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在抗戰年間,不少人紛紛站出來,他們走上了革命的隊伍中,也有一些家庭中幾個兄弟一同參加革命。比如說棗莊的一個貧困農家,徐傳喜生下了五個兒子,除了老二夭折外,其他的四個兒子都加入到了鐵路游擊隊中,而四子徐廣田還是游擊隊的創建人之一,1938年8月,他不忍鬼子們興風作浪,連同十多人建立了鐵道隊,並從鬼子那裡搶來了二十多支步槍,而徐廣田他們就憑著這些槍支壯大了隊伍,襲擊了不少日偽軍,讓其毫無招架之力。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到了1940年時,游擊隊接受了中共的改編,也就是成了魯南鐵道游擊隊,而徐廣田被任命為隊長,他做通了父親的思想工作,將三個兄弟一同招到了隊伍中,這之後就開始了一同鬧革命,率領游擊隊四處的襲擊,在四年之間裡,徐家兄弟接連犧牲,他們聯合殺死了日軍大佐,引得敵人一萬大洋懸賞,最終只有徐廣田倖存下來,挺過了日軍戰敗。其實今天要說的這三兄弟也是如此,最終也只有一個弟弟倖存,目前還健在。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楊思祿是江西于都縣人,生活在貧困的家庭中,家裡有兩個哥哥,他年齡最小,很早時父親就已經撒手而去,一家人的日子很是心酸。1933年5月,為了能混上一口飯吃,母親含淚將他們三兄弟送到了紅軍隊伍,那一年他才不過十六歲。之後被編入到少共國際師中,這是紅軍內最為年輕活力的部隊,平均才不過十八歲,裡面有六千七百多人,分為三個團,楊思祿編入45團1營3連中。

9月5日,少共國際師離開寧都,8日去往廣場,在這裡進行一個月的集訓工作,從而增強了作戰能力。到了1934年4月28日,廣昌保衛戰打響,楊思祿三兄弟 全部加入戰場中,不過他的大哥不幸受傷。在1934年夏季,部隊來到于都興國的交界地帶。當時聽聞紅軍要長征的消息,楊思祿很想念母親,他寫了一封信寄回家,母親見狀連忙趕了過來,叮囑他一定在部隊裡好好努力,不能掉隊。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1934年10月17日,楊思祿正式告別家鄉,走上了長征之路。儘管一路上很是艱苦,但每個人都不會擔憂,不嫌棄太累,也不擔心作戰,但就是怕負傷,以至於直接掉隊。在進入四川后,一次朝永林縣作戰中,他表現十分的勇猛,但左腳不幸被擊中,疼得直接跌倒在地上,這才發現左腳已經血肉模糊。組織上見狀,讓他老鄉家裡靜養一段時間。

為了答謝這個老鄉,領導給了兩斤煙土,同時還給他留了一斤當路費。儘管楊思祿不願意離開部隊,但為了不影響行軍只能看著戰友離開。躺在床上後他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不過半夜他聽到隔壁的嘀咕聲,當時老鄉家裡居住的是竹屋,可以聽到對面的講話。他聽聞後才知道,這個老鄉正在打他的一斤煙土注意。在當時煙土也是可以賣錢的,旁邊那個人還提議,將他送到官府,這樣的話就能多換上一些錢。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楊思祿聽了後很是擔憂,一旦被送到官府,可能就不能活命了。緊急之中他想到了一個計策,大喊著肚子疼,假裝要去廁所方便一下。他在走前說:"我這一斤煙土放床下了,老鄉可要幫我看好了。"這幾個人看他沒帶煙土,身上也沒有其他的東西,放心的讓他出去方便。都了外面後,楊思祿就加快速度,朝著大部隊追趕,餓了就吃上野果子。咬牙堅持了十多天,後來遇到了掉隊的馬仁輝,兩人一同結伴,走了一個多月,這才趕上部隊。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在經過雪山時,他和二哥思福見過一次,此時的二哥已經瘦得不成樣子,兩人默默無言就此離開,到了過草地時二哥為尋找糧食和當地的民團爭執犧牲了。他的大哥也在長征隊伍中犧牲,一家就只剩他一人奮鬥。

紅軍趕往陝北後,他被分配到紅2師擔任蕭華的警衛員,因槍法十分精湛,可謂是百步穿楊,因此又給劉亞樓擔任警衛員,給兩個首長擔任警衛,這對他的收穫很大。在全面抗日年間,他憑著自己的精湛槍法也殺死了不少鬼子。

三兄弟一同入伍,長征後只剩弟弟,給兩首長當警衛,後成空軍專家

建國後,他又被劉亞樓調到了空軍中,在航校內擔任校長,成為了空軍專家,1961年授少將銜,如今已經一百零三歲了,楊老的身體還很硬朗,希望能一直健康下去。

參考文獻:《百歲老紅軍楊思祿從"紅小鬼"到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