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狱卒是如何欺压犯人的?

最凉的凉


针对清朝的监狱,可用这段话来形容“管你被判几年监,总之就是出不来!”

这个不是笔者说的,是晚清李伯元在其著作《活地狱》中说的。这本书用文言加白话写作,字数不多,但足以看出大清一朝监狱之中有多黑暗。

长话短说,只说明清时节监狱模样,嫌犯一旦被下入大牢之中,就算没被判死刑,还是很有可能刑期期满之前莫名其妙死翘翘。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兴许可以给自己买条命,也许还可以过得挺舒服。不过大狮可以告诉你,这些想法基本不成立,有钱人根本不用进大牢,就算必须要下入大牢,只要花钱找人抓个乞丐或者流浪汉代替自己丢进去就可以,这些人是死是活没人管。

那些狱卒子、牢头子一个个嚣张跋扈,恶吃恶拿,专干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勾当。若是犯人家属舍得花钱疏通,犯人还少遭些罪。可若是家中贫苦,或者没有苦主,那么就等着遭罪吧。能活着出来,算是上辈子积了大德。

很多有时候,一些跟犯人有仇或者想灭口的人会塞钱给狱卒,让他们想法将犯人除掉。狱卒想要让一个人莫名死亡,简直易如反掌。很多人或许读过《水浒传》,其中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还有神行太保戴宗等监狱工作人员都干这种拿人钱财替人灭口的勾当。他们一点都不会为此而感到惭愧,反而可以让自己大赚一笔。

《光绪年補注洗冤集证》中有记载,大牢之中除了狱卒虐待犯人的可能之外,还可以归因于清代监狱塞成一团的犯人监禁方式,还有可怕的卫生环境。在满是臭虫,昏暗不透风的拥挤牢房内,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染。

无论是犯人被凌虐致死或者是病死,都让地方官非常头痛,这不但不光彩,而且有些地方官相信这些事件会减损自己的功德值,搞不好会影响大清国运。有些态度较积极的地方官会在夏季之时命令犯人自行清洗囚具,用药材熏蒸以消毒狱室。或者在狱卒回报犯人生病时,就下令将犯人移至他处。虽然给予一些治疗,但毕竟当时的医疗不发达,有时疾病来得快,前天犯人还活蹦乱跳,隔天就突然回天乏术。

这些人死了也就死了,县太爷不会有任何麻烦,随便找了理由就打发苦主。胆敢状告县太爷,小心有命出村无命回府。半路找人乱棍打死,丢入乱坟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类如杨乃武姐姐告状的故事都是加以夸大,就算成功也是极为少数。

从以上情况看来,如果不幸被吉,又不幸被关,你得拥有跟小强一样强韧的生命力,通过有如炼蛊一般的生存考验,才有可能在刑期结束后踏出监狱的大门啊。各位,好自为之吧。

本文由大狮原创,参考文献《活地狱》、《光绪年補洗冤录》


大狮


首先,讲解一下监狱的生活环境。整个牢房是由四面夯土墙垒砌而成,内部由木桩组成每个隔间,每个隔间通常 可以容纳10人左右。牢房里可没有马桶,囚犯的排泄物都排泄在牢房的一个角落,通常一个监狱几百人屎尿都屙在各自的隔间,而且整个监狱的通风口就那么几个,监狱里的气味可想而知。囚犯的着装只有身上的一套囚服,时间一长囚服破烂不堪虱子丛生,睡觉没有被褥,只有一卷稻草。整个牢房终日不见阳光,潮湿阴暗。人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生病,瘟疫是家常便饭,一旦一人生病很快其他人都会被感染,而且生病只能依靠自身的抵抗力去硬抗,身体弱的囚犯也就扛不住了。所以一旦进了监狱,无论犯人的刑期长短,抗不住的话,就很可能出不来了。

其次,狱卒是如何欺压犯人的。其实,狱卒和犯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矛盾,本来狱卒没必要去刻意欺压犯人。但是,狱卒的薪酬少的可怜,为了维持生计只能从犯人的家人索要好处,这就造成了如果犯人的亲属没有打点狱卒,狱卒就会刻意欺压虐待犯人,直到从狱卒的家人那里得到好处。

狱卒虐待囚犯是通常使用的一些手段:

1、枷锁。沉重的枷锁一直锁在犯人的脖子上,让犯人苦不堪言,如果不向狱卒和牢头打点,这个枷锁就会一直戴在犯人的脖子上,直到犯人给钱为止。可就算给钱了,只能松开一段时间,这个枷锁隔三差五就又回到了犯人的脖子上,直到犯人再次给钱。犯人为了减轻痛苦不得不变卖家产,不停的向狱卒给钱。

2、不给清理牢房。各牢房隔间都需要定期清理,如果没有打点狱卒,所在的牢房长期得不到清理,牢房内的屎尿堆积更多,甚至无处落脚,让犯人生活在屎尿之中。

3、食物恶劣。狱卒每日分发的食物也是不同的,如果犯人有钱的话,可以向狱卒那里买到一些稍微好点的食物。如果没钱,那些剩菜剩饭的泔水就会是日常食物。不吃活活被饿死,吃的话上吐下泻,简直猪狗不如。


天成策史


明清时期的监狱应该算是那个时代最为黑暗的一个地方了,在里面有钱你能勉强算个人,没钱你连人都不是。

可以说明清监狱的犯人是要有多惨有多惨,具体可以借鉴下《水浒传》,因为作者也是明代的人物,他描写的监狱也其实就是明代监狱的真实写照!

