。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也就開始堆積了,年羹堯的結局從那一刻也開始註定了。

不過還有一種騷操作,自己參劾自己,但最終結果,會讓人大跌眼鏡。


在清朝被別人上摺子參一下會很嚴重嗎?

溥儀搬出紫禁城之後,在天津的生活可謂很洋派。但是跟在他身邊的陳寶琛、胡嗣瑗這派遺老們,可仍然視他為皇上,仍然遵守著萬事“上摺子”這種溝通方式。

溥儀出門穿西服、戴金絲眼鏡、戴鑽戒、噴古龍水、執文明棍、帶著3條獵犬,一個夫人,一個妾,出入咖啡館、電影院。這些被陳寶琛、胡嗣瑗他們看到,那可不得了。

必須上摺子,但是摺子不直接指責溥儀,所以寫得特別有意思。他們參劾自己,說自己才淺德薄,不配當溥儀的老師,都是自己教育得不好,才讓溥儀如此不成體統,辜負祖宗社稷。總之動不動就要以死謝罪或者去職謝罪。

溥儀一看洋洋灑灑萬字的摺子,立馬主動認錯,保正自己不再犯,安撫幾個老師,並且“賜”給些貴重物品,予以挽留。老師們收了溥儀的“賞賜”之後,才勉為其難地原諒溥儀。

所以參劾別人的摺子,最終不在於誰參誰,怎麼參,而在於皇上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