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监狱里那么苦,还有人反复进出?

最难是回首


为什么监狱那么苦,还有人反复进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也是很多社会学家不断探索研究的项目,这种现象反映出很多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人生观的问题。本人是一名监狱基层警察,近几年来新收押的罪犯中盗窃、涉毒等犯罪呈职业化倾向。他们大法不犯,小法常犯,社会—拘留所—看守所—监狱早已经成为一条十分熟悉、经常变化轮换的人生居所,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人生观对他们来说就是“今早有酒今早醉,明日无钱再去搞”。得逞了,就过几天花天酒地的日子,抓住了,无非就是把早已经适应了的司法程序再走一遍,满刑后重头再来。今天入监收押一名刑满释放不到160天的盗窃罪犯,他们的腾挪速度的确令人惊叹!

其次是不断变换的犯罪手段和多发的案件量、相对紧张的警力、滞后的侦查技术的矛盾。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加上刑事科学技术相对滞后,案件数量增多,办案警力相对紧张,很多案件并没有完全把疑犯所有的犯罪事实全部查清,只能按照证据确凿的犯罪事实追究疑犯的刑事责任。其他犯罪线索只能存疑待查,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再提回重审。这种办案模式让少数职业犯罪者心存侥幸,然而侥幸不是每次都会遇到的,“久做必犯”才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第三是人们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日益健全的司法机关办案监督约束机制让办案人员顾虑颇多,有时候只有放弃对案件线索的深挖,让少数疑犯暂时逃避打击。毫无疑问,多次反复实施犯罪人员对司法程序相当熟悉,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加之现在各个诉讼环节应该遵循的工作原则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以犯罪线索查证落实并形成完整证据链难度非常大,如果采取非法手段办案,不但证据无效,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执法风险,严重的甚至会丢了饭碗,得不偿失。比如,疑犯贩卖毒品用支付宝或微信转账支付毒资,可以锁定本次毒品交易形成证据链。如果细查疑犯支付宝或微信转账支付的其他可疑金额,说不定可以查出更大的案子。但因为依法文明办案的程序要求、诉讼时效的限制、疑犯丰富的反侦查经验、牵扯到更多的可疑人调查难以按时结案和没有物证等因素难以把案件办成铁案,辛辛苦苦办一起案子可能最后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造成证据链不完整而退回补充侦查,吃力不讨好,也只好就事论事了。

第四是部分行业对就业者要求门槛过高,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条件、待遇和刑满释放人员心目中的期望值有差距,加之他们中部分人好逸恶劳的恶习难改,而造成他们有的岗位不能就业,属低收入人群的岗位又不想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又重操旧业,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第五是监管场所执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监管条件不断改善,刑罚执行机关应有的惩罚职能逐步削弱,强制性教育改造缺位,对于大法不犯、小法不断的多次犯罪、荣辱观念丧失的人来说,环境早已经适应,无非是换一个环境憋一段时间,出去以后作案更加疯狂。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造成盗窃、涉毒等部分犯罪分子从看守所、监狱进进出出,呈职业化倾向。

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蓑笠翁说案谈刑罚


为什么监狱里那么苦,还有人反复进出?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个问题。并且还很多。

笔者执勤三十多年,见过多次进宫的,最多有八进宫的,大半辈子,几乎除了未成年那几年,多数时间是在监狱里过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第一种,秉性难移型。

有的人,骨子里的秉性就是不断地犯罪,不可能改造好的。例如一些性欲类犯罪,强奸、轮奸的惯犯,很多刚出监狱大门立即犯罪,当然不长时间就会又一次入狱。这种情况,单纯口头教育是无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没收他的作案工具。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化学阉割,只是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这一类型常见的如性欲型犯罪,强奸、猥亵等犯罪。

第二种,诱惑难拒型。

一些盗窃、扒窃的惯犯,见了别人的财物就手痒,辛苦劳动一个月不如歪脑筋几分钟,还是“道上”的钱财来得容易,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

