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支付寶變了,3月10日下午,在2020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上,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宣佈,打造支付寶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聚焦服務業數字化。伴隨著新的平臺定位,支付寶App將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

此消息立刻引發了網友、媒體的快速關注,我們知道,騰訊因為自身平臺社交屬性的優勢,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往往是入股參投模式。而阿里由於電商模式需要往外汲取流量,往往採取控股收購模式。當支付寶轉換為數字生活平臺時,是不是意味著阿里將近些年來流量整合了,依託支付寶打造流量閉環。如果要是這樣,阿里騰訊的商業競爭將進入下一場。

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支付寶變心了發佈會宣傳圖

1、為什麼支付寶“變心”了?

支付寶變了,但這其實並不是支付寶第一次變心,2003年10月,淘寶網首次推出支付服務,支付寶誕生了。早期支付寶的想法是傳統金融機構不願去滿足的用戶需求,我們來滿足。顯而易見,這是支付寶誕生之初迫於無奈的自我定位。

如何讓用戶網購,第一步當然是引導用戶進入網購平臺。電商平臺需要流量注入,而社交平臺自帶流量無疑是電商的最優解。2016年支付寶迎來新一代改版,支付寶添加社交及內容信息流功能,意圖是增加用戶使用頻次及時長。對此網友可能有些陌生,那麼第一代集五福模式網友印象深刻吧,這是支付寶在社交屬性方面的一次重大嘗試。但可惜的是,集五福的嘗試並不能扭轉用戶心中根深蒂固的支付服務屬性,反而是其後無意中推出了螞蟻森林推動了用戶黏性。當然,支付寶還是沒有扭轉其支付服務屬性。

第二次“變心”也就是此時了,不做社交,那就做生活服務做生態鏈,一條龍服務,讓用戶離不開產品所帶來的的便捷。而此時此刻,正是支付寶最好的時機。文章《阿里重整本地生活,支付寶憑什麼打頭陣》提到的兩個觀點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於支付寶本身而言,一個公認的事實是,支付寶早已不再是一個支付平臺。以支付為核心功能,使支付寶成為離錢最近的工具,因此用戶消費心智很強。而收錢碼、物聯網設備、掃碼點餐、店鋪體系、卡券、花唄等工具形成一個強聯結的消費上下游體系。於外部大環境而言,選擇此時重新佈局本地生活,除中國80%的服務業沒有被數字化,待開發市場廣闊外,更大原因是此次疫情使得中小商戶、個體戶營業陷於停滯,支付寶相關的疫期措施,既利於重新獲得商戶,又能增加用戶黏性。

疫情期間,送菜上門服務,習慣了便捷生活的人們會再次重返菜市場嗎?網友(用戶)的意見是十分重要的,縱使你無敵,但是我不用,你再無敵也無效。網友的想法就成為了已經加入/正在觀望本地商家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那麼網友是如何看的呢?

2、網友怎麼看待支付寶“變心”了?

騰訊阿里,一個與錢有關,一個與人有關。他們作為當代互聯網兩大流量巨頭,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網友的熱議。這次也絲毫不例外,支付寶“變心”之後,網絡輿情即時上升,瞬間達到頂峰。

在這其中,傳播人群有兩股,第一波是具有專業性質的商業類媒體,以@每日經濟新聞 、@新浪科技 、@新京報 為主,他們從商業角度向網友講述支付寶“變心”所帶來的影響。第二波傳播者則是以@喜脈洗脈 、@一隻學屌 等自媒體博主為主,他們較為貼近網友,以生活平臺、肥宅等詞闡述支付寶“變心”後對於網友的直接影響。

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人是視覺動物,無論是專業分析,還是肥宅交流,網友對於這些都不感興趣,網友第一時間聚焦於支付寶圖標的變化。他們認為支付寶此次升級後,圖標的顏色過於藍,不如以前的淺藍色好看,對此大規模的吐槽。“藍受”、“刺眼”、“土”、“醜”成為了眾多出現的詞彙。此外,對於改版之後的首頁生活服務,網友則是希望簡潔一些,太多圖標在一起,感官上覺的擠、亂。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業務開展,網友則表示期待。

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對於網友的意見,一直從善如流的支付寶官方沒有立即出來表態,畢竟數據收集也需要一段時間嘛。然而我們發現在12日,有關於#支付寶#的話題熱度突然上升,難道是支付寶變心了,網友隨著建議無效,也跟著變心了?

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支付寶變了,花唄還是要繼續還,但對於支付寶的“藍色”網友還是吐槽不斷,網友甚至還專門開了一個名為#支付寶可太藍了#板塊繼續吐槽,而趁著這股熱度,如@網易第五人格、@優秀界面設計 等遊戲、設計博主趁機蹭熱度搞事情,玩起了抽獎活動,助推之下,支付寶有關熱度在12日重新煥發新生。

3、支付寶數字生活服務如何運行

支付寶轉型為數字生活服務平臺之後如何運行,在未來是怎樣的一個發展模式呢?對於網友有什麼好處,難道僅僅只是可以讓網友吃喝玩樂嗎?

支付寶轉型“藍上加藍”,數字化生活服務平臺怎麼回事?

媒體現場拍照宣傳圖,真-吃喝玩樂

首先,支付寶“變心”後,網友能從中得到什麼便捷呢?除了吃喝玩樂。自媒體“三表龍門陣”文章《支付寶改版了,這回你還罵嗎?》提出兩個點。其一,繳納水電煤氣費用一個APP,點外賣用一個APP,看電影演出用一個APP,旅遊出行用一個APP,人們最終會放棄這種割裂的生活方式,減負是未來的趨勢。支付寶轉型滿足了民眾所需要的“一站式生活平臺”。其二,如果使用支付寶進行數字生活,那麼個人年度賬單會更完整、更具象,便於用戶調整下一年的支出方向。

如何運行讓商家獲利?根據支付寶螞蟻金服CEO胡曉明的說法為“好服務=好權益=好流量”模式,具體則為支付寶提出了面向商家的“DT數字時代經營轉型計劃”,商家通過積累交易筆數、小程序掃碼、券核銷等經營動作,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用於兌換支付寶平臺內的流量。這些流量又將帶來新的積分,只要商家能夠以優質的產品服務實現高轉化,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流量支持。即平臺投入流量激勵平臺合作伙伴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從而實現整個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

36氪文章《支付寶首頁迎來近年來最大改版,商家數字化轉型箭在弦上》對這次轉型表示很看好,文章寫道: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支付寶在用戶端的升級改造,讓用戶可以獲得更多定製化的服務;與此同時,商家也可以藉助支付寶將服務精準、高效地傳達給更多用戶。對於阿里自家的天貓、餓了麼等平臺而言,得益於大量數據模型的支撐,精準推送不難實現。但顯而易見的是,支付寶的開放服務不會止步於阿里系,如何將更多商家圈到支付寶的生態裡,正是支付寶這次升級轉換後所做的努力。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商業評論》總策劃忻榕教授對這次支付寶轉型計劃表示,服務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大量服務業還沒有互聯網化,沒有數字化。支付寶從金融工具到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能夠幫助線下商家尤其是服務業商家早日實現數字化轉型,這是一條值得鼓勵探索的道路。同時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臺也給消費者數字生活體驗提供更多便捷和選擇。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8299196 郵箱:[email protected] 負責人:張明)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識微科技 新浪微博:@識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