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一、“包产到户”使他滋生养鱼念头

  提起如何走上养鱼的道路,乔毅洋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没有什么文化,那个时候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钱去读书,现在的条件好了,家长都盼望着子女能多读书,有多一些文化。”

  他说:“我刚结婚不久,就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这个政策好啊,不用再搞集体吃大锅饭,我就分到了家里的一头猪、一辆自行车和集体分给的1.2亩地。”尽管穷,老乔却有了奔头。他想:如果把这1.2亩地拿来种粮食,收来的粮食只能吃上半年就又要向他人借粮食了,那个时候粮食才一两角钱一斤,而鱼肉却是3元钱左右一斤,也就是说一斤鱼肉可以买30斤粮食,那么一百斤鱼肉就可以买到3000斤粮食,倒不如把这1.2亩地用来养鱼。说干就干,老乔和他的妻子自己动手,把1.2亩地改造成为鱼塘。

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二、没有本钱,他从下河摸鱼卖起家。

  鱼塘是改造好了,鱼苗从哪里来?这又是困扰老乔的一个问题。为了筹钱,老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先下河沟摸鱼卖,等凑到了本钱再养鱼。“我从小就喜欢到河里去摸鱼,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兴趣了。”老乔开心地说,他是个摸鱼的能手,在河沟里看到的鱼,都不能逃出他的手掌心。“我一天至少可以摸到两三条鱼,就有7、8斤的重量,然后我就叫我的老婆拿去卖,我就又去摸鱼。”为了筹钱,在白马镇的大大小小的河沟里都能看到他摸鱼的身影。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老乔的妻子李群英提起和老乔一起创事业的那段日子,幸福地笑了:“有苦有甜!”为了帮助老乔卖鱼,李群英每天都会骑着分家分来的自行车骑上好几个小时到乐山市里和峨眉去卖鱼。虽然每次只有两三条鱼卖,但都会有20、30元的收入。李群英说,为了筹钱,他和老乔平时都会省吃俭用,她出去卖鱼的时候都会带上一点馒头,饿了就就着自己带着的一瓶水啃一口,就连她生第一个孩子坐月子那段时间都舍不得割一斤肉吃。“就这样,我们一分钱、两分钱、一角钱、二角钱好不容易攒上了800元钱。”

  三、艰难起步,他发现另有商机

  有了800元存款,心里踏实了很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老乔准备拿这些钱去投资养鱼的时候,仅六个月大的女儿却生病了,而女儿这一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从医院给女儿治病回来,我们就只剩下一块钱了。”

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四、老乔的梦又破灭了

  “没有了本钱,我想到去当时的井研大佛鱼塘去做事情,这样可以赚点钱来养家糊口。在成家之前,我经常去那里,看别人养鱼。那个鱼塘有10几亩吧,我就去那里做事,一来可以学经验,二也可以学技术。就在那里,我喜欢上了营销这个工作,因为我发现营销比养鱼赚钱。”就这样,对养鱼很有兴趣的老乔又转头学起了销售这个工作。而且干这个营销工作一干就是24年。“我就是在井研大佛帮他们搞销售,学会了很多的销售的诀窍。”在井研大佛干了一段时间,老乔就把挣来的钱拿来买了700多斤鱼,便是由于养鱼技术缺乏,这700多斤鱼基本死光。“我们又不得不借粮食来过日子。”

  五、面对失败,老乔又该如何选择?放弃还是坚持?

  “继续干下去,我一边在井研大佛鱼塘从事营销,一边照料家里的鱼塘。我没有什么知识,但我在井研大佛鱼塘学到了经验,我就用这些经验来养鱼。”

  六、功夫不负有心人,养鱼梦终成现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他养的鱼亩产500公斤,赚回了“第一桶金”,于是他大胆承包了100多亩水库来扩大养殖规模,家里的人手不够了,他还雇了几个人来帮他养鱼。就这样,他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周围的相邻也来向他讨取致富经。

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在他的带领下,60多户乡邻干起养鱼这一行。而他自己的鱼塘每亩产量也从800公斤上升到1000多公斤。为了开辟市场,乔毅洋把白马的鱼运到成都市场,这种无污染的丘陵淡水鱼深受消费者欢迎,商贩们纷纷向他订货。

  养鱼的人多了,鱼的产量自然增大,而鱼的价格也逐渐减少。本来以为可以带动相邻们走了致富的道路,却没曾想,大量的鱼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如何打开销路?是困扰老乔一个大问题。

  七、打开销路 难忘九死一生

  为了考察四川周围省市的市场需求,他带着老婆一起出去了解销路。凭着老乔以前从事销售的时候发展的关系链,他得知云南、贵州的人很喜欢吃淡水鱼,需求量也很大,于是又和老婆一起去寻找销路。

  “我们第一次去云南考察的情景现在都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坐的是长途汽车,我们坐的汽车的坐位上很多跳蚤,咬得我都受不了了,但是我看他,像一点事没得一样。云南那个天好热哦,我们一去,很早就出来考察,寻问需求量,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回旅馆睡觉,好累哟,他受得了。”李群英告诉笔者。就这样,老乔一步一步地打开了销路。“我们的相邻现在是不愁销路问题,他们的鱼一到收获的时候,我们就雇车,然后运到贵州、云南、重庆那些地方。”