这些常见的如扒窃、砸车玻璃盗窃、盗窃古墓葬等犯罪。

第三种,狱友结盟型。

有些人,知道监狱的滋味不好受,但是出狱后,昔日的狱友来找,几杯酒下肚,哥们义气代替了理智,又一次被拖下水就不奇怪了。

这种类型,各类犯罪都有。

第四种,好吃懒做型。

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劳而获的懒汉,出狱后所有的费用要靠辛苦劳动去获取,不如再做点案子回到监狱混几年,管吃管喝管吃住。

这种多数是一些好吃懒做的老年罪犯。

第五种,走投无路型。

本来出狱后也想干点事业,无奈自己的牌子臭了,众叛亲离,到哪里也是碰壁,从零开始又没这个勇气,因此有的人会重操旧业。


淮北日月升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者说,监狱里的苦是我们普通良民的观点,不一定是那些监狱常客的认知。

这个社会太大了,大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提倡教育是好的,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但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些个例是无法拯救的:

在性格上,他们喜欢放荡任性的活着,已经习惯了偷鸡摸狗的生活方式,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在他们的认知里,得手后有成就感,失手后不放弃,被抓后不悔改,放出来操旧业。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心理上,已经对法律失去了敬畏,对监狱生活习以为常。

在现实中,他们没有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游手好闲。即使社会这么包容劳改犯,那些惯犯也没法用更不认可通过劳动致富,用汗水换幸福。屡教不改确实是社会的小毒瘤。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那么对于那些反复进出监狱的人来说,监狱就是他们的宿命,是他们真正发挥价值的平台。

我们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剩下的毒瘤就交给国家吧,相信法律的力量。


趣解说趣


反复进出监狱的的确大有人在,有出狱后重操旧业的,有不能融入社会难以适应外界生活的,不一而足!

一般从监狱释放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和社会的脱节,蹲监狱的时间越长脱节的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调节能力差,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刺激,就很容易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在出狱之前,已经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出狱后自己一个人生活。开始的时候想着在家待一段时间适应一下社会,再出去找工作。

可是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又遇到了新问题,体力活赚的少他不愿意干,销售行业需要与人沟通他又不善言辞,技术含量高的根本不会。

就这样靠着朋友接济过了一段时间,手头越来越拮据,最后又产生了侥幸心理,想着像以前一样不劳而获(他以前是因为盗窃判刑的),最后又进了监狱!

其实现在国家的社会救助体系很完善,出狱后只要能吃苦就能自食其力,而且司法和民政部门都会帮着找工作,还会有心理疏导!二进宫三进宫的基本都是想着不劳而获的人!

最后说个关于犯人和社会脱节的杜撰的笑话,博君一笑:有两个犯人在监狱里相处的很好,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哥们,我进监狱之前,在外面埋了很多好东西,出去后咱们哥俩平分,后半辈子都不愁吃喝了!


两个人出狱后扛着铁锹就到了埋东西的地方,满头大汗地挖出了一个大皮箱,打开一看,里面满满的全是BP机,还是大汉显!


李飞叨


为什么监狱里那么苦,还有人反复进出?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著名的精神领袖“窃格瓦拉”,他的那一句经典名言,我如今还是言犹在耳。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进看守所就像回家一样”
“在家里面一个人很无聊,没有朋友,也没有女朋友。进到看守所里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


这里把他给例举出来,并不是批判他,我想说的他也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代表了广大芸芸众生中的部分人。


他的语录,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已经代表了某些人的生活理念,不打工,人怎么吃饭,父母不可能养一辈子,搞贷款也不是长久之计,时间一长难免会做一些梁上君子的勾当。

注:
窃格瓦拉原名“周立齐”。采访视频为2012年,后被判刑一年零六个月,2013年12月5日刑满释放。2016年又因为犯盗窃罪、抢劫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服刑期至2020年4月18日。判决文书:(2016)桂0102刑初231号

现在网上有人冒充他,实际明年四月份出狱。


有些刚出狱的人,的确想过要改变自己,可是自己的心态难以改变。监狱大家都知道很难过,很难受。

那只是对于某些没有经受过监狱的人来说的而已,有些人已经老油条了,就像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个经典角色,老布,他为什么会自杀呢?


