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护理是关键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为1.05%,中年多见,占58.7%,50岁以上占35.5%,青少年很少发生。其类型主要取决于受伤机制。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

骨折康复 | 髌骨骨折,术后护理是关键

(一)受伤机制

骨折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如撞伤、踢伤等,骨折都为粉碎性,其髌前膜及髌两侧腱膜和关节囊多保持完好,亦可为横断骨折。间接暴力都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牵拉性损伤,如突然滑倒时,膝关节半屈曲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牵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造成髌骨骨折。间接暴力为横行骨折,移位大,髌前筋膜及两侧扩张部撕裂严重。

1、训练目的

主要是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及早恢复关节功能。

2、体位

患腿抬高风雨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此种体位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止痛。

3、康复程序

(1)抬高患肢

开始48小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肢体置于枕头上,抬高患肢20°~30°有利于静脉回流消除肿胀。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第1天开始,并坚持于康复全过程中。指导患者锻炼时,要注意检查股骨头肌内侧头是否收缩有力,这是一个关键点,因股四头肌是运动及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指导患肢做股四头肌“绷紧”。可做每小时40~50次,分2~3组进行。目的在于促进静脉血和淋巴血回流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以防止股四头肌黏连、萎缩、伸膝无力。

(3)踝泵运动

足趾、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踝关节的活动要求完成屈伸及绕环运动各40~50次左右,并尽量做到全幅运动,每天3~4次,每次20~30分钟。

(4)术后2天

①可孚拐下地行走,但只是必要的日常活动;

②开始下肢内收外展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③后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④负重及平衡:5分钟/次,2次/日。至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才可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如单腿站立1分钟无明显不稳,行走方可逐渐脱拐。

骨折康复 | 髌骨骨折,术后护理是关键

(5)术后1-2周

①使用CPM,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每分钟往复5次),1~2小时,每次1~2次,每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分钟。

②坐(或卧位)垂腿:适用于0~90°范围,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必要时可与踝关节处加负荷。

③仰卧垂腿:屈曲角度大于90°后开始,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

④如行髌腱止点重建,则根据专科医师的指导酌情处理。

(6)术后3~6周

①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座位抱腿,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角度恢复至正常;

②开始练习直腿抬高: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髌骨处稍有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③勾腿练习:10次/组,保持10~15秒,每次间隔5秒,连续练习4~6组,组间休息30秒;

④平衡训练:应用平衡垫或平衡板训练;

⑤前后、侧向跨步练习:10次/组,组间休息45秒,连续练习4~6组,每日练习2~4次;

⑥提踵练习:2分钟/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7)术后6周~3个月

①俯卧牵伸: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

②保护下全蹲:3~5分钟/次,1~2次/日;

③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度),2分钟/次,间隔5秒,每组连续5~10次,2~3组/日,

④患侧单腿蹲起练习: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⑤台阶前向下练习:24次/组,组间间隔30秒,每次连续2~4组,2~3日/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