进了大牢要是没有钱,那你那条小命就别想保得住,谁能抗住那不给钱的一百仗棍?要知道那都是往死里打啊!

这还只是前菜,进去了以后还有种种酷刑等着你,听上去就让人毛骨悚然。

比如“吊盆”,听名字根本联想不到它的实际意义,就是把你困得死死的,用干草把你的七窍堵住,然后用破席子把你整个人卷起来,倒放在墙边,人哪能扛得住啊,不一会就断了气。

还有“土布袋”,听这名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可爱的动物呢,这就是用装黄沙的袋子,把那整块放你脑袋上,在把你捆起来动弹不得,黄沙把人的呼吸通道都堵上了,人要是想呼吸就得吸沙子,这也没人扛得住啊,那不就得死吗?


这些手段还只是九牛一毛,监狱头子有的是办法折磨穷人。你要是没钱贿赂他,他就给你“点香”。

点香听上去没什么问题,这还能有香薰多享受啊,那你知道这香的真正用处吗?

他能让伤口愈合不了,牢里住的都是什么人啊,每天都有大刑伺候的,你让人家伤口一直愈合不了,那不就是让人流血而亡吗,真的是歹毒心肠。还有的,把犯人的衣服脱了,这种虽然看上去挺仁慈的,可看着犯人一个个冻死在牢里头,你也不会觉得他是什么好人了。


只要你没钱,他们就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你吃苦受罪,监狱里有两种死不了人的搞法,一种是把你脚捆住,就这样活生生的干吊着你,还有一种就是把你装进袋子里,对着地上摔打。

在监狱里受罚也就算了,还不给你饭吃,活生生的饿死你。有些当官的进去,他们就更有搞头了,为了要更多钱,他们下的功夫也就更多。人的四肢一共二十指,两人就扯着这二十指,把犯人举高再往下摔。还有锁铐也是重得要死,当官的那吃过这种哭,不惜变卖家产求这些牢头松松脚链,多照顾照顾。

明清的监狱一直都是这种恶劣的状态,到了清末监狱就更黑暗了,那活着进去就不见得能活着出来了。很多有钱人进去,不倾家荡产也混不下去,牢头和监狱头子也是串通一气,收的钱多多少少监狱头子得有一份,跟官官相护一样,只有利益当头。


白话历史君


前言:明清时期的事情,这段时间小编写了不少,就在昨天,还写了一篇关于清朝后宫宫女的悲惨生活,不得不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长河里相对比较黑暗的时期,政治上全国动荡不安,经济上各地灾害不断,宫女惨受的种种刑罚,狱卒惨无人道的欺压犯人,给着明清两朝,涂上了黑蒙蒙的一层阴影。


明清时期到底那些狱卒是怎么欺压犯人的,我们看看几段文字便一目了然:

第一种,杀威棒,进了牢狱必须给牢头狱卒好处费,不给的话,难免一顿大板子伺候名曰“杀威棒”。

第二种,吊盆,就是先把你捆住,然后用破席子卷在你身上,最后用干草封住七窍,头下脚上竖在一边墙上,没多会人就死了。



第三种,集中关押,狱卒会吧几十上百名犯人集中关押在一所大牢房内,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几十人在里面,这种滋味可想而知。

第四种,上大枷锁大脚镣,针对有些犯人,收进来以后,给他上大枷锁,大脚镣,数十斤的脚镣枷锁,绝对是折磨犯人的好办法。


总之,明清两朝骇人听闻的酷刑层出不穷,狱卒在狱中就是无冕之王,对所属犯人也是一点不会留情,犯人们在这种生存条件下也是苦不堪言。


唯恋无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满清的监狱是全国最可怕的地方,进去不但会死,还会生不如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巴夏礼的使团被智障咸丰下令抓走,关押。

结果英国佬将巴夏礼他们从死牢里救出时,已经死了一半,剩下的也是半死不活。

简而言之,狱卒一切都为了钱。

给了钱,他会给你一切便利。

即便你是死刑,狱卒会在能力范围内给你好处。

不给钱,就算你是死刑,可以一死了之,也要整死你。

我们看看清代《狱中杂记》的介绍:跟我同案被捕用木制刑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结果)骨头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他)多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伤愈了;一个人给(的是他)六倍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他们回答)说:“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

看看,这是活人受活罪。

还有死刑犯受死罪的呢。

书中这么写: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一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负责捆绑犯人的也是这样,(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他的筋骨。每年秋天集中处决犯人时,勾着姓名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囚犯的十分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行刑的西市去等待命令。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了性命,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

看看就是这种惨剧,这是清代的监狱。

其实著名小说《水浒传》主要写的是明代的监狱,作者施耐庵曾经在监狱系统工作过。

水浒里面的监狱人员,基本没有好人,都是网赃枉法,甚至谋财害命的主。

林冲和卢俊义如果没有人相救,早就被害死在监狱里面了。

而武松第一次入狱,仅仅是不愿意出钱行贿,差点也被打杀威棍活活打死。

第二次入狱,这么个壮汉被一顿毒打也是只得屈打成招。


萨沙


这就跟明清的历史时期有关系了

在明清前期。政治相对清廉。因为朱元璋和朱棣,康雍乾。这些皇帝相对清廉严明。所以狱卒不敢这样。这种气欺压犯人的事情很少发生。

而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腐败开始盛行了,许多官员,政客,开始不断敛财。这种风气一直到了下级。成为了风气。所以所以玉儒欺压百姓,大多是明清的中后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