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龙虾肝脏出现问题怎么办?

用户6447389077060


养殖龙虾肝脏出现问题怎么办?



小龙虾肝脏出问题会导致活力下降,抵抗力降低,不吃食,在高温天气下和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容易生病死亡。

引起小龙虾肝脏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动物性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导致小龙虾消化不良,引发肝病和肠炎,着主要是平时在饵料选择上投入的各种肉类饵料过多,比如螺蛳肉各种动物下脚料,以及鱼肉等等。二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肝脏病,主要是弧菌和真菌感染的肝病和病毒性肠炎。


解决办法:对于第一种情况要保证饵料搭配多样化,虽然说动物性蛋白质是小龙虾生长过程种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的营养源,但是单一投喂这些饵料回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平时还要投喂其他饵料,保证小龙虾在食物选择上不偏食。黄豆以及蔬菜瓜果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第二种情况,要杀死这些有害细菌,涉及到改底消毒杀菌以及培藻培菌的管理流程。这个我在很多回答和文章里面都说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种救急的办法,就是利用蛭弧菌来直接杀死水中的有害细菌,由于蛭弧菌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先换水,然后用增氧机或者增氧泵给水体充氧,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一些。


小龙虾晒太阳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们日常小龙虾养殖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到5月以后气温升高后,越来越多的的疾病继踵而至,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死亡。

其中肝脏疾病也是小龙虾几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正常的小龙虾肝脏是深黄色的,肝脏的表面有清晰的血丝分布,而且肝脏还有弹性,形状比较规则。如果是病变后的肝脏发白、发暗、肝脏有糜烂,弹性差,解剖是比较容易脱落。有肝脏疾病的小龙虾活力比较差,同时伴有肠炎、烂腮等细菌感染。



肝脏是小龙虾重要的功能器官,小龙虾病害的发生都会多少伴随着肝脏的病变同时发生,因此当小龙虾出现慢性病症,那就说明肝脏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
那么小龙虾出现肝脏疾病后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简单分享一下,最主要是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对龙虾肝脏的养护工作。具体包括:水质的养护,防止水体内的毒素过多、有毒杂质等刺激龙虾的肝脏。在平时的投食工作中,注意投喂一些优质的饵料还有多品种合理搭配,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一些肝脏护理的药物产品,保持肝脏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楚乡农


1.养殖小龙虾环境很重要,塘口水草,水质要提前管理,定期改低底,改善底层关键,定期消毒杀菌,减少有害细菌感染!

2.小龙虾肝脏疾病出现也会伴随肠炎,趴边无力,一系列问题出现,提前预防为主。生病后尽量出售,用药成本太高。目前小龙虾价格太低。不适合!

3.提前预防,养好水,草,小龙虾发病后尽量少投食,减少食物残留!避免水质病变!

关注我带你了解小龙虾的市场和养殖技术…





an安姐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现如今的水产养殖高密度、高生长速度、高投喂,导致养殖对象的内脏高负荷的运转,各个器官都承载极大的风险。而肝脏是小龙虾重要器官之一,如果保护不好很容易出现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防大于治,保护小龙虾肝脏一定要提前预防,在日常管理中就要把护肝养肝作为一个日常管理的项目。

如果小龙虾出现了肝脏的问题,目前用于肝脏这块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成分的专业护肝药物和维生素一起拌料内服即可。




养殖老李


诚邀!

目前,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人群日益增大,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不及时正确处理,会造成小龙虾的病害或死亡,制约小龙虾的产业的发展。小龙虾养殖前期,做池塘准备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小龙虾养殖带来损失。

低温肥水:养殖肥水是小龙虾养殖越冬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水体呈现翠绿和茶色为好,现阶段常用肥料有复合肥、生物肥,它们各有特点,一般冬春季节常用肥水方法为解毒之后,使用生物肥,不必刻意追求绿藻水、硅藻水,水体溶氧高、水草好、水体清亮、不长青苔稳定即可。

接菌种:待春季水温达到10℃以上后微生物活动加强,此时应接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种,可以起到净化水质、预防青苔、减少发病的作用。

除青苔:若水体过浅或者水体清瘦较易长青苔,一般加深水位,用一些青苔药处理即可,清除青苔之后肥水即可。但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若水体青苔过多,处理起来则比较难。

在小龙虾养殖期间,会发生一些病害,4月中旬开始,很多养殖户为了能多卖点虾,每天不间断连续起虾,因此不达规格的小虾容易在起虾、放虾过程中受伤,进而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死亡。

肝胆综合征:5月份,温度升高,小龙虾的吃食量也增大,养殖户为了让小龙虾能够尽快上市,便盲目增加投喂量,喂高蛋白饲料,导致虾的肝脏负荷重,容易诱发肝胆综合征,导致小龙虾发病时大量死亡。

溶氧缺乏:5月份有些虾池的伊乐藻长势过于浓密,甚至长出了水面,养殖户却没有及时分行和割草头,伊乐藻长出水面不及时割草头就易死亡、腐烂进而败坏水质;过多的草也会和小龙虾争夺空间和溶氧,还有一些养殖户虾池没种草,温度高虾没有遮阳蜕壳的场所,也不利于蜕壳,易形成红虾,造成小龙虾的规格较小。

养殖过程中小龙虾蜕壳最为关键,虾只有蜕壳了才能生长。养殖户经常会看到小龙虾蜕壳不遂,或是蜕了壳后就死了,亦或是被大虾给吃了;

很多小龙虾养殖新手放苗时不清楚要放多少,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放苗密度比较大,早期温度低,虾苗规格小问题不大,但后期虾逐渐长大,温度升高,吃食量也增大,因此容易把水体搞浑,夹草严重,也易缺氧。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疾病及防治:

