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如果是八爷继位会怎么样?

张老师说


首先要说明一点,八爷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早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就无限接近于零。究其原因就是八爷太过急功近利,锋芒过露。太子被废后,太子之位空缺,大爷首先是向康熙自荐,失败后便直接力荐八爷。加上当时朝廷多位重臣,包括佟国维等纷纷举荐八爷做太子,让康熙对于八爷的印象直线下降,认为他结党营私,觊觎太子之位已久,并大加痛斥。而那个时候,康熙其实内心还没有放弃胤礽,仍想复立他为太子的。加上后来的“毙鹰事件”,康熙甚至说出了与八爷断绝父子关系的话。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八爷其实早早退出了皇位争夺。



回归正题,抛开以上的客观事实不说,假如最后真的由八爷继承皇位,整个大清朝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个人认为,大清会提前衰亡。

一、康熙晚期大清局势严峻,继位身负重任,八爷不具备改革魄力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可谓辉煌,功勋卓著。但不得不客观的说,在其晚年开始,大清的局势呈现走下坡路的趋势。贪污腐败、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一些战乱和天灾人祸,整个大清形势空前严峻。

因此,康熙死后不管是哪位皇子继位,都将面临严峻考验。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知道,雍正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十三年,但在期间他严厉打击腐败,遏制土地兼并,并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制订了一系列的举措,硬生生的将整个大清拉回了发展正轨,这种魄力是八爷所不具备的。因此,如果八爷继承皇位,那么大清的国势将进一步衰退。



二、“八贤王”并不是真的“贤”

康熙以仁孝治理天下,而八爷也是秉持康熙的理念。八爷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做事也有条有理,能力不俗,赢得广泛好评。但这是由于他出身起点过低,导致他不得不比其他皇子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来拉平出身上的劣势,也唯有这样他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个人认为,八爷的“贤”更多的在于表面,只不过是他用来上位的伪装。



国库空虚,贪污腐败,八爷党“功不可没”。他们不是看不到,他们不是不能管,而是他们视而不见。他们只顾自身的利益和权势,把精力都花费在夺嫡之上。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便最终八爷坐上了皇位,朝中都是力挺他的臣子,同样也是贪污腐败的主力,他又如何挽回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

三、子嗣问题

纵观八爷一生,子嗣仅有一子一女。而唯一的长子弘旺并没有突出的能力和才干,十分平庸。反观四爷,其子弘历(乾隆)自幼聪慧,便深得康熙喜爱,这就有明显差距了。如果八爷继承了帝位,那么他必须要考虑子嗣问题。如果立弘旺为储君,那么大清基本没有发展兴旺的可能。假如再生子嗣的话,过程太漫长。因为这个时候的八爷已经四十一岁了,想要再生子嗣、培养子嗣,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而且还要保证期间没有其他因素阻碍。而大清的局势已危,根本不可能留给八爷时间浪费在子嗣问题上。

综上所述,八爷若是继承皇位,那么大清的发展只会更加衰退,而整个大清的气数也将走到尽头,更不会有后世称赞的“康乾盛世”。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不足之处恳请批评留言。


月关略萌


佟国维马齐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八爷党,雍正背后不止有老十三一个铁杆皇子, 他还有两个皇子胤禄和胤礼在背后支持他,有老十三和老十七胤礼手握军权,八爷党党羽再多也翻不起大浪。别人都说九子夺嫡相当精彩,后半部后劲不足,都说看雍正王朝热血沸腾,在我看来雍正王朝九子夺嫡精彩绝伦,欲罢不能,后半部看似平淡后劲不足,但我觉得让人看的更加冰冷刺骨,例如李卫扳倒黄伦表面看来显示出李卫的才智,可回想下那妇人的冤假错案,再结合现实社会简直不敢想。对于老八这个反派,王绘春演绎的太棒了,我怎么都恨不起来,我看完整部剧都不能给他定义好人还是坏人,甚至让我感到惋惜!

