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还要给别人打工?

既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还要给别人打工?

你以为的投资决策过程VS真实的投资决策过程

专业投资是一项分工高度细化的工作流程,我们所见的是最后有决定性质的环节,而在到达这一环节前要做的前期工作非常多,但这些工作恰恰是非从业人员所容易忽略的。

平常我们所说的“投资决策”,和专业投资从业人员说的“投资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虽然说投资决策通常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事,但是达成决策之前的研究工作却需要大家的帮忙。下面,让我们来模拟一下一个单打独斗的投资牛人是如何做研究的。

专业投资人在买入一只股票时,要做到对这只股票背后的公司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对公司的基本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不仅包括IPO、增发、财报、并购以及重组等突发信息,还要了解这家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年报中透露的公司经营情况。即使是简单了解一下这些信息,也至少需要一个人半天的时间。

专业投资人和普通投资人之间最大区别之一可能是有没有股票池,也就是分散投资意识的有无。一只基金的股票池中少则有几十,多则能达到上百。按照30只股票来算,不太深入的了解恐怕就要花半个月。要是遇到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姜诚这样,要求对每一个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至少要列出100个以上问题并一一回答的,单打独斗的状态去建立一个股票池就更得花心思花时间了。

对于股票池里面的股票,除了看报告,还要到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掌握一手信息。如果算上路上花费的时间,调研30家公司怎么说也要花掉30天时间。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只有30只股票的股票池至少需要一个人一个半月的时间,如果期间遇到过年放假,那就做好两个月才能建立一个股票池的准备吧。而在这两个月间,宏观和行业基本面的数据很可发生巨大的变化,早期的研究结论可能又出现了反转,又要重新开始以上过程。


但如果背后有一支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的话,效率就会高得多。拿小编所在的中泰资管来说,虽然截止目前我们只发行了一只产品,但拥有一支15人的公募基金投研团队,假设我们延用之前所说的建仓流程,原本一个人一两个月的工作由十几个人分工合作来完成,不仅效率要高得多,质量也更有保证。现实中,我们的投研团队每年走访国内几百家上市公司,实地、电话调研上千次。研究团队的集体工作才能帮助基金经理更深入地洞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再结合市场行情和宏观数据,为投资者筛选和构建优秀的投资组合。


又怎么解释那么多人奔私?

也有人会说,好的机构确实可以带来很多优势,但是市场上还是有很多基金经理奔私啊~

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你所理解的众多奔私报道也只是事实的局部。大多数的新闻报道对变动性题材情有独钟,如果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始终稳定地在东家打工干活,媒体大概率并不会报道他的工作情况;相反,变动了、奔私了反而被报道了。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好多人奔私的新闻,但其实按照我们开头的统计,2010年以来的大多数一哥一姐都选择留守公募基金行业。

另外,就像厨师只会做菜不一定会买菜一样,基金经理也不一定会了解经营公司所需要处理的细枝末节的琐事。小编认识的很多基金经理,尽管有不少私募机构抛出橄榄枝,但他们宁愿留在公募行业里,因为在公募行业基金经理可以只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情,一个内部分工完善的基金管理平台有时才是一些优秀基金经理持续发光发热的宝地。

总结一下,投资基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大多数投资能力极强的基金经理,也需要他的伙伴们为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所以,优秀基金经理和优秀基金管理平台双剑合璧,才更有机会打造既被市场认可、又被投资者认可的好产品。

这,正是本文标题问题的回答~



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14日中泰证券资管微信号,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