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亲戚称呼大全!记得收藏以防失传

最近,有一句话让80后90后颇为感触: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我们竟然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我们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结婚以后也不会有“小叔、大舅子、小姨子”。但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下下下一代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有机会拥有一个更完整的大家庭!


那些被80后90后生疏了的亲属称谓,是时候该重新捡起来啦!今天,大家就跟着小侬在脑海里过一遍,看看阿拉上海人口头上是怎么叫的,千万不要让它们失传哦!


长辈篇


爸爸:当面叫“爸爸”,上海话里念平声。在别人面前,你可以叫“阿拉爷(ya)”,不太正经的可以叫“爷(ya)老头子”。


妈妈:“姆妈”、“妈妈”是上海人普遍的叫法。略不正经的叫法是“老妈”,在别人面前称“阿拉娘”、“老娘”。结婚后回娘家叫“回娘海头起”。


爷爷:爷爷(yaya)/大大(念dada,不能念dudu)/老爹(dia)/阿(e)爷(ya)


奶奶:阿奶/嗯奶/亲娘/阿娘/娘娘等。


关于爷爷奶奶的叫法,其实上海人中也没有统一。小侬列出的这些只是比较常见的叫法。ps在上海嘉定,爷爷可以叫大爹,奶奶可以叫亲妈。奶奶和妈妈,到底哪个才是亲妈呀?知道这个真相后也是惊到小侬了!


外公:外公(ngagong)


外婆:外婆(ngabhu)


曾祖父(爷爷的爸爸):男太太(tata)、太公(tagong)


曾祖母(爷爷的妈妈):太太/女太太(tata)/太婆(tabhu)


如果再往上算一代,那就是高祖高祖母啦!


婆婆:当面叫“姆妈”,在别人面前称“阿婆(akbhu)”


公公:

当面叫“爸爸”,在别人面前称“阿公/公阿爹”


岳母:当面叫“姆妈”,在别人面前称“丈母娘”


岳父:当面叫“爸爸”,在别人面前称“丈人阿伯”,不正经的叫法是“丈人老头”。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bakbak)/大伯伯,其妻称“大妈妈”


爸爸的姐姐:姑母/姑妈/大姑母,其丈夫称“姑父/姑爹(dia)”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爷(ya)叔”,其妻子称“婶婶/婶娘”


爸爸的妹妹:孃孃/姑母/姑妈/小姑妈,其丈夫称“姨夫”


妈妈的哥哥弟弟:娘舅/舅舅,其妻子称“舅母/舅妈”


妈妈的姐姐妹妹:姨母/姨妈,其丈夫称“姨夫”


过去,如果家里同时有好几个称谓一样的长辈,一般就按大小或数字进行区分。如:二婶婶、三孃孃、大娘舅、小娘舅,大舅舅、小舅舅,大舅妈、小舅妈、大姨妈(诶……被别人叫大姨妈会不会有点怪怪的感觉)、小姨妈等……


平辈篇


哥哥:哥哥(gugu)/阿哥(egu),他的妻子称“嫂嫂/阿嫂”


姐姐:姐姐(jiajia)/阿姐,其丈夫称“姐夫”


弟弟:弟弟/阿弟,其妻子称“弟新妇”


妹妹:妹妹/阿妹,其丈夫称“妹夫”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堂兄弟姐妹(堂阿哥,堂阿妹、堂阿姐、堂阿弟)


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妈妈这边兄弟姐妹的孩子:

表兄弟姐妹(表阿哥,表阿妹、表阿姐、表阿弟)


妻子的哥哥:大舅子


妻子的弟弟:小舅子


妻子的妹妹:小姨子


妻子的姐姐:大姨子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平辈之间也有舅、姨、叔这样的称谓呢?这就涉及到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了: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把自己降低一格来称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亲人。


另外,由于是平辈,如果平时大家关系好,经常走动玩在一起的话,一般不会用那么正式的称谓去称呼对方,而是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也可以用“小名+称谓”的方式来叫对方。如小王、丽丽姐姐、军军弟弟等。


亲家:称对方为亲家公、亲家母


小辈篇


儿子:儿(ni)子,唯一的儿子叫独养儿子,不正经的叫法有小鬼头,小少爷,小赤佬等,一般直接叫小名。


女儿:囡嗯,爱称有宝贝囡嗯,乖囡,囡囡等,也可直接叫小名。


儿子的妻子:新妇。未婚妻叫毛脚新妇。当面一般叫小+对方的姓,如小张。


女儿的丈夫:女婿。未婚夫叫毛脚女婿。当面一般叫小+对方的姓。在别人面前也可以戏称“戆大女婿”。(记得这句话万万不可被女婿听到哦~~)


儿子的小孩:孙子、孙囡


女儿的小孩:外孙、外孙囡


哥哥弟弟的小孩:男孩的叫侄子/阿侄,女孩叫侄囡,一般叫小名


姐姐妹妹的小孩:男孩叫外甥,女孩叫外甥囡,一般叫小名


孙辈的小孩:曾孙/曾孙女


如果你活到五代同堂,那么还会有玄孙(yhisen)和玄孙女哦!


看了这么多,还是觉得有些晕乎乎的?没关系,贴心的小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张图!


上海人亲戚称呼大全!记得收藏以防失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