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老人只要是能自立。就尽量不要去子女家住,不去养老,网友们我的做法对吗?

东北的海哥


说的太对了,你很有勇气,一点都不讨人嫌,不像某些老人,到老了死活和儿女住在一起,闹矛盾也得死活住在一起,他们就不让子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这就是人性!


生活扫描仪


非常对,老人最好不要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住在一个小区或者近一些就是了。

老年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生活节奏不一样,生活方式不同,时间长了即便是亲生儿子一样闹别扭。

我堂妹的女儿去年结婚有了宝宝,她从老家来到天津带孩子。女婿是个不错的孩子,挺懂事的,但是堂妹还是觉得住在一起很不方便。

首先吃上,女婿是东北人最爱吃米饭,我们是河北人以面食为主,包饺子吧人家不爱吃,可是也不说什么,就是吃几个就不吃了,你说说下次还怎么再包。

再说住,房子到是不小有两个厕所,但是厕所离孩子们的卧室特别近,她晚上上厕所觉得不太方便。还有每次洗完澡,不管多热都要裹得严严实实出来。同理孩子们也是这样。夏天女婿也是穿的比较规矩。

花钱更不一样。孩子们单位不错挣得也多,那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堂妹的话就是一点不知道节约,瞎买东西。孩子们可不爱听这个。

所以说不要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各有各的住所,哪怕小一点也要自己住,否则矛盾来了再分开就不好了。


王赵旺


聪明的老人只要是能自立,就尽量不去子女家住,不在哪里养老,这种做法很好,免得讨人嫌,能自立自强最受人尊敬,最有尊严。


1小风车1


你说的完全正确,人老杂病多,人老爱管闲事。和儿女住在一走,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老人很难习惯。我就不爱跟儿子住在一起,怕适应不了。我老伴走了好几年,自已有退休金,在农村有四间大瓦房,外加前面有倒制门房,自已还有园地,一个人过,感觉停好。儿子在城里安家,有事忙不过来要我去照顾下孙女,我去了最多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大礼拜我就回家。要是需要长时间,我也会这样。虽然花点路费,但总觉得这样停好,儿子不同意我来回跑,叫我住在他家,我沒同意,告诉他这样做我两边都放心。其码不能打扰他们小俩口休息空间。再说做为公公,在儿子家常住,对儿媳也不怎么方便。所以说老人在能动时,尽量少去他们,现在通信也方便,给儿女们一种牵挂,总比在一起产生矛盾好。要是走不动了,赶紧去养老院。知道病常无孝子,何不找个地方任人摆布,其码每时每刻都有人。


和为贵1682


聪明的老人只要是能自立,就不去子女家住,不去养老,网友们我这样做对吗?

今天我来说一下我的好朋友叫英英,今年65岁了,老公73岁,生育了3个女儿,一个儿子,英英和老公一起收破烂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事情发生在前7年,那时候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儿子也结婚了,生了一对子女,很可爱,邻居们都很羡慕英英,终于熬出头了,以前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享福了,因为儿子媳妇回来接英英夫妻俩去城里生活,和她们在一起,英英夫妻俩心里很高兴,整天可以见到儿子媳妇最重要的是孙子孙女甜甜的叫着爷爷奶奶的时候,那心里美滋滋的,无以言表,英英想媳妇也很有礼貌,常常爸爸妈妈的叫着感觉很好,以前都担心跟媳妇不容易相处,看到现在的媳妇这般对自己,心头的疑虑就没有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媳妇以后有钱也是她们的,买菜什么都是英英出钱,媳妇说妈妈买菜的钱不能你来出,你把钱留起来自己手上有钱方便些,英英觉得好高兴,这媳妇很为自己想,真的是个有福气的人,住了一段时间,儿子说准备买房子,英英把所有的钱取出来给儿子,这是我和你爸所有的积蓄,我们老了也没能力挣钱了,以后都指望你了,差不多过了半年,儿子的店铺要拆迁,没办法要去找店面,好的店面不好找,另外钱也不够,看着儿子到处凑钱,英英看不过去,就像女儿借了3万给儿子,总算店面解决了,店面解决了,还要装修,装修的钱还没有着落,这次媳妇向婆婆开口,有没有钱先借一下,等以后有钱了我们会还给你,英英手里真没钱,可媳妇不相信,她觉得婆婆应该还有钱,就是不愿给而已,后来的事情你也能猜到。第二天,英英和老伴一起回到了老家,继续收破烂

聪明的老人只要自己有能力,还是自己住,毕竟有代沟,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自由,子女们生活的会更好,如果可以的话偶尔去看看晚辈,这样会更好


黄梅娇


说的太对了,我就是这样做的,我也是一个聪明人呐。人生不易,到老更难,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养儿防老,现在也不靠谱了。老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养老钱,在身体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就是儿子姑娘孝顺,也不要去子女家。

我今年68岁,老伴70岁,自己单独生活,想吃啥就吃啥,想玩啥就玩啥,早晨愿意几点起来就几点起来,想吃啥,老伴就做点啥。儿子也非常孝顺的,儿媳妇儿也挺好,但是再好在一起也不行,舌头没有碰不到牙的,两代人在一起生活,吃饭吃不到一起,说话也说不到一起,有了矛盾再分开,那是下策。等到身体不能自理了,就花钱雇保姆,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


