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運動員可以練出來不錯的肌肉嗎?

__丶H


我們先來看兩張照片

前兩張照片上是我國的著名拳擊運動員鄒市明,當年參賽體重僅約為50公斤,屬於蠅量級選手。而拳王泰森當年的體重超過了201磅(91.25公斤),屬於重量級選手。

從上面的照片來看,鄒市明顯瘦小而精幹,肌肉並不發達,但肌肉線條特別清晰。而泰森剛好相反,不僅肌肉很發達,而且體脂率應該比鄒市明高很多,所以顯得有些“肉壯”,肌肉線條也顯得更為圓潤。

上述兩種類型,哪一種算是“不錯的”肌肉呢?

從運動能力來說,他們都是極其出色的運動員。有媒體報道說,泰森一拳的衝擊力可以達到800kg,而鄒市明也可以達到300kg,都相當驚人,肌肉質量可見一斑!

不過從中國人普遍的審美習慣來說,鄒市明這種精幹、有點小肌肉的身材更受國人青睞。而泰森這樣的超大支肌肉猛男身材,國人多半並不待見!

至此,我們可以有了一個“眼見為實”的粗略答案。通過專業的拳擊訓練,既可以練出精幹有力、線條分明的小肌肉身材,也能練出肌肉型猛男。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粗略的答案”?

諸位看官可別以為拳擊運動員每天就是打沙包,其他啥也不幹。來,我們看看拳擊運動員要練些什麼:

(1)速度。通常會採用短跑、球類、跳繩等運動。由於是速度訓練,所以訓練過程對速度會有一定的要求,而不是放任。比如跳繩,要求至少達到每分鐘150次,而普通人中的佼佼者的極限也就是這個速度了。

(2)力量。除了像健身健美運動員那樣有肌肉力量訓練外,還需要進行對抗性訓練。通過這些訓練,將發達全身肌肉,也會提升肌肉力量。

如果平時只是純粹地打沙包或揮拳,是不可能練出像泰森那樣肌肉發達的身材的。所以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健身房裡的拳擊課反而很受相當多減肥女士的歡迎了。因為根本沒有力量訓練,只是一味地揮拳、踢腿等訓練,這更傾向於有氧運動的性質,同時時間長、運動量大,自然更易於減肥。

(3)靈敏。拳擊過程中有大量的閃躲動作,因此提升靈敏度則需要進行各種類型的跳躍等相關的訓練。

(4)耐力。如果你曾經在健身教練的帶領下,進行過持續四五十次的快速揮拳或擊拳練習,你就知道心肺功能對於拳擊運動有多重要了。因此長距離的跑步練習必不可少。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提升耐力的方法,比如參加羽毛球、足球比賽等。

之所以列出上述內容,是因為長期鍛鍊者的身材會成為什麼樣,和他長期從事的運動特點有莫大的關係。比如長跑運動員或資深長跑者、全程馬拉松選手,都是精幹、削瘦、輕盈的身姿,絕不可能出現胖子,或大塊肌肉的運動員。

因此,如果你是一名拳擊手或長期進行拳擊訓練,你在這些訓練中更偏向於進行哪類運動鍛鍊內容,你的體形就會相應進行適應。


其他運動也是一樣。長期跑步等耐力訓練者,肌肉中的慢肌纖維(力量小、耐疲勞、較纖細)比例會增加,從而令運動者體形修長或苗條,而力量訓練者剛好相反。

普通人參加拳擊訓練會練出什麼樣的體型?

通過上面的分析,諸位看官應該已經有答案了。現在健身房裡開設的拳擊課程,無論是一對一的私教拳課,還是團體類的搏擊操課,都是以減肥為目標。因此,運動性質基本上屬於有氧運動,其中也帶有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性質,有利於大量消耗熱量,提升燃脂效果。長期參加這類拳擊訓練,則更容易練出苗條、修長的身材。

但如果你是一名力量訓練者,平時以增肌訓練為主,僅僅是在減脂期通過增加拳擊訓練來減脂,那麼你仍舊可以練成肌肉男,且體脂率低、線條分明。


御行健身


取決於你對“不錯”的肌肉的定義,如果是像職業健美運動員一樣的肌肉,那隻怕是不行的,因為健美運動員的關鍵有三點,1.肌肉維度大,2.比例好,3.體脂低。

肌肉維度好說,比例好主要是說肌肉的形狀,還有肩寬,腰細這些的,基本都是天生的,而且腰細這個身材對於搏擊運動員來說,其實並不好,強大的搏擊運動員都不會有太細的腰,即便有那種很特殊的身體條件,也邁不過第三關,也就是體脂低,健美運動員的體脂在比賽的時候都要降到非常低的程度,需要有拉絲的效果,但是這樣的體脂對搏擊運動員來說,幾乎可以說有害無益,會使身體處在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是不可能贏的,所以那種肌肉是不可能的。