是不是亡于老八,毕竟演义不能代表正史,但康乾盛世估计不会再有,败亡于西方列强时候还不到,不过像太平天国起义类似的农民暴动倒是可以让清廷名存实亡,类似东汉末年的群星逐鹿。如果老八登基,太平天国很有可能提前到来,因为他是反对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那税收能往哪出,只能往老百姓身上出,农民起义肯定会起来,雍正的即位,恰好是为清朝续命,为什么是续命?因为乾隆登基后就废了它老爹那一套。

对于雍正继位的争议,满清入关前没有立储制度,都是推议制(类似于议会吧),现在好多人觉得康熙肯定是留个传位昭书啥的才能算雍正合法继承大统,据此提出质疑我只能说都是套用汉家皇室礼制而已。康熙早年尊汉制立太子晚年又怕被架空废了太子(还是加强皇权的手段),满清继承人制度是从推议制向立储制过渡,按照推议制八阿哥应该是继承人毕竟老九老十老十四支持还有一些重臣站队,立储制就是皇帝指定继承人(体现皇帝意愿),从这一点看康熙也不愿皇权分散这些个抱团的皇子反而是最不能当皇帝的。另外立嫡立长的立储制度并不适合皇权空前加强的满清,没有了内阁和宰相分权,嫡长子就关乎国运了任那个皇帝都不会这么做,立了非嫡非长,又拿不出像样的说法,所以后来就只能秘密立储了。

康熙后期的形势真是到了几乎要倒的地步,国库的钱居然不及一个江浙富商多,连灾钱都拿不出,还有士绅拥有大片土地,不用交税,简直是比官府还富有,康熙时期都这样,其他时期就更差了,古代人过得真不容易,没有出现起义的时期才是真正的盛世。其实小说里还有一个人,也就是除了老十三外唯一被雍正重用的老十七。他的舅舅就是北京城外两大军队之一西山锐健营的主管。而在小说里也写了,如果老十三接管丰台大营不顺,西山锐健营就会去盯住丰台大营。这也是康熙留给老四的保险之一,有了老十七的舅舅,丰台大营就很难翻起浪来。可能电视剧里为了营造那种紧张的效果,直接就把这一段给删了。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即使隆科多叛变了,投向老八,老八就能继位,继位后康熙的圣旨还有效么?老八都已经继承大统了,说张廷玉的圣旨是假的,完全可以救下隆科多。雍正继位本身就是一大历史谜团。我们只说事实:1、没有留下诏书,那些一味强调没有改诏书的人就是无赖;2、除了隆科多这个手握兵权的九门提督,再无其他人证;3、仅仅几年后这个唯一的见证人也被处死了。

其实如果隆科多叛变让老八登基,就是没有圣旨,第一个要死的也是隆科多,你是老八,你敢让掌握自己最大黑料的隆科多活着?假设老八上位,隆科多是传召之人,老八反过来又把他杀了,不就正好坐实了老八上位不正么?我看电视剧的时候这个地方一直没看懂。西北方面,喀尔喀蒙古大汗是老十三的表兄弟 ,年羹尧是陕甘总督, 李卫是征西粮道 。各方面都卡着老十四 ,京城方面 ,西山锐健营的管带是老十七的人 ,丰台大营除了成文运 ,下面的毕力塔张雨啥的都是老十三在古北口带出来的。 这些都是亲老四的, 还有直隶总督武丹,善扑营的赵逢春,大内的德楞泰,刘铁成,张五哥,图里琛是绝对听从一把手的, 算来算去 ,就还一个隆科多是骑墙派。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年轻时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到九子夺嫡时候在位50多年洞若观火。驭人之术炉火纯青,表面上看是九子夺嫡实则老皇帝洞察一切,他早早就选好老四了,到后期做的权利布局只是。康熙只是得了小感冒,没有觉得自己会死,很可能是锻炼十四,以后封太子!雍正肯定知道,所以趁机夺权,康熙突然一夜暴毙,很说明问题,说不定雍正耍了手段!而且皇帝诏书都是后期大臣写的,盖个章就行,谁拿到印章谁就胜利!所以篡位是真,改传位诏书是假,因为根本不用改,已经成既定事实!


