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百家宗師,周朝第一丞相,齊國始祖

姜子牙(約前1128一約前1015年),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為國家出力。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入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西釣渭水

商朝未年,紂王嗜殺成性,荒淫殘暴,用極為殘酷的刑罰對待臣民。為了警示那些反對他的人,他竟極其殘忍地將他們剁成肉醬讓別的臣子們分食。面對紂王的荒淫殘暴,全國臣民噤若寒蟬。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只偶爾說了些抱怨的話,便被囚禁起來。無奈之餘,姬昌的家眷們只好將珠寶、美女、駿馬獻予紂王,姬昌這才獲得自由,回到自己的領地西歧。此後,他採用韜晦之策,勵精圖治,發誓要報被囚之仇。於是他四處求賢,力圖找到能夠輔佐他的賢才。

姜子牙,百家宗師,周朝第一丞相,齊國始祖

一天,西伯侯姬昌帶人來到渭水之濱,忽見一位鬚髮皆白的垂釣老者,老人雖然身著布衣,卻透露出一種仙風道骨,這人正是呂尚。他的釣杆更是奇特,魚鉤離水面三尺高,沒有魚餌,鉤還是直的。這怎麼能夠釣到魚呢?周文王驚異萬分,走上前去打躬問道:“老人家,您的魚鉤是直的,怎能釣到魚?”老人頭也不回地朗聲說道:“這鉤不釣魚蝦,專釣龍子龍孫。這叫願者上鉤。”周文王猛然醒悟,知道遇到了賢人,於是急切地與呂尚攀談。兩人談得非常默契,呂尚目光遠大、學識淵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得非常深刻。西伯侯姬昌非常欽佩他的才能,於是請呂尚同自己一同上車,回到都城,將其封為宰輔,行使相當於後世宰相的權力。

輔助文王

呂尚在被任命為宰輔之後,賢明的周文王也非常信任他,呂尚很快就為周文王定下“修德以安內,施奇以謀商”的方針,君臣默契配合,西周迅速興盛起來。西周興盛之後,周文王在呂尚的謀劃下開始進行擴張。起初,他對方國部落開戰。為了爭取到同盟,他還調解了芮(今陝西大荔東)、虞(今山西平陸北)之間的矛盾,使它們成為自己的同盟國。隨後,他率兵西征犬戎和密須(今甘肅靈臺西),勝利後又渡河東征,攻克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獲勝後又征討有相當強大兵力的崇國。周軍傾其全力,一舉滅掉崇國。崇國被滅亡之後,周文王繼續向東發展

並徵調大批奴隸在灃水西岸修建了都城豐京(今陝西長安西北)。

文王遷都豐京後,領土範圍進一步擴大,對商朝形成步步進逼的形勢。至周文王晚年,呂尚已幫助西周形成“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

西周棟樑

周文王病逝之後,周武王即位。武王即位後,將周都從豐京遷到鎬京(今陝西長安西北)。周武王娶了呂尚的次女為王后,還拜呂尚為師,將其稱為尚父,對呂尚更是推崇備至。呂尚助武王推行善政,施恩於民,使西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諸侯多來歸附。西周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西周強大起來之後,周武王立即組織力量準備伐納,但呂尚認為時機還不成熟,於是對周武王說:“畢竟商朝是一個有很長曆史的大國。儘管紂王荒淫暴虐,但殷商物質基礎雄厚,武裝力量還很強大。不可輕易討伐,否則將陷進去,損傷國力。”過了兩年,在周武王即位後的第九個年頭,周武王又提出要征伐商朝。這一次呂尚認為西周的國力和在諸侯中的影響力較之兩年前大為增加,而商紂卻進一步衰落下去,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便同意周武王伐商,但只能做試探性進攻。

周武王打著“奉文王以伐商”的旗號,對商朝進行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打文王的旗號,主要是周文王在諸侯國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武王事先沒有約會諸侯,但當武王的軍隊進軍到距商都還較遠的孟津(今河南孟津)時,就有800多個諸侯都到孟津會合,聲授武王伐紂,討伐紂王的大軍聲勢浩大。儘管如此,周武王還是發現有一些頗有實力的諸侯沒來,但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取得這些諸侯的支持非常重要。周武王認為討伐的時機沒有到,於是便率兵回去了。孟津之會,使周武王看清了形勢,天下反對商紂王的還是很多。於是他安下心來,興國強兵,並按照呂尚的計策做好充足的準備,再也不輕言進兵了。

