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清初的孝莊文皇后作為大清國最為傳奇的女性,曾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特別是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飾演的

孝莊文皇后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那麼,真正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是一位什麼人物呢?今天,讓我一塊走進達爾罕王府,來看孝莊文皇后是如何練成的!

達爾罕親王府位於孝莊文皇后的出生地,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吐古拉鎮境內的以孝莊故居達爾罕親王府為核心的孝莊園旅遊區內,整個旅遊景區由親王府、唐格爾廟、孝莊文皇后博物館、嘎達梅林紀念館、滿蒙盟誓遺址紀念碑、清代白塔、民俗村等數十個景點組成,是一座體現科爾沁人文歷史、滿蒙聯姻、康乾盛世人文歷史景區,在這裡,孝莊文皇后的一生以及後代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均可找到其敘述。

明朝初年,朱元璋揮兵北上,任徐達、常遇春為將軍,進攻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逃離大都,退居漠北草原,從此,蒙古社會進入了一個動盪不安的北元時代。

朱元璋為了徹底消滅北元的殘餘勢力,不斷揮兵北伐,而殘餘的北元蒙古為了利益也開始分裂,先後分裂為西北的瓦剌部、北部的韃靼部、東部的兀良哈部,其中,韃靼部落的科爾沁部就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後裔,其部一直居住在呼倫貝爾草原。

明嘉靖年間,哈布圖哈撒爾第十四代孫奎蒙克塔斯哈喇跟隨蒙古大汗達賚遜庫登為了躲避右翼土默特部首領的俺達汗的侵襲,被迫南下遷到了嫩江流域,“以同族有阿嚕科爾沁,號嫩江科爾沁以自別”(清史稿-科爾沁傳),並臣服於蒙古大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部。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奎蒙克塔斯哈喇其長子博第達喇的九個兒子都被分到嫩科爾沁各處,其中長子齊齊克分管科爾沁右翼、五子愛納嘎分管杜爾伯特,三子烏巴什分管郭爾羅斯,六子阿敏分管扎賚特,而次子納穆賽初分到科爾沁左翼,成為了科爾沁左翼的始祖。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納穆賽之子莽古斯在跟女真人努爾哈赤的作戰中兵敗被俘,後得以賜衣放歸,科爾沁部對此深懷感激,遂脫離了察哈爾部,與努爾哈赤結盟。

1636年,後金政權正式在科爾沁部建盟設旗,其中,莽古斯成為了科爾沁左翼中旗始祖,首任札薩克(旗長)為莽古斯長子宰桑-布和的四子滿珠習禮,因被封為達爾罕巴圖魯郡王,故科爾沁左翼中旗又稱為“達爾罕旗”,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就是莽古斯的二孫女,她是莽古斯長子宰桑-布和的次女,13歲的時候,作為親姑姑哲哲(莽古斯之女)的代孕替補,由她的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為其側福晉,哲哲為大福晉。

布木布泰作為其姑姑哲哲的代孕替補,其地位並不尊貴,也不受皇太極的寵愛,到了皇太極登基後,其姑姑哲哲被封為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封為西側妃,其地位僅次於哲哲。後來,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及林丹汗的遺孀娜木鐘先後嫁給了皇太極,並受到了寵愛,而布木布泰在後宮的地位反而下降,位列後宮第五名,其地位甚至不如林丹汗的遺孀娜木鐘和巴特瑪璪。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由於生前未立下太子,所以眾宗室旗主大加爭奪皇位。清太宗皇太極死的時候,皇長子豪格已經三十四歲了,而皇太極遲遲不立太子,恐怕豪格未招皇太極的喜愛,而皇太極的正宮大福晉哲哲和最寵愛的海蘭珠又身後無子。可是,皇長子豪格的即位,遭到了皇太極弟弟多爾袞的強烈反對,由於多爾袞功勞很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滿洲貴族為了避免剛剛建立的政權再次陷於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之中,滿洲貴族擁立了年僅六歲的福臨即位,是為順治皇帝。

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布木布泰因“母以子貴”被封皇太后,至此,布木布泰才完成了大轉身,走進了大清國的政治中心。

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與皇太極共生有三女一子,除了兒子福臨當了皇帝外,長女愛新覺羅·雅圖遠嫁科科爾沁草原,許配給了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第三子弼爾塔哈爾(雅圖之表哥),被順治皇帝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回到了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出生的地方;次女愛新覺羅·阿圖,許配給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孫,蒙古巴林部輔國公色布騰,被順治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與其丈夫形影不離,恩愛一生,至今留有美名,這就是著名的巴林公主;三女固倫淑哲長公主亦被嫁往內蒙古扎魯特部的俄爾齊桑之子鏗吉爾格。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父親宰桑-布和很早就病逝了,因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緣故,被皇帝追封為和碩忠親王,其長子吳克善系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親王,是清代漠南蒙古最有權勢的閒散王爺。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四哥滿珠習禮早在1636年就被皇太極封為

多羅巴圖魯郡王,並統領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這樣一來,滿珠習禮反而不如吳克善爵位高,於是,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順治皇帝又晉封為和碩達爾漢巴圖魯親王。科爾沁左翼中旗王府同時擁有兩位親王,實屬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之罕見。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達爾罕王府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初為蒙古科爾沁部首領、孝莊文皇后之父宰桑府邸,後於順治年間因宰桑之子

滿珠習禮晉封札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而得名,先後有十二代蒙古親王在這裡生活過,且有多位大清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內。康熙皇帝一生三巡科爾沁,在這裡寫下了著名的《至科爾沁部與眾蒙古宴》詩;乾隆皇帝三十三歲的時候,曾巡視漠南,在達爾罕王府舉辦了隆重的生日慶典。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原來的達爾罕親王府早已被破壞蕩然無存,2007年6月,科爾沁左翼中旗決定重修達爾罕王府,並於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重建後的達爾罕親王府佔地十萬平方米,分中、西、東三路,計由90餘座清代古建築組成。中路由王府府門、儀門、印務處、銀安殿、寢門、寢殿(孝莊故居)、後罩樓(玉佛殿、祠堂)等七進院落組成;西路由札薩克衙門、內務衙門、王爺演武場、馬廄等組成;東路由驛館、梅林衛隊、王府小花園、公主府、書院書櫥、倉等組成,整體建築為傳統木結和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富麗恢宏,民族特色濃郁,被譽為中國王府之最。

走進達爾罕王府,看孝莊文皇后的前半生

如今的科爾沁左翼中旗的達爾罕王府,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孝莊文皇后紀念園,已經成為了通遼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