历史深度揭秘


作为雍正都重视的竞争对手,八爷的能力毋庸置疑。

八爷是康熙的第八子,名爱新觉罗胤禩,自幼聪慧并且通晓人情世故,深得康熙喜爱。17岁就被封为贝勒,是当时被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可见当时康熙对于八爷的喜爱了吧。至于后来的那些康熙斥责八爷的话,有很大可能是赢家编造出来的历史而已。

好了我们来讨论下,如果八爷继位的话清朝会怎么样呢?要得出这个结果就要通过八爷和雍正的不同之处来分析。

权力基本盘方面的不同

八爷被称为八贤王,这个称号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八爷很会做人,通晓人情世故,所以八爷和一些宗亲、官员的私交甚好。所以八爷的权力基本盘基本上是来源于上层利益集团,我们可以从八爷党的名单就可以知道。

史料记载的八爷党名单包括:胤禟、胤䄉、胤禵、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阿尔松阿、阿灵阿、佟国维、鄂伦岱、揆叙、王鸿绪、马齐、何焯、张明德、魏珠、噶达浑、勒席恒、七十、秦道然、陶赖、张廷枢、普奇、经希、色亨图、马尔齐哈、常明、德宁、格、汝福、栾廷芳、武正安、鲁宾、五格、二德、阿尔逊、郭允进、徐元梦、巴海、鲁尔金、乌尔陈、苏尔金、库尔陈、法海、佛保、达尔当阿、托时、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董永啤等人。

这些人清一色的就是一些皇家宗亲和官宦之家,统称为上层利益集团,也可称为当时的豪族。

雍正的基本盘基本上就是一些自己挖掘的寒族人才和一些没有多大根基的官员兄弟等。比如雍正的核心人员有:十三阿哥、克隆多(这个人是雍正权力基本盘里面唯一在当时有大权的人物)年羹尧、李卫、戴铎等。

十三阿哥是雍正的铁杆粉,可惜其体弱多病,而且不得康熙喜欢,只能算是阿哥中的边缘人物,基本上无法提供给雍正多少自身之外的实力帮助。

克隆多是当时雍正权力基本盘的特例,这是个握有实权的大佬,在康熙朝就大权在握。

至于李卫、戴铎和年羹尧这些人都是雍正自己的势力班子,这些人有一个特征就是出身低微但是有才能。

从这些人我们就可以知道雍正的基本盘都是一些没有多大根基的人士。虽然这些人在当时能提供的势力帮助较小,但是反过来当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受到这些人掣肘也会相对小很多。

因此从权力基本盘的不同,我们可以推测出要是八爷当皇帝的话。在当皇帝初期,清朝的朝廷局势会比雍正当皇帝初期的好,原因如下:

1.八爷依靠上层利益集团,可以平稳继位,不会造成时局动荡。这方面雍正刚开始肯定比不上八爷,因为刚开始八爷的那股势力还在朝堂之上握有大权。

2.八爷继位初期,这些上层利益集团普遍会受到赏赐,为了自身利益这些上层利益集团会快速做大经济蛋糕。因此八爷可以调动的资源很多,能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经济。

在当皇帝的中后期,雍正会比八爷做的好,原因如下:

1.八爷的利益集团到了后期肯定会开始争权夺利,这就造成了党争的内耗。而雍正就没有这个缺点,因为他通过改革和铁血手段,已经把一些利益集团剪除掉,使得封建集权大大提升。

2.八爷依靠上层利益集团上位,中后期的政策方针肯定会倾向于利益集团,那么就会造成利益集团的快速强大,使得皇权权威下降。而雍正在集权方面是封建社会做的最好的,雍正也是清朝集权的巅峰。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八爷继位其执政方针会受到上层利益集团的裹挟,造成皇权的旁落,加速清王朝的衰败。而雍正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有功之人多是没有根基的,所以他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其政策也可以更多的倾向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方面,而不是偏向利益集团。

性格的不同

雍正的性格无疑就是铁血冷酷,其崇尚的治国理念就是法家思想,从他的执政行为就可以看出来,整顿吏治、提高君主集权和整治贪腐等一系列行为无疑都是在贯彻着法家的治国思想。

八爷的性格是通晓人情世故,自小养成亲切随和之风。这种性格作为普通人可能会博得好名声,但是作为帝王,这就会造成一种懦弱的形象。

而封建社会,其根本就是皇权和官宦权力的此消彼长,一旦皇权走下坡,那么国家的实力也会因为官宦集团的强大而逐渐衰落。

所以在性格方面的不同,也会造成不一样的结局。如果八爷继位的话,那么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因为利益集团没有皇权的约束就会为所欲为,会加速掏空国家的根本。

