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裡繡出綠色森林

石頭縫裡繡出綠色森林

雲龍山上植被茂盛。徐報融媒記者 孫井賢 攝

◎徐報融媒記者 甘曉妹 竺怡辰

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將於2021年5月在徐州市舉辦,展期6個月。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園博園、舉辦園博會對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徐州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徐州深耕細作綠色發展,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座嶄新的綠色城市,正蔥蔚洇潤,“一城青山半城湖”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

從1%到30% 探索形成荒山綠化徐州方案

2020年的春天,有些特別,卻還是如約而至,徐州市拖龍山山體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工地復工了。

3月4日,天還微微涼著,工人張前進肩扛著杯口粗的雪松正在往山上爬,額頭上冒了一層薄汗。在這片裸露山體上,他們要栽種千餘棵雪松,以完成山體林樹補植。

“這裡不止是山林改造,還包括林相改造、斷崖治理,甚至在山上低窪處,還設置生物滯留設施、蓄水坑塘。”現場負責人馬經理告訴記者,雨季可以含蓄水源,旱季可以澆灌山林。曾經斷壁殘垣,滿目瘡痍,7個月之後,將是青山疊翠,紅葉黃花。作為徐州舉辦第十三屆園博會的分會址之一,向世人展現屬於徐州的綠色。

徐州,環城多山,有72座山頭,曾面臨著“不青”的尷尬。石灰岩為主的山體,多數千年裸露、寸木不生。解放初期,徐州綠化覆蓋率不足1%,1952年毛主席登上徐州雲龍山,向全國發出了“發動群眾、上山造林”的號召,在“二次進軍荒山”的征程中,徐州見縫擴孔,硬是在岩石縫隙填土種樹。植樹者們用鋼釺開鑿樹坑,荒山上沒有土,就用麻袋從山下背上來。

近年來,徐州關於山體修復的工作從未停止,理念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如今山體修復早已不是單純的山體綠化,而是兼容斷崖治理、林相改造、“海綿”改造等多種功能於一身,開創了“石頭縫裡繡出綠色森林”的成功範例。

數字是荒山綠化徐州方案的最好註腳——經過60餘年的持續努力,徐州市60餘萬畝荒山已披上了綠裝,主城區內72座石質荒山全部按生態風景林標準完成森林植被恢復。全市建成區綠化率43.81%、森林覆蓋率3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7平方米,三類以上水體佔比達83.3%,受益人口達330萬人。

傷疤變成美景

探索形成生態修復徐州模式

從高鐵徐州東站出來,向西約1.6公里,就到了被譽為“徐州市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典範”的金龍湖宕口公園。

沿著蜿蜒曲折的木棧道步行上山,沿途的紅梅、南天竺、欒樹、桂花、紫葉李、蠟梅等植被茂密,剛竹、紫竹、鳳尾竹、湘妃竹、慈孝竹等近十種竹子點綴其中。

山澗中,一灣湖水清澈見底,湖面如鏡,加上湖畔五角亭和親水廊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美景。遠處,山巒疊翠,綿延不斷。

老徐州們還記得這裡過去的樣子。徐州經開區的居民劉豔麗告訴記者:“過去這裡亂石堆積,像是一塊傷疤。”

償還生態債務,是徐州生態環境建設繞不過去的難點,也是攻堅的突破口。

賈汪區因煤而興、因礦設區,也因煤而困。長年的煤炭開採給這裡留下了13.23萬畝採煤沉陷區,佔全市沉陷區面積的1/3,其中潘安村的1.74萬畝塌陷地更是面積最大、塌陷程度最深的地區。天灰地陷、房裂水黑、生態惡化,成為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

對此,徐州首創了“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溼地景觀開發”新模式,潘安湖生態修復位居“江蘇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榜首,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省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綜合治理項目。過去的“城市傷疤”,如今芳草萋萋、白鷺翩翩,遊客絡繹不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賈汪區走出了資源枯竭城市轉型之路。

放眼全市,徐州持續實施生態修復、汙染治理與景觀重建,重構了極富特色的山水城市骨架,綠色生態成為亮麗的名片。聯合國人居署還在徐州召開會議,發佈了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等技術標準,徐州城市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正在向全球推廣。

城市成了“大花園”

探索形成園林城市徐州特色

由於歷史原因,徐州的園林綠化曾存在“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區少,普通綠化多、精品綠地少”等問題。為真正做到“讓綠於民”,徐州啟動實施市區“地更綠”行動計劃。按照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塊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綠地的目標,結合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進行城市空間梳理,重點佈局和建設老城區綠化薄弱地區。

徐州市依據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建設市域“一心、兩帶、三網、四片、五區、多點”,市區“兩環傍六屏、九帶通八廊、五場二十九園、綠基七十二斑”的環網式佈局結構,構築城鄉一體的綠色生態圈,打造“楚風漢韻森林城、黃河故道綠明珠”。在彰顯“山水彭城”方面,重點抓好農田林網、水系林網、道路林網“三網”建設,走“樹種鄉土化、配置自然化、利用最大化”之路,全市農田林網控制率達97.1%,水岸綠化率達86.6%,境內幹線公路綠化率100%,形成了林村掩映、林水交融、林路相依的生態風貌,建成省級綠化示範村近800個。

城市綠化中,徐州實施顯山露水、敞園改造和山體公園等精品園林建設,對市區72座山巒、3條河流和7個湖泊實施生態綠化再造。與此同時,主城區大力實施拆違添綠、破牆透綠、見縫插綠,統一規劃建設園林綠地,用“繡花功夫”建設完善城市綠色環境。

同時,徐州市制定優惠政策,運用社會的力量、市場的力量吸引社會資本,共建綠色生態,積極開展荒山綠化認養認建,由認養人出資,委託林業部門代建代管,賦予認養企業冠名權。在農村,通過土地流轉落實造林地塊,以村為單位與農戶統一簽訂協議、統一租賃時間、統一租金標準、統一開挖隔水溝、集中對外發包。積極探索道路兩旁造林綠化由政府出地、苗圃公司給苗的“林苗一體化”種植模式。

徐州,正以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的精神,繼續書寫城市綠色發展的優秀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