  2003年是老乔一家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年。为了把鱼送到云南,老乔那一次是亲自出马,经过一天多的行程以后,司机犯困了,开着大货车的同时睡着了!而老乔就在司机的旁边,老乔也熬不住了,也睡着了。只听“嘭”的一声,大货车撞在了悬崖上的一颗大树上,当时锅口般大小的树被撞断,大货车对直翻在了10米下的大河里,老乔顺着打开的窗也掉在了河里。万幸的是,河里的水并不深,醒来以后,老乔只觉得全身疼痛厉害,自己全身是血,老乔咬着牙,朝司机划去,司机已是血肉模糊,他叫了叫司机,司机没有回答……

  老乔托着疼痛的身体,划到河边上,用自己最后一点力气叫“救命……救命啊……”路过的人发现了他们,然后报了110,老乔才得于一救。

  当时,老乔的大女儿刚在读大专,而小儿子也正在读幼儿园,既要伺弄鱼塘又要照顾孩子的李群英接到亲戚的电话后,腿立刻就软了,当时就从楼梯滚了下来……

  “我的心揪着痛,当时我就以为老乔离开我们了,心里想着啊就是为了打开销路东奔西跑,才让我们老乔送了命。就想马上赶过去看看,结果他们开车的把我直接送到火葬厂,我又瘫软了。直到看到我们亲戚,他才告诉我说老乔在医院。”来到医院,看到血肉模糊的老乔,得知老乔有7根肋骨断了,李群英又是一阵心疼。“经过几个月住院才好啊,真的不容易,真的是九死一生。”

  八、致富不忘乡邻,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有了自己的鱼塘,也能打开销路,眼见着周围的人都养鱼了,每次都要从别的地方买饲料回来,很不方便,老乔又想到办个饲料厂。

  “2007年,我开始办的饲料厂,我们每天都会有到少20吨的饲料销售出去。”老乔告诉笔者,他一年仅销售饲料就能卖上1000多万的毛利,还有自己的1000多亩鱼塘也能赚300多万的毛利,两项加起来毛利一两千万。自己致富的同时,他希望家乡的人都能致富。

  一些乡亲想干但缺资金,乔毅洋先后将400多万元的资金借给楼子村黄河、万井村周德金等100多户农户,让他们也尝到养鱼致富的“甜头”。每年,他都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3至5期,免费组织养鱼户学习。自己掏钱请技术员上门为养鱼户查治鱼病,释疑解难。

从800百元到千万利润,老乔九死一生,终于开辟一条养鱼致富路

  当老乔聊得起劲的时候,他的两个相邻来找他。准备向他的相邻了解他们如何评价乔毅洋的时候,他们因为忙没有来得及详细地说,他仅说乔毅洋真的是个大好人,周围的人要修鱼塘,是乔毅洋借钱让他们修,并告诉他们,有钱的时候再还,他们平时来买饲料也不用出现钱,相当于是不用本钱来养鱼,本钱全是老乔帮他们垫付,赚了钱了,有了利润再还。

  在他的带动下,白马镇渔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有养殖户近800户,分布在市中区、井研县、峨眉山市、夹江县、荣县等区县,养殖水面近2万亩。

  对于自己现在的成绩,乔毅洋并不满足,“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把我们的饲料厂壮大起来,今后还想要培养一批生产饲料的专业人员,打出自己的饲料品牌。”

  养鱼一点通:以鱼养鱼就是把不同的鱼混养在一起,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以达到高产目的。

  鲤鱼、鲫鱼它们是水底“清洁工”,栖息在水底并摄食底部的残饵和腐殖质,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能大大减轻池底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净化水质,减少鱼病发生。

  鳜鱼、乌鳢、加州鲈它们是水体中的“除杂先锋”。其性情凶猛,能大量摄食野杂鱼、小虾等,适当套养三者之一,既可控制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又可利用天然动物饵料增加产鱼量。

  白鲢它被称为水体“过滤器”。适当套养白鲢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调节水质。同时,白鲢还是鱼缺氧浮头的“预报员”,当白鲢出现浮头时,说明水体已开始缺氧,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草鱼、鳊鱼、团头鲂它们被称为水中“卫生员”。当水体中的水生植物过多时,可适当套养草鱼、鳊鱼和团头鲂,既可净化养殖环境,又可利用天然饵料增加鱼产量。团头鲂还吃草鱼吃剩的碎草屑,鳊鱼还喜食水中的藻类。

  罗非鱼它被称为鱼类“灭虫能手”“警卫员”。它既食水中植物,又食各种有机碎屑、藻类和水生昆虫,既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又可调节水质。罗非鱼常在水底挖巢,可以改善底质。同时,罗非鱼喜食水中的鱼虱、锚头鳋等,能减少鱼病危害。此外,因罗非鱼容易受惊,它在水中来回穿棱游动可防止水老鼠偷食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