而雍正由于其性格的严酷,敢于打击贪官污吏,整治利益集团,对百姓无疑是个利好。通过设立军机处大幅提高皇权,这样就把利益集团紧紧的控制住,有利于国民的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是雍正的性格决定了他敢于向权臣亮剑,比如年羹尧和克隆多等,这样的亮剑无疑会深深的打击了利益集团,给予国家更大的休养生息的空间,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所以通过性格的分析,要是八爷继位,那么利益集团会快速掏空国家,清朝的灭亡无疑会加速。


历史应该有趣


清朝



九龙夺嫡,这个大家应该都知晓,最后雍正胜利。



那么八爷党那么强,八爷为人贤明,人称“八贤王”,如果他上位会不会是一代明君?话说他宽厚仁义治理不好国家,他有八爷党可以帮他啊!

八爷党

允禟

爱新觉罗.胤禟(1683――1726年),康熙九子,康熙四十八年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自幼好学,心性聪敏,喜发明,亲手设计过战车。善于交际,慷慨大方,重情重义。

爱新觉罗.胤(1683――1741年)康熙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

胤祯

爱新觉罗.胤禵(1688――1755年)又名胤祯,康熙第十四子,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西藏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佟国维(1643――1719年)康熙的舅舅,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贵之子额驸吴应熊以居京师。二十一年,授领待卫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



还有福全、阿灵阿、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等等,三党势力最强的一支,有文有武,如让八爷上位有权有势,说不定真可以比四爷皇帝做的好。


无无有有000


八爷胤禩确实有不俗的治国理政能力,但是他却缺乏除弊纠错的觉悟,更改革弊政的铁腕意志和雄心。因此,胤禩实际上和乾隆更像,只适合做太平天子。如果胤禩是在雍正之后做皇帝,那么他可能比乾隆还要出色;而如果把他放到康熙之后,那么他很可能加速清朝的衰落,而不会有之后的雍乾盛世。

胤禩年少有为,并且很早就展现出自己的勃勃野心;

胤禩自幼聪明能干,而且一向品行端正,因此深得康熙宠爱,年仅17岁即被康熙封为贝勒,成为当时被封爵的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个。

此后,胤禩就开始不断活跃在朝堂上,成为九子夺嫡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他凭借着自己谦逊的个性和圆润的处事方式,很快便与朝中众多王公大臣建立起相当不错的交情。甚至连一贯以“稳重谨慎”著称的裕亲王福全,都主动在康熙面前称赞他“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如此一来,胤禩在朝中便有了“八贤王”这个称号,而在皇子中又有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和老十四胤禵这几个铁杆支持者,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八爷党”!

正所谓:“大善若伪,至善若恶”,胤禩贤王的形象,其实是官绅阶级刻画出来的。

其实,胤禩的“贤”是对于官绅阶级而言的,而非至于国家,他不过是官绅阶级的“代言人”罢了。正如《雍正王朝》中,康熙所言:“胤禩虽仁义,但却只会用仁义去收买人心,不能够有效的治国理政。”

剧中的这句话,实际上说得一点都没错。胤禩对百官的“仁义”更多不过是表面功夫,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所谓的“仁义”来拉拢人心,让庞大的官绅阶级站到他的阵营,把自己变成官绅阶级的“代言人”,极力的维护他们的阶级利益。而对于当时积弊已深的朝政,和天下百姓的贫苦,胤禩却漠不关心。

所以,作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官绅阶级,他们当然是巴不得由胤禩来当皇帝,自然就会在皇帝面前对他加以褒奖,大加称赞。然而,对“冷面王”雍正横加指责。

但倘若康熙最后真的将帝位交到胤禩手上,恐怕康熙晚年的弊政不但无法根治,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因为,沦为官绅阶级“代言人”的胤禩,他断然不会像雍正那样,用铁一般的意志和铁腕的手段,顶着官绅阶级的巨大政治压力,推动改革,破除弊政。他只会继续扮演他的“仁君、贤君”角色,继续纵容官绅阶级对社会财富的垄断,无视清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其实,康熙晚年虽然昏庸,但康熙的心里还是很清楚,由于自己晚年为政过宽,导致朝政积弊过深,天下百姓疲惫不堪。因此,康熙深知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康熙是不可能找一个学他那样继续抱着“宽仁”来治国的继承者来当皇帝,而需要找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大公无私;为了天下百姓,敢向官绅阶级出手的皇子来继承大统。而这个继承人就是素以“冷面王”著称的雍正!



