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校/捕風者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

我們在網絡上,也許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美國的”政治正確“,其實,這種極端的保護,恰恰反應了美國短短兩百年的歷史上,是有多麼

忌諱這段曾經的黑人奴役史,而這段歷史中,裡面又隱藏著伴隨著美國成長的族群撕裂。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1852年出版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籲天錄)封面

哪怕沒有聽過”政治正確“,我們也都會記得1964年,那個馬丁·路德金舉世聞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而他們要的,僅僅是和其他人一樣的平等。這可是在1964年,不是在1764年。可想而知,黑人在美國的族群隔閡十分巨大,更別提曾經被奴役的歷史傷疤

那麼肯定有人會想問,曾經的非裔美國人受盡了屈辱和白眼,難道就沒有打算回到非洲,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上當家作主嗎?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當然有,這個在非洲的”小美國“,叫利比里亞。

非裔美國人的起源——貪婪的三角貿易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黑人並非是北美洲的原住民,真正的原住民是如今數量在美國已經不多的印第安人;美國的黑人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時代

當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開始在美洲大陸進行殖民統治,後來緊接著是英國、法國和荷蘭。但因為天花、瘧疾等歐洲人聞所未聞的熱帶疾病而大量死去;但銀礦開發和種植熱帶作物卻又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歐洲殖民者只好大量奴役當地的印第安居民從事生產,但糟糕的工作條件導致的死亡、逃跑種種原因,讓勞動力仍然極其緊缺。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在非洲土著部落購買黑奴的歐洲殖民者

歐洲殖民者後來發現黑人對瘧疾等疾病有極強的免疫力,體力十分強壯外又容易以奴隸法條和宗教控制,開始使用黑人當勞動力。一方面是美洲旺盛的勞動力需求,一方面是非洲廉價而龐大的人力資源,雙方一拍即合,非洲人民的悲慘命運也就此展開。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被綁上販奴船的戰俘,他們尚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

當時在英國做一名正正經經的商人,天天跑貨吆喝、累死累活,刨去成本一年不過淨利潤40英鎊。然而,在西非的黃金海岸,一名身強力壯的黑人最高價也就2-3鎊,當這些黑奴被販賣到急需勞動力的西印度群島時,售價能高達整整23.8英鎊。算筆糊塗賬,一艘黑奴船少則數十人,多則百餘人,這樣的生意,

無本萬利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更令人驚奇的是,歐洲黑奴販子獲取黑奴的手段不是靠自己去抓,恰恰相反,絕大多是靠當地土著酋長和國王互相戰爭後獲取對方的戰俘,本地的酋長賣給歐洲黑奴販子俘虜後,獲得一定的金錢和槍支——以便發動下一次部落戰爭。西非的幾大王國:阿散蒂、馬裡、達荷美、奧約幾乎都是靠奴隸貿易發展壯大的。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雖然英國帶來的奴隸制早在1776年《獨立宣言》中被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承認,但畢竟這種不人道的制度讓人深惡痛絕,許多渴望自由的黑人和有道德有良知的白人都希望幫助黑人解放。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獨立宣言的簽署中,”天賦人權”和蓄奴制不衝突,也是人類迷惑行為之一

解放奴隸制的初步嘗試——艱難的歸”鄉“之旅

於是在1816年,一名叫保羅·庫菲的黑人展開了他的計劃,他父親曾經十歲時從非洲的阿散蒂被擄掠至馬薩諸塞州,後來成功贖得自由身,並和當地的印第安女子通婚,生下了保羅。

保羅曾在自己的貨船上目睹了那些被擄來美國的可憐黑奴,這更讓他堅定了解放同胞的決心。但怎麼解放?留在美國,那就只有徹底粉碎奴隸制度。並不現實。沒有白人的支持,僅佔總人口近7%的黑人暴動,只會成為少數派和眾矢之的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保羅·庫菲,他第一個提出美國黑人“自由家園”的概念

那麼就只有最後一種辦法——重返非洲,開拓一個屬於黑人的自由家園。但同情只是簡單的道德力量,如果沒有經濟、政治因素在背後作為推手,任何一種簡單的道德計劃都只能是空談。

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的讚許;畢竟,把一些桀驁不馴的黑奴送回非洲,既能賺取國際的道德美名,也沒有在國內管控這些隨時可能反抗的黑奴的風險,何樂而不為?

