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您好,請您配合測一下體溫,做一下登記。”3月8日是市委宣傳部機關幹部蔡寧下沉到通州區漷縣鎮小香儀村疫情防控一線的第10天,他和一起下沉的同事們早已融入這個小村莊,不僅對測溫、登記等工作熟稔於心,還主動發揮宣傳幹部優勢,不斷加強對村民和外來人員的防疫宣傳,配合村“兩委”守護一方平安。

10人小組火線上崗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日前,本市進一步組織動員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幹部下沉社區(村),補充基層防控力量。集結號吹響後,第一批2040名黨員幹部火線上崗。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從部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選派精兵強將組建了下沉漷縣鎮的10人防疫工作組,包括蔡寧、馮琰、路輝、祖鐵剛、王燦國、廖旻、王府安、陶恆、何海峰和王惠文。

2月27日晚上9點,工作組接到通知,2月28日一早就來到漷縣鎮報到,在鎮政府短暫集結後,10人分兩個小組直奔長陵營和小香儀兩個村,迅速熟悉情況、上崗值守,全職參與一線防疫工作,協助駐點村開展入口值守、入戶調查、防疫宣傳和應急處置等。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記者從漷縣鎮獲悉,該鎮長陵營村、小香儀村、漷縣村、覓子店村和尚武集都是外來人口倒掛村,相比較其他村,外來人口較多,疫情防控的工作量也更大,故而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的下沉幹部,都優先支援這些村子。接下來的每天早晨8:30,他們都準時出現在村口。10人之中,有人住在通州,也有人住在西三環、北五環,可無論距離遠近,每人都會準時上崗,一直堅守到傍晚17點。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除了值守、測溫、登記,輪班休息的人還會幫助村委會助理核查更新隔離人員數據臺賬、電話提醒測溫、張貼宣傳海報橫幅等其他力所能及的事兒。春寒料峭,村口風又大,露天值守十分辛苦,但沒一個人叫苦叫累。“和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護、警務人員相比,這點辛苦真不算什麼,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阻擊戰!”大家異口同聲。

深度融入合力抗疫

每天工作結束,蔡寧和馮琰兩人作為組長都會召集組員開個例會,彙總當天工作情況和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向村支書反饋並提出改進建議。當天的工作數據,包括人員到崗情況、身體健康狀況,村口登記測溫的本村、外村、外省市人次、車次數量以及居家隔離人員更新動態等,都由組信息員詳細記錄備案,對重要事情記入大事記。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不僅如此,村裡有多少常住村民,實際有多少外來人口,回來了多少人,多少人在居家隔離,還有多少天隔離到期等,他們都如數家珍。為確保規範管理,工作組還制定並試行了防疫工作日常規範,明確工作任務、人員安排、崗位職責、應急處置、安全防護、信息報送、宣傳記錄等事項和制度。同時,密切關注中央、北京市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部署安排,並及時向村支書反饋,做好溝通、調整。“他們不挑活,還搶著幹,真是幫了大忙了!”說起新來的戰友馮琰他們幾位,漷縣鎮長陵營村黨支部書記湯國慶讚不絕口,豎起了大拇指。“長陵營村只有14個志願者,加上幾個村幹部,隨著返京人員的增多,防控壓力確實有點大,有了他們的支援,情況好多了,我們也更有信心了。”“勤琢磨,找活幹”成為下沉幹部的一種日常狀態。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除了做好日常防疫工作,他們還經常和村支書溝通交流,和村裡的志願者、村民拉家常,瞭解村風民情,思考如何發揮本職崗位優勢和資源為村裡做些事。在村民們眼裡,他們很快由陌生人變成了自己人。

“下”得了身“沉”得住心  市直機關幹部下沉通州增援村戰疫一線

從機關辦公室到最基層一線駐守,工作環境、任務、對象和強度都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也有著不小的差異,要在短期內做到無縫銜接,難度著實不小。對此,他們告訴記者:“在這個全民參與防疫的特殊關鍵時期,只有分工不同,沒有其他不同,集結號一吹響,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我們離開熟悉的本職崗位下沉到村裡,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和磨練。一定會沉下心來,紮下根來,向基層同志學習,向群眾學習,邊學邊練,迎接各種挑戰,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保一方村域平安。”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