这些历史要读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康熙死后,清朝的环境到底是如何。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康熙治理出了一个强大的大清王朝。“康乾盛世”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可谓是大成,它是清朝国力最强,社会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以上可谓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共识,的确“康乾盛世”是清朝最强大的一个时期,此时可谓是“天下粗安,四海承平”。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的是,在康熙晚年,因康熙过于追求”仁治”,对官员也过于“宽厚”,事事都奉行“凡事不可深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执政理念,如对地方官滥收火耗和亏空公款,康熙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在康熙晚年这般奉行无底线的“仁政”下,清朝的吏治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腐败,此时吏治松弛,贪污扰民的事情是司空见惯,为此百姓是怨声载道,各地的农民起义开始大规模出现。



可以说不论是哪位皇子,是雍正也罢,还是八爷也好,他都需要面对着以下几个已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如果解决不了以下的问题,清朝必亡。

1、党争。

康熙晚期,因康熙在储君一事上犹豫不决,且还允许诸皇子加入到朝政的处理中,所以导致朝堂上开始出现多个派系,如四爷党、大爷党、八爷党、三爷党等等。而随着派系的增多,清朝开始出现如明末那样的党争局面。



此时,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支持的皇子登上九五之尊,他们相互诋毁,相互诽谤,即使是对的事情,只要与自己对立的派系同意,他们就无理由的反对,同时为了不让敌对的派系得势,他们或阴谋,或阳谋的去破坏对方的施政,即使这个政策正确,他们也依然或破坏。

此外,清朝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满族与汉族的争斗在此时就更是愈演愈烈。这个时候凡朝中遇到大事,往往采取“满洲大臣一议,汉大臣一议”。 如此,康熙晚期的朝堂上就相继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一面,百官不以政见论是否,惟以派系、满汉相区分,不论事情对错,就是为反对而反对,只要对对方派系有利的事情就一概否决。



想想看,如此的朝堂,政令如何能实施于全国,地方焉能不败。

2、吏治腐败。

吏治腐败问题是康熙之后的清朝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清朝必将陷入动荡之中,甚至是毁灭。

导致康熙之后出现如此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因康熙晚年所崇尚“宽仁”,说实话“宽任”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的讲“宽仁”,而不管事情的对错的话,那这个“宽仁”到最后就只会变成“纵容”。



而事实上,康熙晚年的“宽仁”就是无底线的“纵容”。比如曾有大臣上奏康熙说:“地方官乱收“火耗”如果再不加以禁止,地方官吏的贪污行为将变的一发不可收拾”,可康熙在听到这个谏言后,非但不接受,反而是说道“地方官员俸禄微薄,让他们适当贪点没关系,这也算是朝廷对于底层努力工作的基层官员的补偿吧”。

想想看,连康熙这位统治阶级都对地方官的贪污行为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甚至是纵容和鼓励,清朝的官场焉能不腐败,而一旦官场腐败了,百姓的生活绝对是会苦不堪言的,而百姓活不下去了,势必就会孤注一掷,起兵造反。到那时,清朝定会陷入动荡之中,甚至是重蹈明末的覆辙,毁于农民起义中。



3、“清官”之风大盛。

“清官”向来被历朝历代所推崇,如包拯、海瑞等,他们都是被百姓所尊敬的大清官。按理说清官的风气盛行,本没有错,反而应该开心,毕竟清官多了,百姓的生活也就变的好了,国家也就会越来越强盛。

但是国家要的“清官”是能干实事的清官,而不是只知要名却不干实事的清官。而在清朝,清官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后者的所谓“清官”,就是一群庸官。



康熙晚年十分推崇“清官”,当时对于重要官职的任免,康熙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人的清廉情况,而不是政绩。所以当时的部分官员为了博个“清官”的名声,做事往往就是“先洁己而后奉公”,他们办事从来不看对错,只看能不能得到个好名声,谁能让他得到个好名声,他就让他得利。