1816年,保羅帶領著38名自由黑人先來到塞拉利昂的弗里敦港獲取補給和淡水,再接著從陸地南下開拓資源豐富的穀物海岸(也就是今天的利比里亞,也稱胡椒海岸),但中間遭遇了資金短缺、疾病爆發等困難,最終,就連1817年保羅本人也在非洲染病逝世,但無疑這個舉動為渴望自由平等的非裔美國人提供了一條道路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利比里亞的國徽,裡面這艘船便象徵著當時保羅帶領的帆船”伊麗莎白號“

也是在保羅起航的同年,幾位奴隸主在新澤西創建了美國殖民協會(American Colonization Society),1820年,殖民協會終於籌集齊了遠航至非洲的款項,小帆船“伊麗莎白號”載滿了86名渴望自由和平等的美國黑人,從紐約港揚帆起航,重循著保羅的足跡踏向一條歸鄉之旅,最終在西非的胡椒海岸(Pepper Coast)梅蘇拉多灣(Mersurado Bay)的一塊小島上建立起自己的小小殖民地,並將之稱為“不屈島”(Perseverance Island)。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今天的不屈島,已經成為蒙羅維亞的富人區住宅之一

但是似乎本地人和他們的差距跨越了同種膚色的的聯繫。本地人不僅和他們語言不通,更重要的是,土地和財富是有限的。奴隸主組建的殖民協會可不是慈善機構,他們也迫切需要當地有價值的香料和適宜種植高價值經濟作物的土地作為回報

1821年,美國殖民協會又出了一名老海軍中將羅伯特·斯托克頓(Robert ·Stockton),帶領著殖民協會的264名黑人,坐在一艘“鸚鵡螺”號上啟程。這位脾氣暴躁的老海軍中將可不甘心只住在潮溼炎熱的小海島上。他用手槍頂在當地土著酋長的頭上,威逼他做了一筆虧本的生意:以菸草、朗姆酒、破爛槍支、鏡子和衣物等(價值300美元)為代價換取了近11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這塊土地,就是今天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的前身。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海軍中將羅伯特·斯托克頓(Robert ·Stockton)

美國殖民協會的成功鼓舞了許多有良知,更多是想擺脫道德譴責的奴隸主。甚至有些奴隸主和黑奴生下混血兒,也會捎上一筆錢將其送往穀物海岸。1817年至1867年,在這整整50年間,在美國殖民協會的組織和幫助下,共有約1萬3千名黑人橫越大西洋,重新回到他們祖先生活的土地。

不出意外的是,這些非裔美國人堅持他們的基督教信仰,也堅持他們講非裔美國人的英語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更堅持來這裡用槍炮獲取“本該屬於他們”的土地,在當地土著看來,這些人不是同胞,更像是是黑皮白心的黑人殖民者罷了。

既然如此,當地土著部落也就不可能停止對這些屠殺起本地土著毫不心慈手軟的殖民者的反抗。當地土著部落的一支,巴薩(Bassa)部落就攻佔了殖民者的城鎮,並進行了摧毀和屠殺。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殖民者為了守護殖民城鎮和他們同種膚色的“兄弟”作戰


這件事情爆發之後,各個分散的殖民地城鎮聯合在了一起,並在1838年宣佈獨立,聯合在一起,這些非裔美國人取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將這塊土地稱為利比里亞(Commonwealth ofLiberia),但這時候,利比里亞還在名義上屬於美國的殖民地,而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聯邦。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利比里亞只是一個小小的新生聯邦,其存在完全是依託於美國的現實利益,如果當解放黑人的名譽利益小於現實利益時,自然利比里亞便會被美國丟到一邊。

奴隸制的真正解決——棄若敝屣的利比里亞

美國人1793年發明扎棉機後,處理易於在高地生長的短纖維棉花變得更加經濟。這種發明是棉花工業的革命,使得棉花單日產量增加了50倍。而種植園經濟的主要來源,便是棉花和菸草。結果,南方腹地棉花種植的爆炸性增長,極大地增加了奴隸勞工的需求。解放黑人的活動在南方大幅減少了。在1812年戰爭末期,全美只生產了不到300,000捆棉花。到了1820年,數量增加到600,000捆,到了1850年達到4,000,000捆。農業派想利用蓄奴制來留住黑人勞動力,自然形成了南方的利益團體代表。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在白人奴隸主的棉花種植園辛苦勞作的黑人奴隸們