就算能練出來,那時候我估計這個人也是當不了搏擊運動員了,搏擊運動員要練出職業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那叫“改行”。

但是如果是比較精壯,讓人一看就會感覺這個人很強壯的肌肉,那麼還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說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幾個。

荷蘭/英國的“錘哥”,Alistair Overeem,幾乎被公認為UFC中最漂亮的肌肉。

然後是法國的Cheick Kongo。

有的朋友可能覺得,這些人都是黑人選手,我們中國人,那麼請看,下面這個是中國的散打運動員,著名的自由搏擊高手,死神方便,這身肌肉也絲毫不差吧。

想要有大塊的肌肉,主要就是要多做力量訓練,只是在搏擊運動中,絕對力量的訓練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Xinxin的體育世界


搏擊運動員可以練出來不錯的肌肉,但是卻不會練出健美的那種大塊頭。因為搏擊和健美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健美是為了練肌肉而練肌肉,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肌肉更加的漂亮飽滿。但是搏擊不是這樣,雖然搏擊也要求練肌肉,但是卻不會刻意的去練什麼樣的肌肉


因為搏擊運動員主要鍛鍊的是格鬥技能,他們的肌肉在日常訓練中慢慢形成的。有的都練十幾年的搏擊了但是肌肉也不是太大塊。但是肌肉線條非常的漂亮,這是長期鍛鍊自然形成的肌肉,所以爆發力非常好,而搏擊運動員需要的就是爆發力,這樣的肌肉才是搏擊運動員需要的

如果一個搏擊運動員練得跟健美一樣的肌肉,那麼打起比賽就很吃虧。首先你的速度會變慢,還有搏擊比賽都會要求統一體重的,在比賽之前運動員都會降體重,如果肌肉太飽滿會不利於降體重,打比賽就容易吃虧,如果你想學習格鬥就學習搏擊,如果只是想要健美的肌肉還是去健身房比較好,因為術有專攻,像楊建平那樣的還是很少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點點關注,您的一個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本文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多留言指點,萬分感謝


奧輝搏擊


搏擊運動員當然可以練出不錯的肌肉(這種肌肉是我們常說的健美式肌肉),但是搏擊不能只靠肌肉來取勝,所以他們的訓練不僅僅是練習肌肉緯度。


搏擊運動員需要的肌肉類型

  1. 搏擊這項運動考驗的東西有很多,力量,速度,爆發力,協調性,抗擊打能力,所以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肌肉線條和緯度這方面。
  2. 並且搏擊運動都是劃分體重級別的,那麼他們就需要在規範的體重級別內,追求一種平衡(包括力量,速度,協調性)。如果你的肌肉緯度太大,先不談協調性和速度受到影響,單純從體重級別就要提高了。


搏擊運動員鍛鍊肌肉的方法

搏擊肌肉講究協調性,所以你會看到他們所做的動作都是複合型動作,因為完成一個擊打動作,是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力。

搏擊訓練講究速度和爆發力訓練,所以你會看到他們經常手握小啞鈴做空擊訓練。

搏擊肯定是力量越大,好處越大,但是,力量的增大往往伴隨著肌肉緯度的增長,那麼體重也會增加,但是搏擊是劃分體重級別的。他們要在這個中間找到平衡。



每個搏擊運動員的特點和優點

上面已經提到了搏擊需要的東西是綜合能力的體現,但每個人的特點和優點不同。有的人力量大,抗擊打能力強,有的人身高高,臂展長,有的人協調性好。例如:楊建平就是力量好的選手(手短身高矮又是缺點),李景亮屬於抗擊打能力強的。但是他們同樣都存在短板,只是他們更好的利用了自己的優勢,贏得了比賽。

