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宋至明是中国巾帽类首服最为盛行的时期。在头巾上缝缀巾环的习惯从宋朝一直延续至明代。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明代义宰张懋夫妇墓中出土头巾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上海市卢湾区肇家浜路明潘氏墓乌纱帽内头巾系束效果图(作者手绘)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三才图会》所示网巾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明黔国公沐睿墓出土镶金玉环

头巾的巾环分为内用巾环、巾圈不同和外用巾环。外用巾环缀在巾帽两侧,所以装饰和工艺都讲究了很多,体形也更大了些。这在宋元明时期的人物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如波士顿美术馆藏佚名宋人绘《货郎图》中货郎头巾两侧的巾环。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波士顿美术馆藏佚名《货郎图》(局部)

据叶子奇《草木子》“卷下・杂制篇”云“巾环”,“金服也”。由于叶子奇将巾环说成金人服饰的正确性已无从考证,但至少说明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使用巾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图像资料上看就能够证明,北方金人头戴巾环的形象确实比较普遍。在山西平阳金墓砖雕中就有许多裹巾束环的人物形象,如山西侯马董海墓室墙壁的砖雕金人形象。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侯马董海墓后室西壁的骑马出行图(局部)

由于宋明时期巾帽之间的界线不清,其名称多有混用情况,所以“巾环”有时也被称为“帽环”,如《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杨三官人“青纱巾,四结带垂,金帽环。两边耀日。”另外,南宋刘过《柬胡卫道》之二句有“褒衣博带休相笑,前带头巾金帽环。”前两例头巾上的“环”就被称为了“帽环”。此外,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一中也有“帽环”之名。考察图像资料可知,宋明时期外用巾环多是在后侧用细线缝缀固定,再用一条细细的巾带穿过巾环束在巾帽的顶部,如李唐《村医图》中村医巾帽的式样。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李唐《村医图》局部

有时人们还在巾环的下侧穿一带缨,系结于颌下,如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大傩图》中人物头戴的巾帽。在宋画《杂剧图》中女伶头戴巾帽的巾带穿过巾环后在额头部位打结。其式样颇为特殊和少见。其实,这是宋廷严禁胡服的结果。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南宋《大傩图》(局部)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六“结巾带”条:“宣和初……俄有旨,令士人结巾带,否则以违制论。士人甚苦之。当时有谑词云:‘头巾带,谁理会?三千贯赏钱,新行条例:不得向后长垂,与胡服相类。法甚严,人尽畏,便缝阔大带向前系。称:我太学先辈,被人叫保义。’”所谓保义,是指唐代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所建精兵五军之一军。这里是隐喻军队行伍。在宋代岳珂《桯史》中也称巾环之巾帽如“行伍之巾”。

宋明时期流行的头巾和巾帽,款式多样、戴着好看

宋《杂剧图》中人物(局部)

此外,苏轼写《谢陈季常惠一揞巾》一诗时也正为黄州团练使任上。宋话本《红白蜘蛛》描写在东京开着金银铺和一所赁库的张元外出行时节“打扮得一似军官”,头上裹的“四方达万字头巾”上带着“一双扑兽匾金环”。可见,巾环系束的巾帽是军中将士的一种普遍式样。

内容整编自:贾玺增《巾环、玉屏花、玉逍遥与玉结子——宋元明时期巾帽类首服的固定和装饰用具》《紫禁城》2011年1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