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紅樹林》


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紅樹林》


​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惡人。 ——莫言

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醜,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人格導致的悲劇命運,才是真正的悲劇,才可能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憫。 ——莫言

......

《紅樹林》,一本1999年的小說,講述的事情可能今天也在發生。


整本書看完以後感覺到的便是壓抑,並非對結局的壓抑,而是對整本書對於人性的描寫感到壓抑,有的人在現實的功名利祿面前變得脆弱無比,而有的人卻能保持理性,堅持自我。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或許是因為每個人內心中所堅守的信念不一吧,更簡單的說是內心世界的不一造就了人心的不同,在面對同樣的事物面前才會有不同的想法與行為。所以每個人的行為本質上有何不同呢,只是各自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並無低下之分。

由此而言,善惡好壞也僅是相對而言,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一,則每個人都是善惡好壞都會有所不同。我相信真正的人心是兼併善惡好壞的,沒有純粹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大眾普遍認為的善只是將善的一面發揚出來罷了。

社會是由人所構成的,人的善惡形成了社會的善惡,正因為每個人三觀的不同,所以社會變得極其的複雜。人與人的關係發展成了社會的關係,沒有人能絕對的脫離社會所生存,而大多數人被牢牢捆束在社會的木樁之上,為生存而掙扎。

社會分工的不同導致生存方式的不同,在大眾隨波逐流的時代下,當人們逐漸滿足生存時,開始追求享受,若不將慾望抑制,則慾望的黑洞就會將人吞噬,所以才會出現貪汙腐敗等事件。 人處在社會之中,逃不過苦難,被金錢驅使也好,保持自我高潔也罷。每個人選擇不同而已,何必過多指責和推崇。

做自己該做的事,為自己而笑著,活著,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