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家長們可別被忽悠了

家裡有了孩子後,老人們有了更多聊天的話題,家庭的中心變成了孩子。孩子父母上班後,孩子大都是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們白天的時候喜歡推著孩子在小區裡面遛彎。看到相熟的其他老頭老太太,經常坐在一塊聊天,誰家孩子得了第一名,誰家孩子又犯錯誤了。

看到粉嫩嫩的小寶貝,他們都十分感興趣。而對於老人們,最在乎的就是孩子將來是否聰明。他們總有一些奇怪的說法,認為孩子走路早,就意味著小傢伙將來絕對智商高。孩子學會走路早或者晚,真的暗示了"智商"高低?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朋友平常上班比較忙,白天孩子都是老人在照顧。晚上回去後,孩子和父母睡。朋友下班剛一到家,就看到婆婆拉個臉坐在沙發上。

問老人怎麼了,老太太說:"今天樓下的劉阿姨說她家孫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笑話咱們家寶貝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走路,說咱們家孩子將來不聰明。"在婆婆的思想中,走路早的孩子,將來絕對智商高。可這真的是這樣的麼?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許多小孩子,從小就成為了父母之間攀比的"籌碼"。家長們之間攀比孩子的身高、成績;等孩子成年後,又互相攀比孩子之間的工作。就是因為每個家長都想成為被別人羨慕的人,就連孩子走路早晚,都被說成是智商問題。還有的老人,認為說話早的孩子,將來更優秀。

其實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和智商完全沒有關係,最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

第1、 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

學會走路的前提,就是要肢體之間互相協調,從而使腿部的力量足以支撐上半身的重量。有一部分人,因為先天肢體協調力比較弱,因此學會走路會相較於其他孩子晚很多。

這並不代表孩子的智商就比別的孩子低,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第2、 腿部肌肉是否有力量

學會走路之前,必然得先學會爬行,而爬行的先決條件,就是腿部要有力量。當身體營養充足,腿部力量能夠支撐住身體時,孩子就會逐漸的適應站立,最終學會走路。

有的孩子因為四肢發育的比較早,因此可以快速的學會走路;有的孩子因為腿部肌肉力量缺失,會導致無法過早的站立。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第3、 孩子的性格

有喜歡運動的寶寶,他們在沒學會走路前,就經常的在床上爬來爬去。再加上家長們會經常扶著孩子走路,會鍛鍊他們腿部肌肉的記憶力,會更容易讓孩子學會走路。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他們擔心自己站不穩,因此走路比較晚點。

很多父母會在自己的心中,給孩子定義一個時間段,讓他必須在該時間內學會走路,其實不如順其自然。孩子總是會學會走路的,不要把自己的心態弄得過於急躁。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絕大多數孩子是會在一週歲左右學會走路,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一定是這樣。畢竟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不同,都是會有所差異的。如果超過18個月大,孩子仍然沒有走路的跡象,這時候就很嚴重了。還是帶孩子去醫院,讓醫生看下具體的原因。

如果在正常的走路時間範圍內,孩子學會走路,這個時間段內走路的早晚是一樣的。過早學會走路,其中存在著很大的危害。很容易導致孩子變成"o形腿",使孩子的骨頭關節受到損傷。

可以偶爾給孩子做一些鍛鍊腿部肌肉的動作,讓孩子逐漸的適應一些運動。大人平躺在床上,腿部彎曲,把孩子放到大人腿上,家長活動自己的雙腿,搖晃著活動。能夠有效的鍛鍊孩子的肌肉。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不要過分關注孩子走路早晚的問題,基本上他們都能夠在一週歲左右時,學會走路。家長們可以經常在床上和孩子做遊戲,把孩子放在床的另一邊,大人們在這邊給孩子揮手。

讓孩子慢慢地爬過來,這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腿部肌肉。

經常雙手扶著孩子走路,讓他們學會適應站立行走。而不是隻想著和別人家孩子攀比,擔心走路早晚會影響孩子智商。各位家長們,你們家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會走路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