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迥异,为什么后人把他们合称为“李杜”呢?

骑蜗牛走高速


后人把李白与杜甫合称为“李杜”,我想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且遭遇类似。

李白与杜甫都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两人都怀才不遇,伯乐难寻。李白离开四川,前往长安,他不断给安州李长史、裴长史,荆州长史韩朝宗等人上书自荐,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唐玄宗虽召见他,仅仅把他当成会写诗的文士而已。杜甫在长安十年,也曾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处处受到排挤,得不到重用,唯有自笑狂夫老更狂,饮酒赋诗。

二、李白与杜甫的诗,分别代表着中国古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两座巅峰,无人能企及。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泰斗,他的诗,热烈奔放、气势磅礴、豪迈雄壮,被称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他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关心民间疾苦,形象鲜明,细腻感人,被称为诗圣。自唐朝以后,中国古典诗歌,无人能够超越他们两个,他们虽诗歌风格迥异,分别代表了中国古诗的两个流派,说起“李杜”,也等同于说起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种诗歌的创作手法。

三、李白与杜甫,两人也是难得的知音

杜甫现存一千四百四十余首诗中,直接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就有十首,如果算上涉及李白的其他诗篇,即达将近二十首之多。而李白有关杜甫的诗今虽仅存四首,却首首情深意长,显示出一种真挚温馨的情谊。





悦己书单


问题很有意思。最近很多这样横向比较的问题,又是同一时代的两大王者,还都经历了安史之乱,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位厉害的角色。👍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从后世对他的评价“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来看,同时代在“浪漫主义”这领域确无人能出其右了。李白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独特风貌的人。这也是他浪漫气息的来源,当然这也和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有关。因为浪漫,所以有了"仙"以名。

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生活中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对他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评价。[赞][赞]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大家看,后人对杜甫的评价“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为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这使得杜甫的诗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这也让杜诗有诗史之称。

所以李杜随处同时代,但却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施展才华。

说回问题主题,二人在同一时代,但在不同的领域,不能来一个PK,不能排个先后。且二者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才能并称。如果李白或者杜甫是各种领域的第二,肯定不会并称的,因为不在一个量级。

让杜甫、李白共饮一杯!

以上就我的看法。





琦岚子


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写实,都是集诗学的大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谪居西域,后逃还巴西,便为蜀人。少年倜傥不群, 喜纵横之术。击剑任侠, 曾经手刃数人,又好神仙。

 

简单地说,李白合仙与侠而为一人,飘忽不羁,尘世一切的事,他都不看在眼里。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诗歌也充分表现了他的个性。

 

李白与陶渊明

 

说到李白的诗歌,很多人将他和陶渊明并论:陶渊明在汉魏以后,能扫除一切的虚伪;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后,能解除一切的束缚,这是他们相同的一点。此外,两人个性似相同而实不同的地方:

 

陶渊明喜欢喝酒,李白也喜欢喝酒:这是相同的。但陶渊明是“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而李白则是“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点李白较渊明要狂放得多。

 

陶渊明胸襟高超,不把势力放在眼里;太白也胸襟高超,不把势力放在眼里。然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而去;太白则是命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

 

陶渊明有豪侠气,太白也有豪侠气:然渊明不过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李白则是“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了。

 

陶渊明有超人间的思想,李白也有超人间的思想。陶渊明把超人间的思想放在了桃花源里边,李白则是“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了。所以古人评价说,渊明中庸 太白是狂者。事实上陶渊明的浩然正气,似孟子;太白恣意汪洋之文,似庄子。根本的差别:一个是以儒学为立脚地,一个是合仙与侠而为一人。

 

仙也浪漫,侠也浪漫,所以李白的诗歌,可以说完全是浪漫派的。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太白以后,像他一路的诗人,简直少有。只有苏东坡,还有明初的高启,有些相似的地方。

 

杜甫

 

若说李白的诗是浪漫的,那么杜甫的诗就是写实了。他能够把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小事都变成千古名篇,因为他对情感有着最细腻的体验。

 

杜甫,字子美。早年漫游四方,中年遇“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卒于59岁。杜甫的境遇如此,他将国家乱离之感,骨肉分散之情,一一写在它的诗里。杜诗真正的好处,就是写实。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衷肠。

焉之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杜甫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有较为现实的描写,所以后人又称他为“诗史”。你读杜甫的诗,能够知道古代人生活的状态,如《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等。

 

杜甫写实,不但善于写大事,而且善于写细事。就是对于寻常的景物,如一草一木,写在他的诗里,也写得非常忠实。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可以说,杜甫的写实技能,能大能细,范围甚广,开一派先河。


国学经典推广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来自于对生活的经历和对事物的观察,同处在封建王朝的时代,也想入仕途,施展自身的才华和抱负,但一身的书生气,适应不了官场上的一些风气 ,李白愤而赋诗一首。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感叹了政治的黑暗与无奈,有机会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赏识,没曾想却遇上了奸臣高力士,才留下了一段民间佳话,贵妃磨砚,力士脱靴的典故

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将进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等名句。

杜甫几乎遭受与李白同样的遭遇.满腹才华.空有报国之志 ,目睹百姓的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作出,兵车行名诗句。

..............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值上千云霄。

..............