牧野之戰

驕奢淫逸的紂王只知一味地享樂,絲毫不過問國事。對於西周的不斷擴張和日益強盛他竟絲毫不知。他還變著法子享樂,性情變得日益殘暴,他囚箕殺比干,喪盡天良,國事日益衰落,甚至連宗廟大事也不過問,當時的宗廟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有一次宗廟中的樂器被樂官偷走,紂王竟然不理會、也不派人去尋找。基於此,呂尚看到商朝已到了亡國邊緣,於是他便與武王商議伐紂。

公元前106年,周武王在討伐商封王之前,向諸侯發表伐紂橄文、力陳紂王十大罪狀。檄文發表之後,他便立即率領車(兵車)300乘,虎賁(ben) (敢死隊)3000人、甲士(披甲的土兵)45000人東進討伐商紂王。這一次出師,由於呂尚的調遣與安排,在孟津所爭取到的諸侯不可勝數、甚至還爭取到了分佈在長江、漢水流域和西南、西北的一些氏族、方國的人,這一次的征討陣勢比上次更加強大。

西周興兵之時,商王還沉浸在酒色之中。他聽說諸候進兵之事後大為驚駭。當時,紂王只有極少的軍隊在都城內,正規部隊大多駐守在東夷,因此都城根本就守不住。紂王只好將王城內外從事各種勞役的奴隸編為軍隊,發給戈、矛等武器。同時緊急派人去東夷調集軍隊,紂王本想等待駐守東夷的商軍回來後再與周軍作戰。然而,他沒料到周武王率領的伐紂聯合大軍的行進如疾風吹勁草般迅速,沒有多久就兵臨城下,紂王只得倉促驅軍南下,走到朝歌的南郊牧野(在今河南淇縣南),正與周軍相遇,兩軍在牧野擺開陣勢,戰事一觸即發。

姜子牙,百家宗師,周朝第一丞相,齊國始祖

當時,商封王的力量遠遠比周武王的強大。商封王有七萬大軍,而周武王手下的兵土卻只有兩萬餘人,其中周族軍土不到一萬,前來助戰的方國、諸侯部隊也只有一萬多人,周武王有些擔憂,於是讓足智多謀的呂尚做了伐商大軍的前鋒總指揮,直接負責牧野之戰。

呂尚在強敵面前並不害怕,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他認為紂王軍隊人數雖多,但多是俘虜和奴隸拼湊而成。他們仇恨紂王,不會用心打仗。而西周的軍隊人數雖少,但經過多年的訓練,將土們個個都是精兵強將。整個討伐大軍一個個揮戈披甲,團結一致,準備與商軍展開場血戰。

姜子牙,百家宗師,周朝第一丞相,齊國始祖

呂尚認為想戰勝強敵,必須用智取的方式才能取勝,要想法使其內部發生分裂、動搖。於是他便提出在自己實力還沒有暴露之前、以精銳主力快速出擊,在心理上壓倒對方,迷惑敵人,並對敵人給予沉重打擊的方針、呂尚的計謀獲得了周武王的贊同。呂尚端坐在戰車上,他首先指揮千名勇士向商軍發起了衝鋒,然後大軍排成橫列,以六七步的距離拉開、穩步向前推進。前面的商軍被周軍的氣勢嚇退,不敢對陣,轉頭便逃。後面的商軍見前面的潰敗,也無心戀戰,轉身即逃。士兵中的奴隸與貧民,趁亂反擊,倒戈殺向商軍。商軍在瞬間土瓦解。

商納王的軍隊潰敗如山倒,商紂王自知大勢已去,便急忙逃回朝歌。他想到自己平日作惡多端,一旦被周人抓住,定會被碎屍萬段。於是他連夜跑上鹿臺,自焚身亡。至此,商朝滅亡。

齊國始祖

商朝滅亡之後,周武王回到豐邑祭告宗廟,接著便分封天下,安置商民。因呂尚首功,特封於營丘,稱齊王;封弟弟周公旦於曲阜,稱魯公;封召公於燕;封弟弟叔鮮于管……根據功勞大小,總共分封了71個諸侯國。分封不久,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呂尚率領軍隊前去鎮壓,並滅了薄姑,呂尚被授權管轄薄姑氏的人民和土地。同時,西周統治者還授予他特別的權力,讓他率兵征討拒不歸順的諸侯國。不少東夷小國都先後被齊國所滅,齊國於是成為周朝在東方的諸侯大國。呂尚也成為春秋時期齊國的始祖。

姜子牙,百家宗師,周朝第一丞相,齊國始祖

編者按:商朝滅亡,周王大封天下,雖然是獎勵有功之臣, 但是此舉也為周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以至於諸侯做大,周朝名存實亡,到最後周也滅亡。這也為後世的治國之策提供了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