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為何勤勞卻不富裕?

關於中國人民,很多外國人的評價都是勤勞勇敢,可就是這個勤勞的群體為什麼沒有創造出與之相匹配的財富呢?

中國人民為何勤勞卻不富裕?


關於這個問題,陳志武先生在他的書中進行了論述。


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產業結構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在國家黨政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勤奮努力下,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全球化工業體系的發展仍然給中國帶來了雙面的影響。


雖然全球的工業化發展在客觀上有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也在相當程度上把中國置於大多數產業的下游,低技術,低利潤,低附加值的產業。


這讓很多中國產業工人為發達國家辛苦工作之後,只能取得微薄的收入。


而傳統發達國家則把持著上游的研發設計等高技術,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產業,通過低廉的人力成本,享受著高額的利潤。


中國的很多勞動人民時至今日累死累活的工作,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中國人民為何勤勞卻不富裕?


另外,儘管中國地大物博,但傳統的金錢觀和財富觀限制了中國人民的進一步發展。


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人民掙到了錢不會想辦法將其轉化投入到新的社會再生產環節,而是不斷地擴大農業的規模。


這種循環模式或許在古代是合理的,但於今日而言無疑是落後的


現代社會的財富應該是源於理性化的制度機制和金融創新。


很多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也可以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就是因為他們自由的經濟制度。


美國的自然資源雖然也不薄,但它在這些年則選擇要麼放棄對一些自然資源的開採、要麼通過證券化(包括股權化)把這些天賦資源變“活”。


這裡關鍵的制度機制是為了保護這種契約和交易自由、促進這種權利的發揮。


一旦民間可以自由地交易物品和產權,可以自由地證券他,那麼“死”資源就可變“活”了。


按經濟學家的話說,這樣才有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按老百姓的話說,這樣才可“用錢生錢”。


中國人民為何勤勞卻不富裕?


除此之外,關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均資源分配不均衡,國家市場管理方式,國內市場內需動力不足等等問題都是導致中國人民勤勞卻不富裕的原因。


而近年來我國在經濟方面的不斷改革也正是對於此種現象的認識和轉變,勤勞的人民加上智慧的頭腦,相信我們中國人民應該很快就可以擺脫勤勞而不富有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