如此,当时的富商大贾为了让官员支持自己谋私利,他们就往往会花大价钱为官员博个好名声,如给匾额。而普通百姓因没钱,不能给这些所谓的“清官”一个母名扬天下的好名声,所以他们往往还是处于被欺压的地步。



想想看,就是这样的“清官”于国何用,于民何用,他们只会让国家越来越衰落,百姓越过越穷。

4、财政匮乏。

康熙晚年,虽停止南巡,但因各种开支的增加、地方官的越发腐败,清朝的国库开始变得越发的空虚。据统计在康熙五十八年,清朝的国库存银大约有5000多万两,而在康熙六十一年,清朝的国库存银已下降了近60%,此时存银只有约800多万两。如此,可想而知康熙之后的清朝开始面临了越发严重的财政问题。



5、官民严重对立。

如此,在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增多,康熙这等上层阶级对于贪污的纵容等情形相继出现下,地方的官民矛盾开始越发的尖锐起来。

刚才我们说了,康熙晚年是纵容官员腐败的,他对地方官利用“火耗”来达到贪污的目的是不反感的,将其是视为朝廷对于地方官的另类补偿。所以在有着康熙的默认下,地方官对于“火耗”的加征是越来越重,同时再加上其他一些地方官巧立名目的赋税,如耕牛税、车马税等等,对此百姓可以说是生活苦不堪言。



如此,随着着吏役横征暴敛的加剧,官民开始越发的对立,之后忍无可忍,被逼上绝路的百姓开始孤注一掷,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来对抗清朝的横征暴敛,为此清朝开始陷入动荡。

总得说康熙末年的清朝,它所面临的情况与明末如出一辙,朝堂上党争不断,国库空虚;地方上官员腐败,起义不断。只是此时的清朝没有面临着明末那样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鼠疫、旱灾等,所以此时的清朝还没有到亡国的地步。但是如果再任由这以上情况的加剧,清朝必将重蹈明末的覆辙。



如此,可以明确的说接任康熙的新君,他的表现就已经关乎着清朝的存亡,如果新君能够完美的处理以上的问题,清朝依旧能继续强盛下去,反之如果处理不好,清朝必亡。

而事实上雍正这位新君就做的很好,他就完美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为杜绝地方官员的贪污问题,他实行养廉银和火耗归公制度;为抑制土地兼并问题,他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为整顿吏治,他实行密折制度;为整顿财政,他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为防止皇子争权和党争问题,他实行秘密立储制度。



正如清史专家杨启樵所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若不是雍正12年的励精图治,恐怕清朝早已毁在了康熙晚年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下,又何以能继续存在百年的时间呢?

那么这里试想下,如果登基的不是雍正,而是被百官称为“贤王”的廉亲王胤禩即位的话,清朝会走向何方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个人的回答就是清朝会提前百年灭亡,很有可能是在胤禩之后就陷入毁灭。



首先我们要知道,胤禩能被称为“八贤王”,是因为他同康熙一样,对百官实行的是所谓的“宽仁”。试想,能被上至宰辅,下至督抚的官员都称为“贤王”的人,他会是一个如同雍正那般会对官员采取高压的廉政行动的人吗?当然不会,可以说正是因胤禩对他们的宽厚,胤禩才能被称为“贤王”。

那么试想看看,就是这么一位对百官奉行“宽仁”的执政理念的胤禩,他会在登基后,对大清的官场进行高压的整顿吗?我想不会,胤禩只会继续纵容官场的腐败问题,只会让大清的官场变得越来越腐败。


而如果胤禩不对百官下手,那么清朝康熙之后遗留下来的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党派争斗等问题就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反而会越变越严重。如此,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朝朝廷与百姓的对立也就会变得更加严峻,真到那时,清朝全国各地必将陷入一片战乱之中。

实际上胤禩的掌权经历就注定他登基之后将会受制于百官,将会被百官所牵绊着。胤禩不像雍正,雍正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于臣子,他在康熙时期,对百官就十分严厉,他治下的官员就经常说他是一个冷面王爷。如此,在登基之后,他并不欠百官的情,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他没必要,也不会去讨好百官,所以对于官场的改革,雍正才能坚持如一的贯彻下去。