白斑病

白斑病是一种病毒病,暴发情况和水体温度、水质情况及虾的体质有直接关系。一般暴发时间为5月份、6月份,可通过经常加注新水降低水温,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及通过内服微量元素增强体质或降低养殖密度来预防。

软壳病

病因:体内缺钙,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预防:(1)冬季清淤;(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生石灰泼洒;(3)控制放养密度;(4)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5)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

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预防:(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分钟;(2)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3)保持池水清洁;(4)投饵充足;(5)每15天~20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黑鳃病

病因:虾鳃受真菌感染所致。

症状:鳃部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鳃组织萎缩坏死。患病的幼虾活动无力,多数在池底缓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体外,不进洞穴,行动缓慢,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预防:(1)更换池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池内腐败物;(2)用生石灰定期消毒水体;(3)经常投喂青绿饲料;(4)在成虾养殖中后期,在池内放些蟾蜍。

纤毛虫病

病因:由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

症状: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

预防:(1)保持池水清新;(2)清除池内污物;(3)冬季清淤。

螯虾瘟疫病

病因:由真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在附肢和腿炳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虾呆滞,活动减弱或活动不正常,严重时会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预防:(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3)冬季清淤;(4)平时注意消毒。

烂尾病

病因: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

症状: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小疮,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预防:(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2)养殖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

出血病

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不久死亡。

预防:(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冬季清淤;(3)平时注意消毒。

水霉病

病因:由水霉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体表附生一种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患病的虾一般很少活动,不觅食,不进入洞穴。

预防:(1)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每15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割去过旺水草,增加日照;(3)杜绝伤残虾苗入池,长了水霉死鱼不能作饲料;(4)每立方米水体按2克五倍子煎汁,稀释后泼洒全池。

蜕壳不遂

病因:生长的水体缺乏某种元素。症状: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预防:(1)每15天~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每月用过磷酸钙1毫克~2毫克/升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1)饲料中拌入1‰~2‰蜕壳素;(2)饲料中拌入骨粉、蛋壳粉等增加饲料中钙质。

水肿病

病因:小龙虾腹部受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病虾匍匐池边草丛中,不吃不动,最后在池边浅水滩死亡。

冻伤病

病因:在水温低于4℃时,虾会冻伤。症状:龙虾冻伤时,头胸甲明显肿大,腹部肌肉出现白斑,随着病情加重,白斑也由小而大,最后扩展到整个躯体。病虾初呈休克状态,平卧或侧卧在潜水草丛里。严重时,出现麻痹、僵直等症状,不久死亡。

防治:(1)早冬期,当水温降到10℃以下,应加深水位;(2)在越冬期间,可在池中投有机肥或稻草,促使水底微生物发酵,提高水温;(3)在秋冬季,注意多投含脂肪性饵料,如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

痉挛病

病因:在高温季节,由于经常捕捞,成虾受惊吓造成。

症状:主要症状是成虾腹部弯曲,严重的个体头胸部以下至尾部明显僵硬,并侧卧在水底不动,捕上后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轻者虽能做短暂划动,可身体呈驼背形,伸展不开,还有的病虾腹部变白,但不透明。

防治:(1)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捕捞;(2)生产中要经常换新水,提高水位,改善水质;(3)发病后,要及时加注新水,连续5天。

畸形病

病因:池水中重金属盐类过多和某种营养元素缺乏造成。

症状:病虾身体弯曲,有的尾部弯曲,有的尾部萎缩,有的附肢上刚毛变弯,甚至残缺不全。幼体趋光性较差,活动无力,多数沉入水底,蜕壳十分困难。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多喂含钙、磷及营养丰富的饲料;(2)亲虾在抱卵孵化时,控制水温22℃~25℃为宜,同时要严格禁止重金属盐入池,如锌、铜、铬等,保持池水清洁无污染。

泛池

病因:主要是池水缺氧。

症状:池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到处乱窜,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中不动,还有的爬上岸,如离开池水时间长了导致死亡。

防治:(1)冬闲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冻晒池底;(2)使用已经发酵的有机肥,控制水质过浓;(3)控制虾种放养密度;(4)常加新水,保持池水清爽。

小龙虾的病害都与养殖池塘或稻田的底质、水质有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坚持每10天进行改底和解水,长期保持地质和水质清新,为小龙虾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既能减少小龙虾病害的发生,又能促进小龙虾生长。


瓷茶共碗张小八


进小龙虾苗种肝胰腺的快速发育,提高消化吸收率。开春后,为了让苗种快速生长,赶上好价格,投饵量加的会比较快。而这个时候,苗种肝胰腺往往发育不够成熟,限制了对饵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长速率。使用胆汁酸,能够促进机体对脂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为肝小叶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3片肝小叶快速发育,还可以加快脱壳素的合成

2.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应对“五月魔咒”。“五月魔咒”的发生原因并不是网上流传的白斑病毒,而是这个时期小龙虾虾青素合成受阻,机体免疫能力瞬间丧失。因此,养殖中会出现无药可治的现象。这个问题是可防的,从小龙虾本身来讲,防的核心在于肝胰腺。仔细观察发病的小龙虾,肝胰腺没有明显的病理现象,但颜色会变得浅一些,这意味着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减弱,需要提高肝胰腺中R细胞的数量,而非仅仅使用维生素类的产品提高抗氧化能力(基本没效果)。胆汁酸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肝胰腺的健康,这是其他护肝产品不能相比的地方。

3.促进肝胰腺排毒。水体倒藻或者有害藻的异常繁殖,都会对肝胰腺产生毒害,超出肝胰腺的解毒能力,变现为肝脏颜色变浅。胆汁酸可结合体内毒素,促进其从肠道中排除出体外,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恢复肝胰腺健康。



作者:虫见愁高药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6e0dc1207fa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