總結:關於搏擊,它其實和100跑,籃球,足球,健身是一樣的,都是一種運動。但它們又不一樣,因為它們追求的東西又不同,訓練的方法也會有差別。


FJ健身


搏擊主要是抗擊打。搏擊的肌肉不能練得太大。這樣會使速度大打折扣。 而健美就不同。健美練出的肌肉一般用於美觀上。他們的肌肉未必有力量。如果你每天攝入足夠的熱量。然後拿著一個1公斤的啞鈴聯繫。也能練出肌肉。只不過很軟

小易撲克


搏擊運動員可以練出流線型,具有爆發戰鬥力的肌肉。但術業有專攻,搏擊運動員並不會練出健美運動員的肌肉型體。



搏擊運動員的肌肉通常是線條十足精幹型的,肌肉不會像健美運動員那樣飽滿塊大。這是因為搏擊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公斤級限制,過多的肌肉並不會增加力量與速度。


這是術業有專攻的原理。健美運動員的目標是練出飽滿壯碩的協調的肌肉形體,而搏擊運動員並不是練肌肉的,而是在鍛鍊在戰鬥中獲得勝利的能力。他們會鍛鍊基礎力量、耐力、爆發力、心肺功能、協調性等體能。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體型也會變得更加強壯,但不會變成健美運動員。

所以建議題主如果是想單一的鍛煉出完美的肌肉形體,建議採用健美式訓練。如果是想鍛鍊自己的格鬥實力,採取搏擊式專項訓練更加高效。而如果想二者兼顧,就可以結合在一起訓練。當然,這並不如單一的專項訓練更加高效。

瞭解更多健身知識,請關注“大囚自重健身”


大囚自重健身


健美運動門檻低,幾乎不需要太多技術,門檻很低,所以健美運動員也是大部分職業運動員裡平均收入數一數二的倒數,一場奧賽下來冠軍也就區區幾十萬美元,不說拳擊。就算是ufc,k1一場比賽幾萬美元出場費很正常,搏擊運動員收入高很多。

為什麼?因為健美門檻低,訓練時間短(每天幾小時,很晚入門也沒事),而且關鍵是可以隨便吃違禁藥物,而且比賽競技性為零,可觀賞性也很差,收視率和關注度和幾大運動不可同日而語。

結論很簡單了,拳擊運動員還是其他任何運動低運動員為了經濟利益最大化,他們會去浪費時間練塊嗎?當然不會,c羅也是主要練核心和下肢,上肢他沒怎麼好好練。

格鬥還要分重量級,額外多餘的肌肉是負擔。有個老話是“胸肌對格鬥是多餘的”,格鬥運動員絕少練臥推深蹲,他們追求的是高爆發力,而不是增肌。

肌肉分為 快中慢三種肌肉纖維,常人大部分就是2:6:2的比例,而我們增肌主要增加也是按照這個比例,耐力運動員慢肌纖維比例高,格鬥類和短跑之類快肌纖維多,這都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同樣的,格鬥運動員訓練也都是針對高爆發力和耐力訓練,他們完全不追求肌肉好看。

任何運動以金錢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格鬥運動的訓練體系和健美運動員有很大不同。

我最近在練拳擊和柔術,基本初級選手完全不練健美那套東西,可以說我肌肉有所萎縮,但是出拳力量和定向複合動作力量猛增,耐力更加增加很多。

我再說一個事,我見過的拳擊教練,包括俄羅斯來的幾個以前有世界排名的,三大動作可以說按照他們身高是不太入流的,但是出拳的力量和耐力,你會被嚇死,另外那個核心力量都是怪物級,舉個例子,仰臥起坐打靶,300個,健美的愛好者。早就腹肌撕裂了。


ICE97983471


搏擊運動員當然可以練出不錯的肌肉,搏擊追求速度、協調、爆發力。肌肉看起來非常帥不笨,也更協調。





可可觀影視


首先我對漂亮的肌肉不太明白,何謂漂亮.肌肉的線條還是肌肉的塊頭.我覺得搏擊運動員更大程度的是將就肌肉的靈活性吧,要是和健美運動員那樣,反而不靈活.肌肉爆發力強,耐久性好我覺得就是非常好的肌肉狀態



縹緲小哥


能的,健身的和搏擊的肌肉力量不同。搏擊注重爆發力,健身就是絕對力量。如果一個經常打架的人,他身上的肌肉都是打出來的,那麼這就是搏擊。李小龍就是這樣的人。練長跑的打籃球的都能練出肌肉,但是肌肉的力量屬性是不一樣的,我覺的你現在別急著練肌肉,應該瞭解你想要那種肌肉。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