另一方面,美國北方各州磅礴興起的工業革命也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生產更多的工業品出口,工業派也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於是利用解放黑奴制來爭奪黑人勞動力。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鍍金時代(Gilded Age),是美國的財富突飛猛進的時期,處於美國曆史中南北戰爭和進步時代之間,大量的重工業,包括鐵路,工廠,採礦,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工業派和農業派這兩大勢力都爭奪精壯的勞動力,但也都不能忍受勞動力流出,再加上美國到非洲的船費高昂不下,非洲那點經濟作物也不夠美國塞牙縫的,一時間美國殖民協會受到沉重打擊

後來的1861年南北戰爭,引爆的關鍵就是北方工業派和南方農業派的核心:關稅。工業派需要高關稅保護尚不成熟的工業體系,農業派需要低關稅出口更多的棉花和菸草,最終林肯代表的北方工業派獲勝,但實際黑人的處境也並沒有太大改變,只不過由更好聽的佃農和工人代替了奴隸,可以說是換了個地方打工,唯一的不同是,更少的非洲裔美國人來到利比里亞了。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南北戰爭的爆發,最終以林肯代表的工業派北方諸州獲勝

風暴前夕的利比里亞就早已經被丟在一旁,利比里亞也被迫提前脫離美國的襁褓。

在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亞就仿照美國獨立召開了”利比里亞制憲會議“,十一位來自各個殖民地的簽署了利比里亞的獨立宣言,宣佈成立利比里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beria)。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左為利比里亞國旗,右為美國國旗,兩者像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而正是因為它的憲法、旗幟、政府結構都照搬美國,同時也按照美國內戰前時期種植園風格建造他們的住宅,語言繼續夾雜使用非裔美國人白話英語,利比里亞人可以十分輕鬆的融入美國的非裔美國人社區。在今天,在所有移民美國的非洲國家公民中,利比里亞公民仍然擁有最高的護照通過率和最長的延期率。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甚至在國內有人高價移民到利比里亞,再利用利比里亞高護照通過率來移民到美國

解不開的結——美國和利比里亞的魔咒

但利比里亞的土著裔和美國裔的糾紛一直不斷,儘管膚色相同,他們卻延續了伴隨著美國的魔咒——種族歧視和階級鴻溝,佔比5%的美國裔黑人一直壟斷著政治和財富,終於在1980年爆發了利比里亞內戰,整個利比里亞又陷於戰爭的硝煙之中,許多的曾經移民過來的利比里亞非裔美國人又紛紛

逃回了美國。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美國裔黑人總統的奢靡生活在貧窮的利比里亞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直至21世紀初,利比里亞已墮落為全球第三貧困的國家,85%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至今仍然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常駐國。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的中國維和士兵

”小美利堅“有難,美利堅也確實慷慨解囊。許多普通利比里亞人向美國尋求幫助,美國的非裔社團對這些利比里亞人加以重視。在2007年,黑人娛樂電視臺(BET)創立者羅伯特·約翰遜呼籲“非裔美國人幫助利比里亞,就像猶太裔美國人幫助以色列一樣自然。”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黑人娛樂電視臺(BET)創立者羅伯特·約翰遜呼籲非裔美國人向利比里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利比里亞希望美國為重建工程提供”最強大的支持“,美國也確實提供了支持。2007年,美國國務卿賴斯宣佈,美國國務院將取消利比里亞的所有債務。甚至,直到2003年利比里亞內戰結束後,美國仍提供7.5億美元以援助利比里亞社會的重建和發展,另提供給聯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UNMIL)超過7.5億美元資助,還計劃在2008年財政年度通過UNMIL提供3.42億美元的雙向援助。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07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宣佈免除利比里亞的債務

但,我們不禁懷疑,利比里亞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錢,還是延續了100多年,無關膚色的歧視和壓迫?

利比里亞歷史 . 美國殖民協會 . 第一次利比里亞內戰中 . 維基百科

有什麼關於各國國旗國歌國徽的冷知識?. 知乎回答

劍橋近代史 :利比里亞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那些受盡欺負的美國黑人,早就跑回非洲建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