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風情


初秋的北京,白天依然乾熱窒人,夜晚則會有幾許涼意,而在寬闊水面的什剎海邊可就謂爽快了。漫步什剎海畔,呼吸清新"海風",飽覽古幽名勝,領略京城風情,實為快事。

什剎海,若在南方就是個小湖,但在京城王者之氣的中心地段,可以小搏大,幾十公頃小湖在眼裡便可似波濤萬頃的大海。

北京什剎海風情

我懷著大海一樣的深情走近什剎海,從地安門大街呼嘯的車流中拐進荷花市場的門樓,初見華燈初上的晚景,就被城市中的一片開闊而驚豔,海形如懸掛水滴,似一塊黛玉,自然平靜地橫臥在喧囂且燈火閃動的建築包圍之中,亭臺樓閣,雕欄玉砌,小橋蘭舟,綠波盪漾。

濃密的楊柳,似垂髮及腰的少婦,婀娜可人。柳絲輕拂一輪圓月,又似長髮下忽閃忽閃的一張俏麗的面龐。海邊的荷花開得正點,含苞欲放的,恣意開放的,白的紅的粉的豔而不俗,月下的海,上演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是比水木清華的那裡繁華熱鬧。

北京什剎海風情

沿著海鱗次櫛比的咖啡屋,音樂吧,北京的風味餐廳,燈火通明,還有光怪陸離的各種霓虹和投影。迎海面的屋外大樹下或露天,還有彎曲伸向水面荷花環抱的木棧臺。都是人們享受美酒佳餚和月光海風的福地。

人們在入口小廣場,跳舞、放風箏。最多的還是沿海散步,我就是其中一位。你來我往潮水般地湧來湧去,其中還有成群結隊的老外。一些人在音樂廳品茗賞歌,一座座開放的音樂茶座勁歌炫舞,爭奇鬥豔。一棵大槐樹下叫槐的音樂酒吧,吸引許多人駐足,是欣賞酒吧的建築?還是音樂和燈光?我是欣賞那棵大樹,欣賞那站立在風中生機勃勃的姿態。

北京什剎海風情

還有些江湖藝人遠離要道的大樹下,或在不起眼的拐角,為遊人速寫素描肖像,有的孤持小夜燈雕琢生肖掛件,還有流浪歌手撥弄著不常見的樂器,彈奏出不知名的歌曲,悠揚纏綿,似乎在表達古遠的思緒和無盡的惆悵,有許多人圍觀欣賞,不亞於另一邊霸道的音樂酒吧的魅力。

有幾個人在海中游泳,羨煞我這好泳人,狠不能縱身其中,水面燈光稍暗,雖不見海水碧波,問及泳者,告之與中南海相通,水質毋庸置疑。一堵山牆上壁畫告訴我什剎海與我常游泳的淮安古運河相通,忽覺倍感親切。

這裡不起眼的船碼頭,與我們運河邊為了炫耀皇帝南巡曾到過而修建的眾多豪華御碼頭相比寒酸多了。這裡是南巡的起終點,這裡曾是皇帝常常出入的地方,處處是親倖之地,當然無需立碑勒石。這也是京城皇城根下獨有的驕傲,甚至流傳成了一種天下第一的霸氣風情。

更讓人們流連忘返的是海邊的歷史遺蹟和人文故事。

什剎海原名十剎海,從元到清建了許多廟宇,遠不止十座,想想當年,禪房林深,香客雲集。舊有恭王府、慶王府等深宮大院,當代的還有宋慶齡、郭沫若等名人故居。

尋訪後記憶深刻的是一個福字和兩棵樹,恭王府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兩棵大樹,其一是國槐,宋慶齡故居里被宋慶齡稱為孔雀槐,樹體高大,樹枝下垂拖曳伸展近地面,似孔雀開屏。另一棵是銀杏,郭沫若故居里被郭老譽為媽媽樹,銀杏是堅忍不拔的生命之樹,為一代文豪所鍾愛,他悠閒的坐姿侗像就立在樹下。看一地歷史遺存,或建築或大樹而已。如今物是人非,建築無生命,唯大樹生命在繼續。

北京什剎海風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什剎海畔多少往事,淹沒在歷史長河裡,多少故事主人的愛恨情仇成了追憶。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也在海邊,前言恭王府就是傳說中的大觀園,此處曾經:黛玉葬花,春雨紛飛,悽婉悲愴。

宋慶齡故居曾是寶玉原型納蘭容若居所,當年,清初第一詞人風流才子納蘭容若在什剎海邊,花前月下,綺麗浮華,笙歌燕舞。寫下許多絕世佳作。有句: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浪跡,臥看桃葉送蘭舟。多麼美好的意境。又一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多麼哀婉的情境。可以想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少年公子在什剎海邊徘徊漫步,獨自唱吟的身影。可惜逃不過韶華易逝,風流總被雨打去。

有人說不到什剎海等於沒到過北京,有點誇張。但到了北京不到什剎海,一定會錯過北京的風情,尤其是夜晚獨特的京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