可胤禩不一样,他过于依赖百官,他的掌权可以说完全就是由百官推上去的。同时为了得到百官的支持,胤禩对治下的官员向来纵容,对于他们的贪污多是不闻不问。如此,到后来胤禩与百官完全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就算胤禩纵容就算有改革的心思,他也没有办法将改革行为贯彻下去,百官必定会反对,而一旦百官反对,以胤禩的尿性他势必就会放弃改革。



如此,如果让一个不改革吏治,一个不敢改革的胤禩登基,清朝的问题只会越发的严重。而随着问题的越发严重,清朝的灭亡也就势必会提前百年。


澳古说历史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在很多人眼中,八王爷胤禩若是继承了皇位,那清朝必定提前灭亡。但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就其能力而言,他并不输给自己的四哥,也就是雍正皇帝。

所以平心而论,胤禩其能力和雍正是不相上下的,他们都能做一个好君主。

因为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面对康熙晚年所遗留下的弊政,他们也都有能力进行改进。也许他们所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励精图治则应该是必然的。

雍正即位以后,就曾多次说道:

“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由此可见,胤禩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也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但其实,胤禩除了才能之外,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名声。

早在幼年时期,胤禩就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康熙东奔西走,因为为人处世得体,所以他也是封爵皇子中最早的一个。

此外,康熙还曾让也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这一切,都是康熙有意在培养他。

不过,在培养胤禩能力的同时,也使胤禩拥有了自己的党羽,而党羽历来都是皇帝最憎恨的存在。所以在废太子胤礽事件发生后,胤禩的党羽便开始行动起来,为自己的主子争取皇位。

但是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慢慢地,康熙便对胤禩产生了嫌隙。父子之情逐渐被纯粹的君臣关系所取代。

不仅如此,胤禩还制造了一些列有损康熙脸面的事情,例如献死鹰事件,就使得康熙对他更加厌恶。

最后康熙去世,皇位落到了胤禛手上,但是胤禩并没有认输,而是开始有意“培养”雍正的儿子弘时,怂恿他去和弘历争夺皇位。

最后还在朝堂之上对雍正推行的新政指指点点,并大力排挤雍正,质疑和批判他的统治,最后雍正也做出了相应的表现,那就是将其削王爵,圈禁,并改名为“阿其那”。

胤禩的能力我们不能否定,雍正和康熙也都没有否认,但是胤禩似乎具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种是前期模式,一种是后期模式。前期的时候,康熙和雍正对他都很是看好,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但是到了后期,康熙厌恶他,雍正憎恨他。

为此,康熙还这样评价他:

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胤禩还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

回到原问题上,胤禩继承皇位以后会怎么样?在我个人看来,他会将国家治理得和雍正一样好,只是两人所运用的策略会不一样。毕竟,胤禩不算是一个昏昧残暴的人,至于说城府,雍正城府似乎也不低。

况且,相对于雍正来说,胤禩在百官心中的位置要比他高得多。


方圆文史


康熙作为一个当了60多年皇帝的人,肯定不会犯老糊涂,之所以他选择四儿子当最后的皇上肯定是有其中的原因的,而八阿哥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永远不可能会被皇帝选中。

八阿哥的问题

首先八阿哥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他太过于仁厚了。

虽然一直以来仁厚都是对于一个皇帝的好称呼,不过这也是要分时候的。康熙皇帝末期国家日渐承平,而在这个时候腐败也就开始滋生了。当时国家的贪腐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在后期对于大臣非常的严酷,尤其非常致力于打击贪腐。而如果要是将八阿哥扶上皇位上的话,但在之后他的仁厚性格可能会导致他宽恕这些官员。这也间接会导致康熙的反腐政策人亡政息,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这种对于贪腐大臣的纵容很有可能会导致天下大乱,进而导致大清王朝的灭亡,这自然是不能为康熙所容忍的。

康熙对八阿哥的芥蒂

而且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八阿哥就已经拿出了自己的野心,在众多大臣面前都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被称为八贤王。虽然说这确实是一个威信的证明,但这又让皇帝怎么看呢?明明康熙还安安全全的活在这个世上,你却莫名其妙的拉起了党派,康熙自然会对他的心思起到了疑虑,如果真的把皇位封给了他,会不会莫名其妙的搞一个烛影斧声呢?