刘井隆


你们都是高明老人。我不是。我是农村。靠的是土地。靠的是儿女。靠的是同心协力。才能把事儿办起来。

好多老人说自立。那是有工资。有底气。孩子都有班上。有固定工资。可以单打独斗。才可以有这样的豪言壮语。

我们不行。农村那点儿收入。如果不集中起来,什么事儿都办不了。

我与儿子一起,供他姐大学读完。之后才有力量。给他娶媳妇。

媳妇家的习惯,父子间经常恶语相向。他父亲对他爷爷也不敬。结婚后把这种习惯也带到了我家。对老人说话也毫无敬重之意。

我们自己家。大人孩子。说话从来和颜悦色。非常和谐。来了这么一个上蹿下跳的东西。非常接受不了。吵了几架。也不见好转。

之后挣钱是自己的。在一起吃饭。老人做,老人买,他们管吃。安心的打工。作生意。生孩子全我们管。他全是享受。没法再说什么。

棚户改造进城买了个商铺。挣了点儿钱。又生个孩子。把我们仅有的三年单过的好日子。强制结束。给他们进城看第二个孩子。业务是看孩子做饭,花自己钱买菜。把自己仅有的钱都给他们做生意。现在三楼买两个对门住宅。

啰嗦一大堆。想说一个意思。从能劳动一直在一起。家里的每一份成绩都有你的,时间长了毛病就互相习惯了。就能接受你的存在。如果不同心协力。根本也办不成事儿。

我家商铺与住宅楼。20米远。到老的那一天。顺手都可以管一下。我们没工资。只有靠儿子。至于他明天管不管。那就是他的事儿了。现在是一切正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没人敢对我们不敬。


不会开的花蕾


说的很对,现在老人和孩子们的观念都不一样,住在一起真的会有很多矛盾。

比如早起,孩子们上了一周班,周末好不容易睡个懒觉吧,老人又嫌这嫌那。我家公公就是这样,我们平时不在家住,他能自己做饭,我们周末回家了,早晨要睡个懒觉吧,他就在窗户外面叫,让我们起来给他做饭吃。真的很生气。所以宁愿住对门,也不要住一个屋檐下。很多不便。


在水一方yhp


我认为和子女住一起的老人比较聪明!首先老人比较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和子女之间的代沟不存在什么矛盾,老人会尊重子女,不管、不参与子女的任何事情,即便发生些小矛盾,也会念及子女平时的孝顺和工作压力,也会包容体谅他们。平时身体好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身体不好时子女也会尽力照顾,如我前二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浑身不能动,是女儿陪同我看病,并每天开车送我去医院做理疗,共去医院做了40次理疗方治愈。我深深感到和女儿她们住一起是利大于弊,特别是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总是女儿会第一时间陪我看病。和女儿住一起,不仅每天大家能其乐融融地享受丰盛美食,而且也学会了网上购物、用微信、支付宝购物结帐.....为此,我的二亲家常常羡慕我说有三个女儿!(还有15岁的二双胞胎外孙女也经常教我上网知识)


凤儿大宝贝


我是孙字辈,我们家两个老人一个将近80,一个将近90,都跟我住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退休金,有独立的卧室,独立洗手间,独立的阳台和洗衣机,他们不需要做饭,现在智能家电,我晚上放好食材,白天就能吃,煲汤,蒸,煮都很方便,又新鲜,他们不能吃辣,口味和我不太一样,所以也很适合这样做饭。

当然他们能自理,不想吃我做的可以下馆子或者自己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自己洗衣服,可以选择自己烘干,或者在自己的阳台上晒。

我们家外面就是河边公园,外公早上可以出去锻炼,可以钓鱼,外婆喜欢逛超市,吃完晚饭能去河边公园散步。我觉得我们家的状态很好,即使他们有个三病两痛的,家附近就有三甲医院,他们自己可以去看,有什么事一个电话,我过去也很方便。

老人家最重要是身体好,能自理,跟不跟子女在一起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仅仅我的个人观点),我们家老人目前身体都很健康,当然他们以前也都生过大病,甚至癌症,但是都挺过来了。我觉得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照顾他们才能更加的长寿。家人不就该在一起互相扶持,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生活上可以分开一些,会好很多。我觉得和老人在一起,我更加的安心踏实。我跟老公都觉得“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

作为小辈,我不太懂不喜欢和老人在一起的小辈,我们家这种模式比较和谐,仅仅个人家的模式,仅供参考。

最后我想说,我们家老人虽然有养老金,其实他们真的花不了什么钱,吃也是一点点,喝也是一点点,假牙的咬合力真的有限(料理机和破壁机老人必备),穿的你不给买,他一件衣服能穿几年,除了生病基本没有开销,他们的钱大多存下来就是留给小辈的,或者自己的棺材本。

我只是换个视角,仅供参考,我相信这个社会上也有很多,很爱很爱他们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孩子,不是每个家的孩子都不愿意跟老人在一起,不为他们打算的,希望天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