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素材」放管服改革案例

“最多跑一次”,樹立高標杆

   姜 贇

  日前,在浙江某縣政府,筆者看到整面牆上掛著項目投資開工審批圖,密密麻麻的圖表讓人看到深化改革的緊迫性。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省裡要求將審批項目壓減到100項,但結合縣裡實際,梳理發現還有壓減空間,這也是縣裡下一步攻堅的重點。正是這種主動加壓的精神,浙江各地將“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向深入。

  近年來,浙江“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順,“一次辦成”實現率達到87.9%,群眾滿意度評價高達94.7%。這項改革切口小、受益面大,惠及在浙江工作生活的每一個人、每一戶家庭、每一家企業;“最多跑一次”倒逼部門放下“小算盤”、連成“一張網”,推動群眾從“找部門”向“找政府”轉變。這背後,離不開政府服務理念的提升,也離不開效能建設行動的支撐。

  “最多跑一次”曾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浙江經驗也因此成為全國標杆。然而,面向未來,還需政府部門實時掌握“跑一次”過程中的新堵點、新難點,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有質量,鞏固企業減負增活力、百姓辦事省心力的良好局面。


   審批不見面,服務在身邊

   彭 飛

  下載手機APP、註冊後填寫申請信息、進行電子簽名,簡單幾步操作、短短半個小時,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已辦理完畢,申請者可直接下載。近日,江蘇省“個體工商戶登記手機通”上線,讓前來登記的市民直呼“沒想到”。

  老百姓辦事越簡單,政府部門推進改革、優化服務就越是要經歷些“麻煩”。江蘇省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力爭實現“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的辦事效果。這不僅需要理順各辦事機構工作流程、明確對接方式、打通網絡數據資源,還必須提升服務意識、激勵責任擔當、形成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沒有快刀斬亂麻的果敢,沒有抓鐵有痕的力度,沒有抽絲剝繭的耐心,很難獲得這樣的改革實效。

  最好的審批服務,就在於老百姓似乎感覺不到服務,卻被服務得很好;相關部門沒怎麼幹預,卻已把依法應當審核的信息處理完成。

雖未見面,卻在身邊。優質而高效的公共服務,常常會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當好“店小二”,發力全流程

   張 凡

  在全市範圍內對329項事項實施當場辦結2000餘萬件,2013年以來取消調整行政審批等1941項,建成貫通23個口岸和貿易監管部門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翻開上海市“放管服”改革的答卷,一個個數字格外亮眼。

  從試點“證照分離”到推進“三個一批”改革,從打造開放便利的投資環境到以“互聯網+”技術實施智能化監管,上海市立志當好服務發展的“店小二”。如今,上海集聚超過8萬家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生產總值佔到總量的1/4,每個工作日平均新受理企業1000多家……對企業強烈的吸引力,不斷迸發的市場活力,正是良好營商環境的生動註腳,更離不開為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全流程發力。

  

上海市是創新發展先行者,在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方面也是寶貴的試驗田。進一步推廣上海的經驗,不僅要推廣那些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還要推廣那種“更精準、更貼心”的服務意識,理念與行動雙重抵達,才能讓辦事創業更容易,讓人民群眾更滿意。


服務多“跑位”,辦事不受累

呂曉勳

  權籍調查,由16個工作日縮短至平均15分鐘內可領取;原來得花半天工夫的不動產證登記,不到一小時就能辦完……對於很多武漢市民來說,窗口部門的服務不斷提速,可能是近幾年辦事時的共同感受。

  時限變短,辦事質量卻沒有下降,反而日益提高。近年來,武漢全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距離更近、環節更少、時間更短。數據顯示,僅市級審批服務辦理時限,平均每一事項就壓縮了10.6天。而且在減窗口、簡環節的同時,還能不斷提升服務效率。事實證明,只要以企業和群眾辦事良好體驗為導向,就不難發現提質增效的路徑。

  “昨天滿意,不代表今天滿意;今天滿意,不代表未來滿意。”互聯網時代,優化公共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的過程,就是自我加壓的過程,就是走近群眾的過程。服務多“跑位”,辦事不受累,不斷打通“堵點”,掃清“痛點”,老百姓才有可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


   “一枚印章”管,全靠改革推

   李洪興

  “以前一起辦照的人,好多都得穿運動鞋,現在不用了,不需要來回上下跑了。”這種改變得益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審批改革。原來,辦理證照需要多跑部門、重複報批;現在,只要一個部門、一個窗口、一枚印章。

  曾經,“公章旅行”備受詬病,審批之弊亟待破除。改什麼、怎麼改,要瞄準百姓痛點。從“五證合一”到“一窗登記、一號受理、一網通辦”,從統一的受理中心到“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濱海新區整合機構和職責、優化服務流程、開展標準化服務、完善銜接機制,審批不再各管一段,變為綜合協同。

這離不開部門機構等“硬件”的改革,也需要服務便民化等理念“軟件”的升級,二者協同並進、互相促進,就能讓群眾辦事清爽舒心。

  要想群眾少跑腿,服務就該邁開腿。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讓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辦事創業活力充分釋放。


一門加一網,群眾“零跑腿”

石 羚

  廣東佛山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創造了多個“一”。部門聯動“一張清單”,管住“九龍治水”;多表格整合為“一表通”,填表再也不“燒腦”;進一道門,辦多件事,實現“一門入、一門出,一支隊伍管全部”;數據共享,一網通辦,一次登錄,一鍵直達,一次辦結……辦事流程最小化,為的是群眾便利最大化。

  多次跑、上下跑、異地跑,一個“跑”字,道出了辦事群眾的焦慮。佛山的“一門一網”,為群眾洞開方便之門,但對政府部門而言則是挑戰。如何整合網絡系統,打破政務藩籬?如何提升工作人員標準化服務水平,從“單項運動員”轉為“全能運動員”?窗口減少只是“物理反應”,更深刻的變革在於轉變政府職能,抹去行政審批中的不合理成分,催生一系列“化學反應”。

  “一門式”體系構建,重在一門心思搞好服務。除了運用技術、簡化流程,更有賴於在點滴細節中轉變服務理念。當下,佛山還需將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化,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過一道卡,多一份滿意,多一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