所以面对众多儿子,其实康熙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四阿哥可以选择,虽然他生性冷酷多疑,不过正是他这样的人才能够继续继承康熙的遗志,不为大臣所玩弄,这才是四阿哥被选中的原因。


说古明今


康熙晚年清朝出现了九子夺嫡事件,最后胜出者是老四雍正而非老八,我们一边在为素有贤王之称的老八感到叹惜,往往会想到如果老八继位清朝会怎么样?

康熙死后如果是老八继位清朝的下场会更加惨淡。

九子夺嫡为何胜利者是老四雍正而非贤王老八

由于康熙晚年在决策上的失误加上子嗣众多,出现了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九子夺嫡等情况。

在九子夺嫡之中最有希望继位的是老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和老八胤禩,老八夺嫡之道为拉拢百官赢得官员的支持,被百官称之为贤王。

而老四雍正自知在百官面前完全不是老八的对手,所以雍正兵行险招在为人处事方面继续以孤臣的方式铁面无私。

两者所做之事其实对于康熙来说恰恰老四雍正是自己想要的继承人,因为老八只得道了官心而老四得到的是民心,加上后期康熙对于老八所做之事不但是厌恶甚至到了防备的地步,老八成也百官得贤王之名,败也百官失去做一代君王的机会。

老四雍正虽然拉拢官员少的可怜,但是有年羹尧、老十三两位得力助手,加上雍正铁面无私遇事不讲情面深的民心,所以雍正在九子夺嫡之中胜出是必然的结果。

倘若老八胤禩继位清朝会怎么样

按照老八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是拉拢百官之策自然代表的是官员利益,老八在继位之后断然不会对支持自己的官员进行开刀来整治贪官污吏,所以康熙遗留下来的吏治腐败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老八素有贤王之称虽然后期原形毕露让康熙深感厌恶,但是老八继位之后定会以宽容来治理天下。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局势需要的不是一个贤明之君而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君王,老八继位与老四继位的结局可想而知,老八的治国之策断然解决不了康熙遗留下来的问题,老四雍正则可以。

老八继位之后吏治腐败会更加严重势必国库空虚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也不会像雍正那样进行改革,同样土地兼并的问题依然是当时阶层的矛盾点,整个清朝的局势更加恶化波及全国,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也许会官逼民反清朝就此终结。

吏治腐败、国库空隙、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在雍正面前都得到有效的治理,加上雍正励精图治才有了后来乾隆这个富二代天子。

纵观老八与老四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来看,老八看到的只是皇位而雍正看到的是天下黎民百姓,谁更高一筹一目了然。


豫北老崔


虽然在康熙皇帝死后,是老四雍正皇帝继了位。但是在康熙皇帝死之前,出现过九龙夺嫡的局面,在九龙夺嫡中,八阿哥胤禩可谓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还在四阿哥胤禛之上,只不过最后没能成功而已。

八阿哥被当时众臣们称为八贤王,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才能最为优秀的一个。在太子一度被废之后,康熙皇帝让众臣推荐新太子的人选,结果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推荐八阿哥,可见当时八阿哥在所有大臣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让康熙皇帝感到威胁,最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八阿哥正是因为才能过于优秀,反而早早就失去了夺储的可能性。

假如八阿哥真的在康熙死后继承皇位的话,满清的形势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为八阿哥得到满朝文武的拥戴,并且和各个大臣关系处的都非常的好,所以他接位应该比雍正要顺利的多。而且即使八阿哥会对和自己争位的四阿哥进行打击,但是打击的程度也远远不会和雍正皇帝的打击相提并论,因为八贤王的贤字不是白说的,即使八哥内心不是如此,但他至少也要装作如此。

不过正是因为八哥过于贤了,所以他和朝臣的关系都非常的好,这样就会造成朝臣尾大不掉的趋势,无法对整个满清的上层进行有效的改革。因为在康熙末年的时候,整个满清的统治事实上陷入腐朽之中,有必要对满清自上而下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而八哥如果上台的话,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最后康熙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雍正皇帝,估计也是因为康熙皇帝认为只有雍正皇帝上台才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解决满清多年来积累的一系列问题。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