因为他已经在监狱里面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出来之后的正常社会他反而不习惯,那些违法人士其实也一样,他们在监狱里面呆的时间有长有短,有些人已经二皮脸,有些人已经习惯于监狱生活。

我觉得最主要的或许是他们的的生活,自己也觉得无望了,对法律对监狱已经失去正常人应该有的敬畏心了,缺乏这种敬畏心,那么他们做出来什么行为,就是任何法律和监狱都难以震慑了。


已经对生活,对人生,心已经死了的人来说,监狱也只是家常便饭了,这是大多数多进宫人的分析,当然还有绝少数是好吃难做,主动进去混饭吃的。

类似行为,网上新闻众多。


不知道条友们对于这种人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自由史话


好吧,我也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在我心中罪犯分为这样两类:一、过失犯,或者冲动犯,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独立存在的,不以犯罪为生,其犯罪行为的实施具有偶然性。二、惯犯,这种人以犯罪为职业,以犯罪为生。没有做过调研,但是根据职业经验比较主观的说,对于前一种罪犯,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再犯可能性,所以不存在什么纠正效果。对于惯犯,监狱就是第二家庭,进进出出很正常的。

那么监狱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三个,一是震慑作用,将酒驾的人投入监狱,不是因为我们认为他的再犯可能性很高需要监狱纠正他,而是为了通过惩罚他告诉大家不要酒后开车,这是一种社会引导作用。二是隔绝作用,将一部分惯犯人为的与社会隔绝,防止他们进入社会危害正常社会秩序。三是报复作用,平息社会愤怒以及受害人的心理创伤。

是否存在只有关进了监狱才能成功改造的罪犯,我觉得肯定有,但是不多,因为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无需关进监狱,通过罚款等其他惩罚手段已经可以做到。对于一部分的惯犯而言,限制自由的处罚只是为了下一次出狱后的犯罪做准备。处于两者之间,恰巧需要通过限制自由的方式来改变的罪犯应该不多。当然以上所有内容都是我想当然的认为的,没有数据支持,最多是职业经验带来的感觉。

顺便给个彩蛋吧:这段时间办了一个案子,被告人七十多岁了,是个90年逃跑的在逃犯,年龄大了想去监狱养老,于是就去自首了,派出所不想抓他,因为这种人没有什么社会危害性,他就拿了一条扁担在派出所门口说“你们要是不要我自首我就出去打人”,没办法这人又被投进了监狱。所以监狱对于某些犯人大概还有养老的功能吧。


我是衣柜


这种事在日韩也有,而且也不少这是个社会现象,监狱是苦但是对老病号是不要干活的,就像有的人宁愿流浪也不愿意救助。出现这样的事是我们社会化养老还不完善,进入老龄化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就日本和韩国相关报道应该比国内多。


我是网红导师


因为。。。现在。。。坐牢才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捂脸][捂脸]



一往情深深几许丶s


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被感情冲昏了头脑,也许是被利益蒙蔽双眼,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带他们走上了深渊,进过监狱的人很多出来之后会让自己重新走向新生活,感谢让他领悟了生活的美好,也有人会执迷不悟,增加了仇恨,让他走了不回之路


筱筱情音


因为在你看来监狱里很苦,不知道还有情可原,进去过一次、知道了以后再也不愿意去了。但有些人却并不觉得苦,在他看来监狱外的生活比监狱中更苦,要不他们怎么知道了监狱里的苦还会反复再去。可见他们在外面比在监狱里过得还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