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稱新冠肺炎疫情具備“大流行”特徵

當地時間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新聞發佈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已具備“大流行”特徵。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對疫情傳播的範圍和嚴重程度、對疫情應對不足深感憂慮,“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大流行”原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世衛組織將流感分為6級,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義是某種流感病毒在疫情發源地以外的至少一個國家發生了社區層面的暴發,表明病毒正在跨國蔓延。目前,世衛組織已不再使用上述6級分類評估流感等傳染病,“大流行”並非嚴格的定義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彈性。

譚德塞解釋了世衛組織作出此判斷的依據。他說,過去兩週,中國之外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加了13倍。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11日17時),114個國家共報告了超過11.8萬例確診病例,4292人死亡。預計未來幾天甚至幾周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死亡病例數還將進一步上升,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數量會進一步增加。

此外,一些國家存在能力欠缺、資源不足、決心不足等問題,導致防控力度遠遠不夠。世衛組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公共衛生危機,也會波及所有方面,各國必須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少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

世衛組織強調,“大流行”這一描述並不意味著當前疫情已經失控。恰恰相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第一個可以得到控制的“大流行”。譚德塞說,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並沒有改變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威脅的判斷和應對策略,各國應當避免濫用、誤用這一概念,否則會導致不合理的恐懼。

譚德塞敦促只有少量病例的國家加強排查、檢測、治療、隔離、追蹤以及動員民眾,防止出現聚集性感染和社區傳播。對已出現社區傳播或大範圍聚集性感染的國家,同樣可以扭轉疫情蔓延趨勢。“多個國家的事例證明疫情可以得到遏制。”譚德塞表示,“團結起來,做正確的事情,保持鎮定,保護全世界的人民,我們可以做到。”

世衛組織再次感謝中國、韓國、伊朗、意大利採取的有力措施,認為這對全球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表示,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例子證明,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是可能的。當前抗擊疫情已經有了很多經驗和好的做法,各國政府應該正確看待防控成本,出臺綜合性措施,採取堅決行動。

(原標題:世衛組織稱新冠肺炎疫情具備“大流行”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