君不见汉家山东两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面对国破家亡,杜甫肝肠寸断,一首哀王孙,道不尽的凄凉和悲哀,留下千古名句。

衰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E延秋门上呼。

.......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待同驰驱。

.........

已经百日窜荆棘,

身上无有空肌肤。

..........

昨夜东风吹血腥,

东来橐驼满旧都。

...........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

李白和杜甫是那个时代的悲哀,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洒加一


两人共同点:

1.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境况在诗文中紧紧相连,既反映了时代,又发扬了时代。这就是盛唐气象。

2.李太白绝句是盛唐之首,杜子美律诗是盛唐之首。综合实力二人又在唐诗人中名列前茅不相伯仲。

没办法,其它诗人跟他俩比总是感觉差点。



隔壁师兄


李白作为唐代富有盛名的诗人,诗风浪漫,充满想象,浪漫主义色彩浓厚,酣畅淋漓,主观想象奇特,天马行空,如神来之笔,诗中多寻求单纯旷达的意境,从不同侧面成就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有“诗仙”之美名。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的风格主要有:在语言上,沉郁顿挫。在风格上,兼容并蓄。在格律上,炼字对仗,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在内容上,内容深远,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完全不同,且相互对立,本不该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的,但殊途同归,他们对诗歌的贡献及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巨大无比的,没有其它人能及的。

将唐代最著名,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是历史的选择,他们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巅峰,是当之无愧的。


清言影语


首先两人是好友,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所以在文学领域不分上下。

杜甫有一首诗《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谁?深知友人的狂放,豪迈。

其次,虽然诗歌风格不同,但是同处一个时代,他们的大环境相同,同呼吸共命运。都有同样的政治理想和报复。

再次,他们的风格行成了一个互补,一个浪漫,一个现实;一个狂放,一个务实。

人们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亭夏


将诗人姓氏合称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较为常见的就有: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高岑——高适、岑参

王孟——王维、孟浩然

温韦——温庭筠、韦庄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黄——苏轼、黄庭坚

这之中,普遍是根据作品风格来命名,比如高岑同属边塞诗人,王孟同属田园诗人,温伟为花间词派代表,苏辛为豪放词派代表,等等。也有根据其他标准来合称,比如同属一个地区、同在一个地位或者两人关系亲密。

李杜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家,一个是现实主义大家,将其合称的标准,并非是诗歌风格,而是他们在诗家的地位。

《四溟诗话》中说道:

大篇决流,短章敛芒,李杜得之。

在诗歌创作中,改有大气魄时有气魄,该温柔凝练处朴实,运笔自如,浑然天成,唐代诗人,只有李白与杜甫可以做到。

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欲韵胜者易,欲格高者难。兼此二者,惟李杜得之矣。

诗歌创作既要讲辞章格律,又要讲境界与气象。两者能得其一,即为诗歌佳品。而能两项全能的,也就只有李杜二人。

在中国诗人中,我们习惯将屈陶李杜作为第一流大诗人。这是从地位上来讲。其中的李杜又恰好处在同一时代,因此,将他们又单独拎出来,合称李杜,这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南湖哲思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有哪些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杜甫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因为李白、杜甫两位人 代表了不同的风格,所以后人把他们合称为“李杜”。


王志毅


李白和杜甫同为盛唐诗人,又是好友,古人也喜欢归类,比如“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白”等。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什么后人合称他们为“李杜”。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古代经常发生战乱,印刷技术又不发达,没有任何背景的李杜能流传千古,必然依靠着实打实的作品。有好作品才能流传下来。但是,两人作品风格迥异,不像元稹和白居易诗作风格类似,归为一类没有问题。那么这么爱归类的古人,为什么在同一堆里放了两个风格不一样的?肯定是因为有相似之处呗。就像“环肥燕瘦”,一个胖一个瘦,但都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李白和杜甫也是这样,他们二人,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之作,所以合称“李杜”。

中国诗歌历史中,盛唐诗歌光辉灿烂,谈诗必提盛唐。而盛唐诗人中,李白和杜甫的作品登峰造极,即便风格不同,都是中国诗歌艺术结出来璀璨明珠。唐朝是大唐帝国,盛唐诗歌神、气、清兼备,诗歌充满了意象,语言非常形象化,情感也饱满充沛,更可贵的事具有一种大气的精神气度。处于盛唐的李杜,也有时代独有的大气。李白属于天才式写诗,上天入地,古往今来,豪放洒脱,全诗读起来有种一气呵成的流畅和舒爽。这种自由的想象力和才气,适合不太讲究押韵和声律的古体和绝句,所以李白最为擅长的是这两种。而杜甫则把律诗发挥到了极致,声律、对偶、押韵等手法运用娴熟,作品不仅主题广泛,而且立意高尚,关心民间疾苦,文以载道,体现儒家精神。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漏雨,生活贫苦,在如此艰难的情境之下,没有只想着自己,还在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崇高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之一。李白的诗属于天才流露,杜甫的诗有章法可循。李白的一些高妙之处,杜甫做不来;杜甫的一些高妙之处,李白也做不来。天才遇见天才,上天安排他们成为好友,对他们仕途不得意的一生,也算是一些弥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