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談到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一定繞不開猶太人育兒,

總量僅僅1600多萬的猶太人中,

  • 出了10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
  • 全球超級富豪中,五分之一是猶太人;
  • 他們還擅長出超級大師,比如:愛因斯坦、馬克思、達爾文、門德爾松、弗洛伊德……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可以說猶太人的優秀比例在世界範圍內幾乎是碾壓性的勝出。

那麼,猶太人為什麼會這麼聰明呢?

答案不是因為他們智商比其他國家的人高多少,而是因為他們非常注重教育。

猶太家庭普遍認為,除了閱讀、學習之外,孩子從幼年時就應該著重培養以下2個能力: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 提問的能力

猶太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他們認為學習應由“懷疑”開始

所以,猶太孩子經常會向老師、家長提出各種問題,而大人們則會耐心回答,或做相關引導。

當然,懷疑一定要和答案組合,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總之,培養髮問的能力,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著,是猶太人從小就習得的本事。

  • 探索的能力

猶太家庭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周邊的世界。

孩子在探索中學到的知識,是記憶最深刻,且最能活學活用的。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雖然已經被全世界的教育學家論證有效,

但在中國,真的能做到的家庭並不多。

是我們不希望孩子好嗎?肯定不是。

那,是什麼原因讓中國的家長不願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呢?

除了安全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家長們不知道該怎麼在放手的同時,引導孩子,保護孩子,讓孩子學好

放手並不是撒手不管,相反,它需要家長了解更多一點的育兒技巧。

有部俄羅斯動畫片——《瑪莎和熊》,裡面就有非常生動的,關於“放手”的演繹。

推薦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

  • 觀看過程中,孩子會從小瑪莎那裡學會如何“探索”?
  • 而大人呢,則會在代表家長、父親的熊熊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時能吸收熊熊“放手”的技巧。

友情提示:這部動畫片1月10日剛剛登陸中國,在西瓜視頻可免費觀看。(文章末尾有觀看鏈接,可直接點擊觀看)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說完猶太人教育,我們再來看看鼎鼎大名的蒙臺梭利育兒。

蒙特梭利女士本身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

她的教育理念起始於為身心缺陷兒童治療時的觀察,

之後歷經多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後,開設了“兒童之家”,開始正式投入到幼兒教育中。

蒙臺梭利認為,人有精神胚胎,就是幼兒期,

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積極、樂觀、探索、冒險的精神,

將對他們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她崇尚讓孩子多動手,多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在遊戲、任務等實踐中學習。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

美國45歲以下的大富豪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幼年時接受過蒙臺梭利教育。

他們成年後,即使功成名就,仍不忘幼年時學到的理念,

比如: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們會通過親身體驗,得到可靠的知識。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為什麼無論是猶太人教育,還是蒙氏教育,這些公認有效的教育理念都強調,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呢?

  • 因為,孩子自己去探索,會增加他們的動手能力,增強大小肌肉的力量
  • 此外,讓孩子自己探索,還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而創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
  • 最後,只要孩子多實踐,他就會明白:生活不會總是如意的。但同時,它也不會總是不如意的!

每一次跌倒爬起都有價值,孩子會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再來說說“提問”的能力。

我們現在很多孩子是提不出問題的,

而這份能力的缺失很可能就是因為幼年沒有得到大人的耐心對待。

父母沒有耐心一一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奇怪問題,更沒有耐心陪伴他們尋找問題的答案。

正如《奇葩說》裡的辯手所說:

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都以服從和紀律為主,

每天放學後,家長問孩子的都是“今天聽話嗎?”。

長年累月,我們的孩子就一個個變地像小木偶一樣,只會照做,不會“提問”了。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在《瑪莎和熊》裡,有個這樣的故事:

小女孩瑪莎對雪地上的腳印升起了濃厚的興趣,

她不停猜:“這個是誰的腳印?”

但都猜錯了。

熊熊比劃著提醒她,這是狼的腳印。

但瑪莎顯然並不相信,

抱著懷疑的態度,她在雪地上,仔細觀察了很多腳印。

整個過程,熊熊都在一旁無奈的陪伴著。

雖然很無聊,但熊熊沒有阻止瑪莎繼續探索,

而瑪莎也在不斷觀察、判斷、吸收熊熊的引導的過程中,終於弄明白了狼、兔子、自己、熊熊的腳印都是不同,且各有特點的。

如果換成我們中國的家長,大概很快就會告訴孩子:這是誰的腳印,那是誰的腳印,

孩子則只能點頭接受。

如果家長細心一點,告訴孩子不同腳印的區別,那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教學了。

但其實即便如此,

這也是大人的認知,不是孩子的,而孩子只能靠死記硬背來記住這些知識。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為什麼只聽大人說教,相較於讓孩子自己探索而言,是一種不那麼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呢?

舉個很典型的例子:

黃磊在2020年1月1日發了條動態,

內容是小女兒和同學說要去和爺爺奶奶吃飯,並告訴同學“因為他們‘離婚了’。”,

但真實情況是“金婚”。

如果按照大人的思維,會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會把“金婚”和“銀婚”、“銅婚”搞混,

於是大人們可能就會在“金、銀、銅、鐵”這個點上向孩子做解釋,

但其實,孩子卻是另個思維。

所以,大人永遠不知道孩子心裡有多少想法,

很多時候,孩子點頭並不代表他們明白了,

而只有讓他們自己提問,自己求索,這個知識點才真正屬於他們。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最後,說說如何識別適合孩子的優秀動畫片?

  • 一部優秀動畫片,除了內容要適合孩子,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畫面的美感,以及配樂、歌曲的適齡性

家長們有責任給孩子多看美的東西,從小培養審美能力

《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片我為什麼力推,就是因為雖然每集只有短短的7分鐘,但卻包含了上百個場景,且畫面逼真生動,別說孩子容易有身臨其境之感,就連大人都會被深深吸引。

馬雲在退休後,辦了家雲谷幼兒園。

在介紹辦園理念時,馬雲特別強調了培養孩子“發問”、“探索”、“美術”、“音樂”、“體育”等能力,是雲谷的努力方向。

他說:如果不讓孩子去體驗,去感受藝術,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找不到工作。

是啊,從小培養孩子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將生活過地美滋滋的。

猶太人育兒、蒙臺梭利、馬雲的雲谷幼兒園,都注重孩子這2個能力

愛因斯坦說: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猶太民族、蒙臺梭利、馬雲的感悟……所有這些成功的典範,也都不是偶然的,從他們高度契合的理念中,就能感受到,培養一個獨立、有主見、有能力的孩子,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


  • 點擊以下鏈接,即可收看《瑪莎和熊》,這個寒假,爸爸媽媽和寶貝們一起看動畫吧~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