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天天三件事,大事、奇事、趣事(3.11)

1、十位权威专家把脉疫后中国经济走向。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苗头,重回依赖房地产的老路会断送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金融增加流动性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策,如何有效传导给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性课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质上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体现,要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头等大事

2、油价暴跌将终结美元霸权。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石油需求下降——“欧佩克+”减产协议的终止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重创了美国和世界市场,令交易商陷入恐慌性抛售模式。持续的市场混乱肯定会对石油业造成沉重打击,但其影响可能远远超出该行业。油价下跌很可能是短暂的,因为整个美国债务泡沫的破灭和美元的暴跌将使石油和其他农矿产品的价格反弹。

3、企业吐槽“好政策银行为啥不执行?” 基层银行道出难言之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稳渡过难关,监管部门密集部署,要求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加大信贷支持,不抽贷、不断贷,并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好政策为何难执行?

没有一家银行眼睁睁的把钱打水漂。有些企业资信较差,担保抵押无法有效落实,第一还款来源明显不足,达不到基本的信贷要求,在疫情前后均不属于可贷主体。每笔贷款的各个环节都有责任,对于明显还款能力不足的企业,银行人员自然不会轻易去碰。

规则和考核体系不变,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银行总行对基层的权限限制和年度考核没有随疫情调整。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基层银行面对政策“不能干”“不敢干”。在中央的信贷政策落实过程中,很多时候总行只是将权限转到省行,对于基层银行来讲,并没有落实政策的权限和可能性,也就无法产生政策的“真落地”。基层银行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如果疫情之后,贷款形成了不良,客户经理和行长都害怕遭到“上面“的”秋后算账“。

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应打破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要破解银行与企业、个人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应该打破各政府部门“信息孤岛”,整合政府部门信息,推动互联网公司开放数据,抓紧搭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直接提供银行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