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在我国古代,只要是读书的孩子,那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做官,这同样也是父母和老一辈的希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在那个时代更是如此。

进入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最终确立,则读书显得更为重要。在那个时代,通过科举进入朝堂也是十分重要的,读书写诗风气蔚然成风,然后通过科举进入朝堂为官,这便是当时大部分的读书人的奋斗目标。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科举考试通过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肯定是过不了的,但谁都不愿意放弃,为什么?因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步入仕途,只有步入仕途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然而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在唐代,科举考试一年只有一次,并且都在京城举行,因此,对大部分的考生来说进京考一次试是非常困难的,那时交通又不方便,考生在路上花费的时间都要几个月。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再加上那的人都要强,特别是青年考生,自己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用功读书,结果没有考上,还有何颜面面对自己的亲人和各位乡村父老以及朋友们?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索性考不上的也就不回家了,下次也就是明年一定要考上,啥时考上啥时回家。

因此,在唐代诗人那里,对于读书科举做官已经蔚然成风的唐代而言,若是读书考不上科举不能金榜题名,就宁可“一醉任天涯”,也决不会轻易回家。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可不回家又时常想家,但想想自己在读书上所受的苦和自己的目标,必须坚忍地前行,因此“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晚唐的韦庄就是这样,因仕进而“不愿”回家,就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令人落泪: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从这首诗的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是诗人韦庄在外面旅店梦醒之后所作。

第一、二句“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为了自己的梦想告别了自己的家乡而在外随处漂泊,等有空、闲下来了之时再挥一挥衣袖告别,如今自己已经远在天涯。

为了自己的梦想远离自己的家乡如此果断干脆,期间没有产生任何忧郁,说走就走,这种情况自己已经习惯,告别也是等自己在外有空了再做的告别。表明了自己为了理想不惜在天涯随处漂泊,为下文的反转作下了铺垫。

因仕进而“不愿”回家,韦庄写下这首羁旅诗,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

第三、四句“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一觉睡去,在睡梦中梦见了自己回到了家乡江南,起来之后越发地惆怅。一抬头,看到了一轮明月,已经斜挂山顶。

第一、二句表现的离家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后面两句却产生了大大的反转,自己孤身一人在外,还是会无时无刻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所以梦见了自己回到了家乡,而且醒来之后越发的惆怅。

纵观全诗,此诗运用了反转的写作手法,表面上觉得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满不在乎浪迹天涯、随处漂泊,实则内心深处早因时时刻刻无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短短四句,却无比扎心,令人落泪。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